Re: [普負雷]幸福路上-大煩惱成就大人生(內有雷)

作者: laches (laches)   2018-01-16 19:25:50
※ 引述《jkuhih (jjk)》之銘言:
: 看完最大心得:賺錢真重要!
: 要是台大畢業的女主角,在學期間瘋狂實習
: 一畢業擠進金融業起薪百萬
: 我想整部片一半以上的家庭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 就算女主角跑去國外念個MBA組家庭,接到阿嬤過世的通知回台灣
: 也會看到父母因為自己每個月寄回家20萬台幣的生活費
: 在信義區的豪宅裡過的被僕人服侍的悠哉生活
: 因為經濟獨立,不用看老公的臉色生小孩
: 想爸媽的話,把爸媽一起接到美國住也可以
: 因為很有能力,想要隨時搬回台灣也沒關係
: 當然這樣不代表真正的幸福
: 但至少電影裡所謂的不幸(家庭破碎、年邁父母打工)幾乎都是因貧困還有無知而起的
首先肯定原po的認真看片認真生氣,所謂「嫌貨正是買貨人」
  但我想補充一些「史實」和自己生活經驗:
  1. 你以為小琪剛畢業時沒有年薪百萬嗎?
2. 你以為小琪沒有美國MBA學位嗎?
  電影裡小琪台大畢業後第一份工作,是在「每日時報」。
  每日時報報社在「聯邦大樓」,2004年還被紅衫軍包圍。
報社社長(?)是個抱著肥貓主張廢省的台派
種種諷刺的隱喻,搭配導演自身的真實資歷
  我們可以猜到,「每日時報」就是自由時報!!!
  在2000~2004年時,自由時報因為擴張很快
  給基層記者的薪水加上分紅
  其實一年是有百萬年薪的。
  這是這個年代比較難想像的事情。
  (所以導演在很多專訪裡有說,現代年輕人的處境其實比小琪和貝蒂更為艱難)
  
  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何小琪出身勞工階級家庭又得養家,卻可以出國念書
  或許靠的就是她工作四五年存下的存款。
  甚麼?小琪有去美國念個學位?
  有的有的,
  電影裡有帶到小琪在美國課堂上聽講作筆記的畫面
  (場景看起來學校好像是NYU)
  儘管表哥是美國銀行主管,
  但任用自己人還是不可以太誇張。
  (我為什麼知道?我自己也在美國金融業工作過)
  合理推斷,
表哥應該是叫小琪在美國先拿個學位再去他的銀行。
很有可能就是念MBA學位(比較好拿而且日後去金融業順理成章。)
  我補充這些做甚麼呢?
  
  我只是要反駁PO所假設的情境
  就算年薪百萬,有美國MBA學位,
  也不一定能避免電影中所描述的困境。
  事實上,我身邊朋友包括我自己都有美國學位也在美國金融業工作過
  能夠「一個月寄個二十萬回家」者少之又少。
  也很少人買得起信義區豪宅。
  我不知道原po背景如何
  但原po似乎對很多人生困境都想得太過輕易。
  當你人到中年
學位也拿了,所謂高薪也領過了
  這才發現所謂高薪其實錢很薄,不禁花(因為要付錢的人生責任也變多)
  父母衰老的程度遠超過你想像
  有個天花板好像怎樣都翻不上去
  就會有跟電影類似的感嘆了。
  所以我一直覺得,這是「人到中年」才心有戚戚焉的動畫。
  年輕人除非家裡很艱困,
  否則很難體會那種「事不由己」的感覺
  很多事情甚至不是經濟能夠解決的。
  我有個朋友,父母在1980年代台灣那波房地產賺了上億元
父母兩方還是軍公教,早早退休爽領十八趴
  除了那億元資產,每個月還有十四萬退休金
  但爸媽都個性越變越奇怪
  久了才知道是憂鬱症加上失智症
  又不就醫,「父母何時心裡破了一個大洞?是我害的嗎?」
  我朋友長年不在家
  她看到電影那段就大哭了
  父母的衰敗和家庭的崩解,無可挽回,無可避免
  這種無奈感不是經濟上的寬裕能夠削減的。
小琪某種程度上有點魯
但她又其實沒有那麼魯。
  這其實就是現在台灣處境的寫照。
  到底我們要如何正確定義自己?面對自己?
  這是這部電影想要問我們的。
電影提了很多瑣碎的生活細節
魔鬼藏在細節中
但很多人不一定能面對這些魔鬼
他們期待生活和電影都是激昂的,有意義的主旋律
  但生活和藝術都不盡然是如此.....
  此外,想必小琪在阿文表哥的銀行工作時年薪也不低
  為甚麼沒有寄錢回家改善家中經濟?
  因為老一輩的台灣父母真的會因為體貼兒女
  都不講自己的處境
  讓小孩都以為爸媽沒問題
  我媽就曾經在街上急性雙眼全盲
  卻撐著連一通電話都沒打給我 
  因為她覺得我上班很忙
  她可以自己打電話叫救護車
  我看到電影時完全可以體會小琪爸媽的心理
  還有小琪的噴淚點.....
  每部電影都有它的目標群眾
  或許原po不是它的目標群眾
比較難體會它要說的事情
不過這部電影真的打動很多人(包括我)
然後這部電影有很多台灣史實的細節(像我前面提到的自由時報)
讓活過那段歷史的人
別有更多觀影的趣味。
: 女主角考上北一女(順便把陳幸妤拿出來鞭一番)
  電影提到陳幸妤不是要鞭她
身為陳十年的同校同學
我覺得電影裡對她的描繪很寫實
甚至是悲憫的
  是要藉著她說明另一種「身不由己」的情境
  儘管社會和經濟地位跟小琪完全不同
卻有同樣難以做自己的困境
你也可以說  
  是用女兒或女性的視角重新解釋那段歷史
: 但讓觀眾看到的只有女主角一再無病呻吟「阿,我的人生真沒意義」
 
  我看到不少觀眾其實有像原po一樣的質疑
到底這部片要說甚麼啊?
難道只是心靈雞湯?
順帶叫我們滾回家啃老?
或許是年紀吧
我看到的倒不是這樣
這部片對我來說最直接的貢獻
就是我和我媽達到心靈上的和解
我可以更平心靜氣看待我的原生家庭
(我有在版上分享帶媽媽去看電影的心得)
另外也是讓我更好好面對自己的人生
為甚麼貝蒂和許聖恩會活得快樂?為甚麼小琪不會? 
  或許就是因為小琪一直把重點放在遠方
  有些無謂的堅持 
  沒有好好看著腳下
  這你也可以說是某種程度的國族寓言
  這部片給我的最大幫助就是
魯也好, 不魯也好, 我會好好的走下去
謝謝導演!!!
作者: OldYellowDog (那城,那人,那狗)   2018-01-16 19:59:00
覺得主角媽媽後來的表現隱約有像囤積症
作者: funfun789016 (funfun)   2018-01-16 23:05: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