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韓國民主化電影群像與觀後雜感

作者: goodluck002 (tonighttodie)   2018-01-16 00:55:38
文長、有雷慎入
依稀記得2016年曾經與友人到首爾自由行,那趟旅程中,讓我印象深刻的不是韓國的食
物也不是韓國的風景,而是在光化門前看見的要求調查世越號真相的集會。
從事件發生至我看到集會的那天已經快要2年的時間,那些死難者的家屬堅持站在光化
門前捧著遺照要求政府給答案。
離開光化門前我在一個老人手中的連署書上簽了我的名字,即便我看不懂韓文也聽不懂
他在說什麼。只知道眼前這個勇敢又悲傷的父親,如此讓人動容。
韓國影視作品一向有很強烈的渲染力,早期韓劇常常給人撒狗血的刻板印象。或許這樣
的表現方式,在一個國民抗爭如此激烈的國家不過是小菜一碟,因為現實往往比戲劇更離
奇。
那次旅行挑起了我對韓國民主化的興趣,也先後觀賞了三部韓國追求民主化的電影,以
歷史時間序分別為「我只是一個計程車司機」的光州事件、「正義辯護人」的釜林事件、
「1987:黎明前的那一天」六月民主運動,電影的背景都發生在「雙十二政變」後上台的
全斗煥總統任內,全斗煥也是韓國歷任總統中評價最差的一位。
這三部電影有許多共同點,我們都可以看到電影中總有一開始不在乎政治的小人物,如
「計程車」的司機、「正義辯護人」的律師、「1987」的女大學生,一開始他們面對抗爭
總是用不在乎,甚至是用質問的語氣去懷疑那這些走在街頭的學生與民運人士,為什麼要
這麼努力?做這些事不怕家人傷心嗎?大學生不讀書跟人家上街幹什麼?不要做夢了,真
以為自己能改變現狀嗎?
這些都是一般大眾面對抗爭活動影響自己平凡的生活最直接的反應,好好過日子就好,
吃太飽才上街反政府,我過我的太平日子,你們這些瘋子不要來影響我我。
劇中往往也會出現服從軍政府的「愛國者」們,這些反派一般都是當代韓國軍警機構的
人,如「計程車」中追捕司機與記者的便衣組特工、「辯護人」中與律師激辯的車東英警
官、「1987」中帶著匪諜搜查處不斷施暴的處長朴處元。這些軍警機構的人往往會將忠誠
反共掛在嘴邊,有時候劇情提及他們都是一群與北韓有血海深仇的人。他們深信政府的話
語,相信自己在保護國家人民,為了消滅赤匪寧可錯殺一百也不願妄縱一個,他們是劇中
表象的反派,一般觀眾最直接厭惡的也是這群人。
有趣的是這些軍警出現的場合往往會掛有韓國國旗與全斗煥凝視的肖像,或許在那樣的
時代下互相仇視的人們都是受害者,真正得益的就是那個在牆上冷眼一切的獨裁者。
這類電影中少不了的是發動抗爭與運動的學生們,「計程車」片中一開始唱著歌卻不幸
成為屍體的具在植、「辯護人」中慘遭刑求的朴鎮宇、「1987」死於「拍桌」的朴鐘哲與
抗爭中犧牲的李韓烈,在動盪的時代首先跳出來反對的往往是學生們,有時社會輿論常常
會認為學生是被操控的,他們是不成熟的,可是造成體制改變的往往都是這些不成熟有點
理想主義的學生們。
正因他們的純真與行動力,比起世故老成的成年人更有勇氣挺身而出對抗不公不義,也
因為他們的犧牲打動世故的大人們群起反對軍事獨裁,可惜的是這些年輕生命有時候就在
抗爭中消逝,而熱血過後是不是真的黎明到來也很不好說。
前面說到學生,還有很重要的親人角色,「計程車」中主角不擔憂自己的安危,只怕自
己的女兒從此孤苦無依、「辯護人」中兒子被抓走聲淚俱下的老闆娘、「1987」河邊看著
兒子骨灰跪地働哭的爸爸,在國家暴力下,骨肉的生離死別往往只是一紙行政命令就可以
決定的。
突然間你的家人就不會再回來了,他去哪裡,發生了什麼事?你都不知道。等到消息來
的時候只看到冰冷的遺體、遍體鱗傷的驚恐表情,或是人間蒸發,得到的是莫明的罪名或
是僅僅一個莫名的懷疑,你的至親從此不會回家,只留下親人無限的哀傷。
韓國民主電影在上述角色的互動下往往會將觀眾的情緒堆疊到高處,而在這時就會出現
赤裸裸的國家暴力畫面讓觀眾震驚,「計程車」中光州市民在煙霧彈中被軍人射擊、「辯
護人」中學生們回憶起被刑求的過程、「1987」鎮壓的警察毫不留情的警棍與匪諜搜查處
為了掩蓋真相,走到哪打到哪,將國家暴力展現的淋漓盡致。
比起台灣含蓄的表達,韓國電影直接的告訴觀眾,對!大韓民國政府過去就是這樣對待
自己的國民,毫不掩飾的正視自己的過去,不會對事實遮遮掩掩。不過韓國並沒有國族認
同的問題,在這塊議題上不用綁手綁腳,全斗煥差勁的政治手腕讓韓國社會一致唾棄,而
蔣經國精明的操作讓解嚴至今台灣社會依然難以為過去蓋棺定論。
而三部電影的時序也帶出韓國民主化的氛圍是逐漸擴散到全民意識裡,「計程車」中辛茲
彼得帶出的影帶激起學生反彈、「辯護人」中學生的遭遇讓更多知識份子挺身而出帶領群
眾、「1987」中學生的死與特務機構的囂張行徑,讓韓國各階層忍無可忍,最終產生百萬
人爆動的六月民運,推倒獨裁政權。
雖然台灣民主化的先鋒與抗爭也不少,但是過去獨裁者的高政治手腕並沒有讓民主意識
真的滲透到民眾的心中,而相對順利的民主化,反而讓民眾感覺自由只是順便來的投機心
裏。而民選政府不彰的表現,讓臺灣社會對於過去威權時代懷念的聲音從來沒停過。甚至
演變成臺灣太自由太亂的聲音,但是我認臺灣不是太自由,而是我們將較之下太簡單得到
自由,而太不珍惜自己的自由。
最後總結這三部電影個人認為最有印象的片段,「我只是一個計程司機」中主角與同伴
們在第二天的抗爭中,看到光州市民在煙霧中被軍人射擊的場景,這場戲中留白的背景音
樂加強了臨場感,煙霧槍聲與市民中彈的畫面,將國家暴力下的絕望徹底發揮。而「正義
辯護人」中宋律師在法庭上質詢車警官的國家論,在台詞上嚴厲批判全斗煥與手下黨羽的
暴行,被質疑的車警官與怒不可遏的宋律師雙方言詞交鋒讓觀眾屏息,鏡頭帶到演員宋康
昊近距離激辨的神情,無愧韓國影帝的名號。最後「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女大學生
妍熙看到李韓烈命危的新聞,終於忍受不住內心的悲憤,走入遊行隊伍舉旗爬上屋頂迎來
黎明的一刻讓人抑鬱了整片的憤怒一次宣洩,可以說是三部裡最熱血激昂的一場戲。
有時後我常常會在國外新聞的底下看到反觀臺灣或是鬼島不意外的言論,而看到其他國
家超越我們的消息,我們常常表現出的就是沮喪或見不得人好。或許我們或許該停止自嘲
,好好正視自己的問題,誠實的面對自己,不應該對鄰國冷嘲熱諷,好好學習別人的優點
,讓我們更好,這個島才能更強的走下去,擺脫這個讓人沮喪的現狀。
天佑台灣、天佑吾土
作者: atalantatata   2018-01-16 01:35:00
作者: pineapple824 (鳳梨〃)   2018-01-16 02:24:00
推這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