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好雷] 極富歷史深度的「最黑暗的時刻」

作者: Beynerson (倍納頌)   2018-01-12 22:30:33
這篇心得是替友人轉貼,
如果版上大大們有任何回饋,
我會一一轉給友人,謝謝~~~
正文:
電影心得<最黑暗的時刻>
2018年1月5日,上映了一部相對比較冷門,卻極富歷史深度的電影「最黑暗的時刻 Darkest Hour」,由金球影帝蓋瑞歐德曼飾演英國第一偉人,溫斯頓邱吉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最風雨飄搖的時刻臨危受命,出任英國首相領導戰爭的時候。
有興趣看這部電影的朋友,建議可以先補足另兩部電影,同樣是描寫1940年代英國在戰爭初期的時刻,2011年上映的<王者之聲:宣戰時刻>,以及去年上映的<敦克爾克大行動>
<王者之聲:宣戰時刻>是以時任英國國王的喬治六世的角度,訴說其在戰爭時期透過廣播向全國民眾發表抗戰演說,激勵全國軍民士氣抵抗納粹;<敦克爾克大行動>則是以英國平民及第一線作戰官兵的角度描寫敦克爾克大撤退的過程,而今年的這部<最黑暗的時刻>,正好補足了同一個時期英國政府的政治活動及決策過程。
1940年5月10日,因張伯倫綏靖政策遭在野黨強力反對而下台,時任第一海軍大臣的邱吉爾接任英國首相,但當時德國西進,低地三國相繼淪陷,馬其諾防線遭迂迴突破,歐洲第一陸軍強國法國兵敗如山倒,英國遠征軍、部分法國及比利時的殘部近40萬兵力被圍困在敦克爾克地區,全國陷入敗仗的愁雲慘霧之中,戰時內閣中的前首相張伯倫及外務大臣哈利法克斯等保守勢力意圖拉下邱吉爾並與希特勒媾和,而當西歐戰線漸趨明朗化,法國淪陷只是時間問題時,邱吉爾成為歐洲唯一個對抗納粹及希特勒的國家領導人,他陷入了兩難的局面,並開始思考,是不是真的要與希特勒봊竻P,本電影完整呈現了一個國家領導人在危難中的內心煎熬以及決策的勇氣。
5月26日邱吉爾致電海軍中將拉姆齊,下令展開撤退計畫,代號「發電機行動」的敦克爾克大撤退就此展開,本部電影對發電機行動僅有對決策的描述,而有關撤退過程,可以觀看之前提到的電影「敦克爾克大行動」。隨著33萬英法聯軍奇蹟般的成功撤回英國本島,邱吉爾戰時內閣逐漸得到國王與反對黨的支持,英國人民也堅定了繼續作戰的意志,6月4日,邱吉爾在下議院通報敦克爾克撤退成功,隨後發表了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鼓舞人心的一段演說:
「我們將戰鬥到底。我們將在法國作戰,我們將在海洋中作戰,我們將以越來越大的信心和越來越強的力量在空中作戰,我們將不惜一切代價保衛本土;我們將在海灘作戰,我們將在敵人的登陸點作戰,我們將在田野和街頭作戰,我們將在山區作戰,我們絕不投降;即使我們這個島嶼或這個島嶼的大部分被征服並陷於飢餓之中——我從來不相信會發生這種情況——我們在海外的帝國臣民,在英國艦隊的武裝和保護下也會繼續戰鬥,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認為適當的時候,拿出它所有一切的力量來拯救和解放這個舊世界。」
而這部電影就在下議院眾議員的歡呼聲中畫下句點
這是一部需要具備相對應的歷史背景知識才看得懂的深度電影,否則很難能夠看得懂劇中的情節與歷史關係,不過當你看懂,這部確實是令人內心感到激動與震撼的電影,劇中邱吉爾在雨中仰望天空時雖面無表情,卻能讓人感到內心的無助與百感交集,為了保全30萬大軍而犧牲掉4000人的痛苦決定,他心裡痛苦卻又堅毅的承擔責任,也看出了一代偉人的高度與勇氣。他雖看似傲慢,卻讓人感到無比堅定與充滿信心,他讓英國挺過最黑暗的時刻,不列顛空戰之後,讓希特勒放棄攻打英國的企圖,也因為他讓世界各國看見了抵抗的決心,終究換來了在最關鍵的時刻來自美國大量
的支援物資。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美國正式參與戰爭,自此邱吉爾相信,勝利已經不可扭轉了。1944年6月6日,盟軍發起諾曼第登陸行動開闢歐陸第二戰場。次年4月,盟軍和蘇聯軍隊在易北河會師,4月30日,希特勒自殺,5月7日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次日邱吉爾向英國人民宣告,英國終於贏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
補充:
片尾的字幕有描述到一段歷史說在1945年7月26日邱吉爾落選,我在這邊補充一下這段歷史事件和一個趣聞,當時邱吉爾所屬的保守黨在大選中失利,邱吉爾隨即失去首相職位,由工黨黨魁艾德禮接任首相,而就在當時,邱吉爾人在德國與其他同盟國領導人召開波次坦會議,邱吉爾聞大選失利後曾說「英國人真是忘恩負義啊!」,但他也在之後的記者訪問中說「對他們的偉大人物忘恩負義,是偉大民族的標誌。」
另一則故事則同樣發生在得知大選失利之後,蘇聯總理史達林對邱吉爾說:「你打贏了戰爭,英國人民卻罷免了你,你看看我,誰敢罷免我?」,而邱吉爾展現了超乎想像的民主素養與高度回應了史達林:「大元帥閣下,我之所以打仗,就是為了保衛英國人民,有罷免我的權利!」,頓時讓史達林啞口無言。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