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與神同行》:向世界說一個好的韓國故事

作者: yahiko (土雞魂)   2017-12-28 10:25:39
韓國同名漫畫改編的《與神同行》,上映後一如預期,不僅特效場景可
媲美好萊屋一線大片,對於親情羈絆的刻畫,更是榮登年度最佳催淚電影之
一。然而儘管扣除掉重金砸出來的特效,從劇本改寫、情節安排,乃至於精
準的對白,在在都標誌著韓國電影工業的新里程碑。讓外國觀眾不只認識、
而且是可以感同身受與投射當前韓國社會境遇,不得不說是一次極為成功的
文創展示。
【原著改動幅度大,卻又保有原著精神】
先看過漫畫再看電影的朋友,一定會驚訝於可說是主角的王牌大律師,
不存在於本片中。《與神同行》漫畫目前出到第三部,陰差使者雖然是橫跨
三部的主角群,但前兩部各自有該集故事的主要角色。以第一部為主體的電
影,主角就是王牌大律師陳季函。出於電影敘事與時限的關係,編劇把陳季
函依不同程度「塞進」了陰差三人組的體內,讓看過漫畫的觀眾仍舊保有親
切感。
另一方面,第一部中的雙主線雙主角劇情,也透過「一家人」的設定整
合在一起,並且順理成章地凸顯「親情的羈絆」此一主軸。當然,相較於漫
畫總是給人惆悵的筆觸,電影很明顯就是直球對決,要觀眾哭著出戲院。在
這個目的之下,原本可說是庸庸碌碌的主角金自鴻,搖身一變成為過勞消防
員,身世也定位在韓國社會中更為底層的一端。
【社會批判精神、辯證法與能動性】
藉由劇情的推移,觀眾可以感受到為何當前的韓國社會會自嘲自己是「
地獄世代」,清寒的金自鴻一家人,母親喑啞,哥哥為了讓弟弟唸書,報考
消防員。不僅勤務時間需要救貓做功德、下班後還要兼差賺外快。
然而,理論上應該是已經了解一切的陰曹地府,每個法官卻都好像初次
見面一樣,仰賴著地府檢方的起訴書、辯方陰差使者的反證,才能做出最終
判決。這當然是一種包裝在搞笑風格之下,對於韓國司法制度的批判,更廣
義來說,是對韓國政府體系的控訴。包括《屍速列車》、《我只是個計程車
司機》、《流感》、《熔爐》等,都有濃厚的批判精神。
在法官無知、檢方靠著膚淺的起訴欲陷人入罪的背景裏,陰差使者在一
次次的辯護中,逐步帶出金自鴻「貴人」身份中更多不為人知的過去。這種
對立而進步的辯證推移,將劇情逐漸帶入關鍵,也凸顯著其中一句台詞:「
如果不義的行為是為了更大的義行,可以得到無罪的判決。」
但是要如何才能判斷不義的行為是不是為了更大的義行?則必須依賴行
動者的能動性。如果沒有陰差使者的積極作為,金自鴻明顯無法通過最終的
閻羅大王審判,而他們的積極作為,正好又必須建立在「介入陽世」這個「
打破規範」的不義行為基礎上。換言之,地府的最終審判標準,是「目的」
而非「程序」或「手段」。至於能夠真正證明目的的,唯有真相而已。
值得注意的是,辯證的起訴與辯護過程,一開始都不是為了金自鴻,而
是檢辯雙方自己的利益,一邊要把人關起來當業績;一邊要把人放出去讓自
己轉世,金自鴻不過是雙方爭奪利益中的工具而已。直到江林使者動了感情
,在金自鴻的弟弟身上看見過去的影子之後,陰差使者才將金氏兄弟的真相
當作是最終的目的,呼應了康德的那句名言:「人即目的」。
【命定論或唯意志論:閻羅大王與貴人命牌】
追尋真相的過程,是行動者能動性的展現。但是在死後的地府世界裡,
不是應該人的一生早就有論定了嗎?這些作為,是一種命定論中必然發生的
階段,還是人定勝天的唯意志論?
這個討論,可以從貴人命牌的設定來切入。電影給的理由是,作為「正
義的死者」,可以得到貴人命牌。所以問題就在於,金自鴻是為了救人而犧
牲自己的這個死前階段,讓他獲得命牌,還是綜觀一生的所作所為後,讓他
獲得命牌?
電影給觀眾的暗示是前者,所以才會有一連串差點被翻盤的驚險過程。
但如果我們將閻羅大王視為本劇裡全知全能的神(電影也有給這種暗示),
那麼祂早就瞭然於心,包括祂去試探江林使者是否敢於破壞規矩的舉動,也
都是注定好的一部份。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解釋,那麼行動者的能動性,就依
然只是結構中的一環,所謂的自由意志,是自以為的假象。
然而在「貴人保衛戰」最危急的時刻,解怨脈幾乎想放棄重來、江林使
者面臨閻羅大王的警告,仍舊決定介入陽世,不得不讓人燃起一股人定勝天
的熱情。我認為,本劇中唯意志論與命定論對立背後的共通點,在於神(閻
羅大王)本身沒有對於個案預判正不正義的立場。如果陰差使者沒有堅持到
底,而是謹守程序,那金自鴻必然無法通過最終審判,甚至是之前的傷人審
判;如果陰差使者堅持到底,找到真相,那就是跟電影的結局一樣,感傷但
沒有遺憾。
神看著這一切,神鼓勵要為了更大的義行而行動,但神不會指示你這麼
去做。祂只會在旁邊看著、甚至試探你有沒有這樣堅定的意志。在這個階段
,江林使者已經不是為了自己的轉世,而是為了他人的真相而奉獻,這是神
對於每一個人所施加的真正的審判。
於是,電影中的七大審判關卡,其實是將最終的真正審判,拆解成七個
元素,人可能在單一元素中有所瑕疵或虧欠,但仍舊必須以整體的綜合判斷
,才能給出最終的定論。所以閻羅大王跟其他六個判官在本質上沒有什麼不
同,乍看之下無知而昏庸,但實際上其實都瞭然於心。反而因為管轄權的有
限,使得「依行為論處」的審判方式,導致了不一定公允的結果。
【在地元素、通俗故事的成功國際行銷】
以美式好萊屋電影為主流的世界市場,異國元素一向是作為吸睛的特色
之一。但是一部成功的商業電影,扣除異國元素,還必須有觸動人性深處與
優秀的說故事方式等兩個元素。《與神同行》不僅在這三個面向都有優異表
現,更取得了其中的平衡,在當前的亞洲電影市場中,可說無人能出其右。
金氏母子三人的羈絆、韓國地獄世代的生活實況、人性中目的與手段的
辯證與對立,再再讓本片就算扣除掉大成本的特效,依舊仍夠獲得市場的好
評。這也標誌著韓國的電影工業與文創實力的強大,絕非只會搞變形金剛溫
泉區的當前台灣主流思考所能抗衡。
作為政治隱喻,《血觀音》被韓國片商青睞而買下版權的原因是母女羈
絆中的「我是為你好」,有著文化的共鳴;作為社會寫實,《大佛普拉斯》
更像是實驗電影而非商業作品。如果以「人性深處」、「異國元素」與「優
秀的說故事方式」來環顧台灣近年影視等作品,恐怕只有電玩遊戲《返校》
能跟《與神同行》抗衡。
然而,電影工業之所以是工業,就絕對不是只靠一篇好故事就能發展起
來的。《與神同行》作為亞洲電影、又出自於長期被視為競爭對手的韓國,
給台灣的震撼,恐怕不下於當年來到日本江戶的美國黑船。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