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雷] 敲響勞工革命的鐘《馬克思:時代青年》

作者: KevinMoleaf (陸坡)   2017-12-20 13:03:45
圖文版請於連結:http://kevinmoleaf.weebly.com/text/4999614
社會從哪裡來?我們是誰?勞動者往哪裡去?
台灣長期的勞資雙方不對等,讓人民苦不堪言,而世界各地不只第三世界被強權國家國際
公司壓榨勞動,就連先進國家日韓也有著「全拋時代」與「社畜」等戲謔自身勞動和工作
處境的稱呼,資本主義的盛行是場不平等,而更在工業革命之時推波助瀾,這時代法國著
名文學家雨果也寫下《悲慘世界》敘述時代處境,而當時激起勞工起義至今仍被受討論的
革命運動者卡爾‧馬克思,也為接下來的時代掀起新的一頁。《馬克思:時代青年》是一
部敘事馬克思和摯友恩格斯草創共產主義下的劇情電影,電影中以兩人相惜,加入聯盟,
和背後兩者太太的支持與不惜離鄉背井和累犯社會界線跟資方攤盤,最後讓被壓迫剝削的
無產階級奮身起義,讓地主與資方看見人民的怒吼,和勞動者的價值。
在二零一七年底悄悄上映的《馬克思:時代青年》是一部以馬克思還未完成《共產黨宣言
》之前,與好友恩格斯和妻子燕妮等,一同用自己的力量改變勞工處境的草創之路,故事
以馬克思的傳記下去改編在十九世紀中期,共產主義發想與建立理念為基礎,可以看見馬
克思與好友恩格斯身處因英國工業革命,造就世界秩序改變,創造出「無產階級」的大環
境,不僅排斥所謂階級制度,並從各類組織思想發現弊端,與太過浪漫天真的作法,而掀
起馬克思顛覆之意。
電影採取直敘的方式,從馬克思所在的《萊茵報》,因為抨擊德國普魯士而被官方強行逮
捕停刊開始說起,到與英國恩格斯的認識之後相知相惜,有了共同的理想與目標,兩人均
看到資本主義的殘酷,與當時社會主義者過於樂觀烏托邦的思想,而並非可以扭轉勞資的
趨勢,而提倡了激進的共產主義,一個無階級而無國界的社會,但這勢必是一次衝擊整個
世界的大換血,遭到許多當時溫和派的批鬥,而最終隨著勞資雙方不對等加深,馬克思寫
下了《共產黨宣言》。
而歷史再走,馬克思的共產理念本意是為了解開階級制度的枷鎖,成為大同世界,人皆勞
動者;不分你我身份高低,更有著群體生活利益與社會群體為主的共有思想,對於後續的
哲學、社會學、政治學上有所影響,而馬克思的共產主義也不是一個單方面明確思想,並
沒有一套統整定義,也是後續共產主義演變成全面失控與各自表述的情況,這可能也是馬
克思與恩格斯始料未及的。最明顯的就是俄國革命成功卻引發內戰、共產工業化失敗,還
有中國共產黨的文化革命批鬥。
當時還有以「人類行為與心理學」為基礎的奧地利經濟學派,對於馬克思思想反駁,他們
認為馬克思的工產主義忽略了計算生產成本上的機會成本和訂製價格上的重要議題,甚至
沒有考量人性與社會心理,是不可行的社會主義制度。但不可抹滅的是馬克思他們替勞工
發聲,甚至批判資方,紛紛放棄高等知識份子、資方富二代、貴族兒女等身分,成為被國
家驅離困苦的異議份子,而繼續追從自我對於社會美好的理念,這點是毋庸置疑的。
電影中也提起當時許多有趣的時代性,例如提到寫實主義之父庫爾貝,將眼前的真實所見
畫下,和過去為教宗與貴族服務的文藝復興藝術家不同,庫爾貝寫實的畫下勞工階級的畫
面(如:礦工)和風景畫,曾說過:「我不會畫天使,因為我從未見過。」如此理性的發
言。甚至馬克思之妻燕妮捨棄優渥的貴婦身份,跟隨馬克思的思想,甘願放棄階級社會跟
隨馬克思理念,也是《馬克思:時代青年》電影一位女性獨立思考,拋棄過去認同全新自
我的價值。
《馬克思:時代青年》並不是一部敘述共產主義如何好棒棒的電影,也非渲染馬克思的美
好與智慧,而是訴說一個時代勞資的不對等,激起更多人試圖改善和推倒資本家的貪婪。
而回到現金來看,即使網路普及,知識水平提高的當代社會,資方與勞方的處境到底改變
了什麼?在我們看得見和看得到的地方,資方還是明目張膽任意妄為的知法犯法,當年勞
工的失敗與成功兩者結果都讓人惋惜,或許最後摧毀人的不是階級和身份,而是那貪得無
厭的「人心」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