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強尼‧凱克:拋錨就是不動的飛行

作者: matthew221 (matthew221)   2017-12-15 21:01:07
強尼‧凱克:拋錨就是不動的飛行
以下是圖文全開部落格,也可去看看我寫的其他文章喔:
https://goo.gl/d8MdUr
※聲明:本站所有圖片由新聞或是google搜尋轉貼,該影像財產權仍屬該公司版權所有,
如有侵權煩請告知並立即移除
和以前一樣,喜歡在不知道影片資訊的情況下購票觀影的我,又再度對這部電影有了錯誤
的期待。
一直有人打到徐小姐的手機找「強尼」,以片中打錯的頻率來說,這已經不能說打錯,而
應該是有什麼隱情。這是我在進電影院前所知的資訊,因此我想,這該不會是一個懸疑推
理片吧?
講到國片的懸疑推理就想到《目擊者》。記得《目擊者》裡面也出現了許多橋樑的片段,
剛好,這部片也喜歡各種橋樑與軌道。一開始柯宇綸飾演的張以風就在興建中的環狀線橋
樑底下,而片中也常有在跨河大橋下騎單車、(應該是)淡水線的車廂在橋上穿梭,同時
黃遠演的李立則在橋下徘迴,或者是片尾,張以風與瑞瑪席丹飾演的徐子淇在橋上受堵的
片段,都是例子。
不過當然,我又猜錯了,這部不是懸疑片。於是必須先解答,找強尼要做什麼?當然,對
於這樣的片子,解答都是嘗試,因此會有很多的「也許」,希望大家見諒。
有沒有找不到強尼的八卦?
要是真的有強尼這個人,他會是怎樣的人呢?要在什麼情況底下,才會大家都在打電話找
他,但是不僅沒有人找得到他,眾人反而是不斷地撥打錯誤的電話?為什麼不Line強尼問
問呢?
最有可能的結果,就是強尼在片中不是一個寫實的存在,而是做為一個隱喻。就像片中,
(印象中是)同事打電話來祝強尼生日快樂,也許這表示強尼是有在正常生活的,但是不
知道為什麼,在某些時刻,要找強尼說話的人卻無法接觸到他,就像徐子淇的鳥一樣,飛
到了不知哪裡。我們每個人都在這種飛走的心願,以及撥打電話的心情中拉扯,建立與維
繫關係,甚至是愛人或者爭吵著。等到某個安靜的時刻,我們才會靜靜地整理思緒,看清
楚自己與別人的距離。
橋樑與軌道
橋樑與軌道出現必然不是巧合。像《目擊者》出現的橋梁車流,我個人就覺得彷彿是思緒
的匯流與交錯,既是抽象的思考,也是具體生活的場景。而在強尼‧凱克中,橋樑與軌道
代表的很可能是人生的道路。
徐子淇一開始出現在捷運上,是為了帶她新買的鳥回家,而當她最後一次(印象中,應該
也是只有這兩次)出現在捷運上,她打了電話給女兒。我想,打電話給女兒這種事情,不
但沒有非在捷運上不可的理由,反而還比較適合出了捷運站再打。也因此,捷運的安排應
該跟軌道一樣,是某種針對人生道路的隱喻。
而李立則是在橋下騎單車。這背後有一段故事,片中並沒有清楚交待,只是輕輕帶過:李
立曾有一位哥哥,後來過世了。到底李立的哥哥是怎麼過世的,而這又跟騎單車或者橋梁
、橋下的路有什麼關係?片中沒說。但顯然這件事情構成了李立與母親共同的一個心結。
李立在橋下騎單車,除了他自己來來回回騎著,同時橋下積水的水窪也盪出了圓形的波紋
,接著同時拍進雙向捷運軌道,以及李立獨自徘徊的畫面,更凸顯出李立與身旁的人,似
乎是活在兩種不同的節奏中。接著他回家,母親(由黃韻玲飾演)質問:「你去了哪裡?
」、「要是你過了三天才回來怎麼辦?」可明明一開始,李立會為了晚幾分鐘回家而生氣
,現在李立卻好像變了。
以車為家的張以風,蠻諷刺地,是在做裝修房屋的工作,名符其實地,一旦車子拋錨,他
的人生也就拋錨了。而在最後的片段,張以風載著徐子淇在橋上,卻不幸拋錨,可以說是
跟這部片的開頭一模一樣。不過不一樣的是,最後他們的車又順利發動了,可以說是對於
鬘肮★L得並不順遂的人們,帶來一個溫暖的結尾。
鳥的遺失與飛行
一開始徐子淇買完鳥搭捷運的片段,成功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不得不說,這在影片初期是
很成功的安排。而在看完整部電影之後再回想,果然徐子淇這一次在捷運上與李立的片段
,還是需要與最後在捷運上與女兒的通話放在一起來看。
如果說在捷運上想要跟女兒建立關係而努力是終點,那麼起點會是什麼呢?也許是一種對
於自由的嚮往?但這種自由的嚮往,彷彿最後又隨著鳥的離去而幻滅了。鳥最後的離去是
在屋簷上,在宗教的雲端,我不曉得其他人看到了什麼,但我看到這邊,感受到的是死亡
的意涵。坐在廟中的三人,有為了自己雜亂、沒有方向,且隨時可能走至終點的人生感到
徬徨嗎?自己追求的東西,又真的能夠得到嗎?也許最後,還是要回到人與人的關係。
由如散文般的影片念出散文
張以風以車子來做為隱喻的起點與終點,徐子淇則是以捷運上的兩段演出。但李立呢?從
一開始徐子淇唬爛他說晚點要給他看盒子裡面有什麼,甚至還騙說盒子裡面什麼也沒有,
就看得出徐子淇對他算是非常不耐煩的,只想逃出車廂擺脫他。假如各位有印象,徐子淇
在與李立交談完之後,還有稍微掃視一下旁邊有沒有人在看他們的對話,我覺得除了非常
寫實,也彰顯出他想與李立拉出距離。李立的故事與意涵,應該是與其他兩位主角更加獨
立開來的。
當徐子淇的鳥飛走,跑來向工人借梯子求救,李立自告奮勇地要去幫忙,並且不知為何說
:「鳥會等我們。」展現出他的友善與樂觀,而假如鳥是自由生活的一個隱喻,那麼李立
顯然是嚮往且堅信自己能夠得到自由與快樂。到了最後,李立或許是擺脫了自己對於準時
的執著,但這下反而是堅守在他身旁的母親慌亂了起來。他在片中念的王定國的散文,講
述的是回家與思念,也許他要得到的自由,是心的自由,不再受到準時的束縛,不再以悲
傷的方式思念哥哥,不再被母親驚憂的情緒綁架,這些是他要飛出的籠子。
就像徐子淇整天跟鳥玩,卻選擇離開自己的女兒一樣,當鳥飛離籠子(無論是小的鳥籠,
還是鳥籠般的公寓),她也重新審視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重新面對女兒。張以風對人與
人的關係,似乎還有些疑慮,不過會不會他與徐子淇一同離去,意味著共同開始呢?
看完這部片,果然還是有很多空白可以填滿。喜歡發揮詮釋能力的朋友,歡迎提出自己的
看法。維基百科上寫,這部片是一部愛情片,我是覺得蠻怪異的,我倒覺得就像黄熙說的
,這是一部如散文般的電影,人也如散文般攤在我們面前,毫無保留似的。
結語:瑞瑪‧席丹,以及飛行的瞬間
不得不談一下瑞瑪‧席丹,在片中,她那充滿活力與自由的生活節奏,真的是非常有感染
力的。之前沒有在注意她,在維基百科上發現,原來她曾參加田徑,也會打網球,難怪身
材之好。看她走路,感覺都好像在看Adidias之類的形象廣告,我想她之後應該會接到這
類的廣告邀約吧!恭喜她得到金馬獎最佳新演員。
最後的最後,祝大家在每個飛行的瞬間,都能與愛的人保持聯繫,也找到自己的一片天空
,這是我看這部片,也許是最重要的感想。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