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高經費大卡司的糞作是怎麼產生的?

作者: tptt (踢批踢踢)   2017-12-10 08:05:44
賣東西的老闆 不一定要懂自己的產品
老闆是要會管人 會鬥爭權位 會發薪水就行了
要懂產品是底下技術和業務去做 但真正決定權在老闆
事情本質很簡單 作電影是門生意 就是要賺錢
且是自己賺錢 不是公司賺錢 若工作穩賺 當然更好
一件案子成本100 回收101 公司帳面還是會虧本
因為管理階層高薪 也是公司會虧損的原因之一
但就是讓管理階層拿到薪水加分紅 就可繼續系統運作
互相掩護集體賺走公司資金 虧損是後來接手人的問題
場面上虧小錢 但作大餅讓每人都賺 就能保位子不被翻
電影還能繼續生產 所以大片是必然進展 不會都只作小片
當公司大到不能倒 政府補助銀行挹注都會繼續維持體制
所以大製作勢在必行 又能讓老闆耍權威安插自己人馬
大頭控穩權貴階級 再去壓榨下面做事的人乖乖聽話
皇帝位置就可坐更穩 才不管政策或百姓生活怎樣或怎想
底階層再有才華 都只是被叫來作事領錢沒實權的工人
從治理國家 經營大財團公司 做小店小攤販都同樣道理
換誰當既得利益權勢最大的老闆 首要目的都不是拍好片
重要是賺錢 繼續留在位置 能呼風喚雨控制所有人事物
不然即使拍好片 不賺錢 養不活一堆兵 怎繼續維繫制度
老闆思維和底層作事的人與觀眾切入點就是不一樣
好萊塢每年生產影片10部賣座比率大約是
1部大賺 2部小賺 4部打平 2部小虧 1部大虧
但只要一部超級大賺 都可以抵掉幾部的虧損
相對一部大虧也是抵消其他部賺到的
也就是真正決定勝負賭注都是超級大片 所以不能不拍
高經費的爛片如何產生 這是相對性問題
就算把前20%好片都移除 再來20~40%就變頂級好片
相反尾端80%後爛片消失了 60~80%就是所謂尾端爛片
因此好壞片是主觀整體比較出 片子好壞還很難說
就老闆眼光會循已有案例價值觀 穩穩賺 保本為上
以前怎做有效率 就是重複元素套用
誰會送錢給人隨便想拍高興的東西 還把主事權送出去
所以不是公司介入問題 是公司本來就有權決定
出錢的是老大 沒錢是連做爛片的機會都沒有
因此干涉影片結局或剪輯版本都是片廠必要繫權手段
避免因導演一個人亂玩很爽 影片不合大眾期待
若虧大錢會造成大堆從業人員和更重要的管理層倒楣
類型片套路就是這樣保險機制 乖乖照作 顧好基本盤
諾蘭是近期例 即使有才能 有觀眾支持基本票房
但權力還是在大片廠 大老闆出錢發行 能決定片子如何
前作星際效應結局用愛穿梭時空 符合大眾喜見價值觀
原本都有其他版結局 但有權作主的不是諾蘭與他老婆
他們夫妻公司只是包案製作領薪打工交貨
此前主導決定權都還是被上游大公司掌握
敦克爾克才是諾蘭夫妻真的掌握主導創作片
但回英國老家 人事資源沒好萊塢這爽 影片很多不足
諾蘭只能以擅長的時空交錯概念與簡易場景美學撐住
但能聰明避掉不太會搞的動作打鬥場面
可是結果呢 自己全權操控 完全掌握在自家地盤
大製作 有明星 不容易作的題材執行出來 又被說爛片
這要換成若有大片廠介入改劇本 改剪輯 改風格
結果論 變成大賣 大受好評
題目就變成:怎麼導演都不乖乖聽片場製作大成本好片
但問題就是 誰都不想拍爛片 拍到一半或拍完才知道
還是要靠行銷騙觀眾 如自殺突擊隊 掌控權就不在導演
導演只是高階藍領 給你錢叫你作 不作還有別人排隊等
詹姆斯卡麥隆 大衛芬奇許多導演都被片廠制度搞過
後續只有簽約確保主控權能做自己的片
但要自己公司作 很多大片廠資源就不會幫忙 像是發行
全球行銷抓不住票房 自己賣自己倒 還是回去片廠勢力
A級大片真的很難跳脫出好萊塢權貴體制 沒權就是要聽話
想自己作的玩不過大片體制 比有錢更大 就是不做最大
因此一堆B級片獨立製片 不受好萊塢規則制約 跳出來玩
史蒂芬索德柏的羅根好好運 現只是勉強測試打開新路線
自己主導創作拍片又要自己發行宣傳 AB級製作混合運用
企劃行銷票房後續流程影響效力就要再觀察
電影產業一直都在進化 製作上映都不斷在找尋新方向
就是需要不斷實驗 作了也才知道結果好壞
今天看80%後段大製作大卡司的爛片
也許過兩百年後 會變成電影史的前50%好片也說不定
希望不會啦
作者: GipsyAvenger (吉普賽復仇者)   2017-12-10 13:00:00
劇本醫生頂多也只是給建議吧 又不會有決策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