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東方快車進得去出不來?影史懸案抽絲剝繭

作者: sampsonlu919 (歡迎所有球隊教訓舊金山)   2017-12-09 23:28:23
新聞網址:http://bit.ly/2kfeHPM
《東方快車》進得去出不來?再挖影史懸案一起抽絲剝繭
by 咕魯叔電癮史
在推理小說的世界中,柯南道爾(Arthur Conan Doyle)所創造的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s)是當仁不讓的超級天王,阿嘉莎克莉絲蒂(Agatha Christie)筆下的白羅(
Hercule Poirot)、瑪波小姐(Miss Marple)等神探,知名度和影響力也不見得遜色,
都是影視業者樂於改編的素材。克莉絲蒂經典名著《東方快車謀殺案》今年再度被拍
成電影,除了「莎劇才子」肯尼斯布萊納(Kenneth Branagh)自導自演外,還有蜜雪
兒菲佛(Michelle Pfeiffer)、強尼戴普(Johnny Depp)、茱蒂丹契(Judi Dench)、
潘妮洛普克魯茲(Penélope Cruz)等大卡司助陣,在美國票房已經要衝向9000萬美元
大關,表現突出,使得電影圈再度燃起「克莉絲蒂熱」。
早在默片時代晚期,克莉絲蒂的小說就已被搬上大銀幕,第一部白羅探案的電影距今
也有86年的歷史。不過說到電影圈真正吹起克莉絲蒂旋風,還是要算距今42年前的
《東方快車謀殺案》,曾經以《湯姆瓊斯》(Tom Jones,又名風流劍客走天涯)崛起
的英國紅星亞伯芬尼(Albert Finney)扮演白羅,車上其他乘客則祭出洛琳白考兒(
Lauren Bacall)、英格麗褒曼(Ingrid Bergman)、史恩康納萊(Sean Connery)、賈桂
琳貝茜(Jacqueline Bisset)、凡妮莎蕾格烈芙(Vanessa Redgrave)、安東尼柏金斯(
Anthony Perkins)等巨星陣容,對觀眾而言吸引力非凡。
其實克莉絲蒂已經從很多次自己作品被影視業者改得面目全非的不愉快經驗,差點不
再賣版權出去,《東方快車謀殺案》的出資片商動用了一堆人情資源才讓她點頭,她
對改編後的成果尚算滿意,唯一不喜歡的是亞伯芬尼的鬍子。至於英格麗褒曼,本來
受邀飾演俄國貴族夫人一角,她卻堅持要演戲份比較少的傳教士,導演薛尼盧梅(
Sidney Lumet)無法讓她改變心意,又不願浪費這位兩屆奧斯卡影后,於是提議在她
有限的出場次數中有一場改成5分鐘的個人獨白,要她幾乎自己一人講完這麼大串
台詞,大多數的演員未必接受,英格麗卻沒有意見,結果就是這場戲,讓她拿下一座
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成為凱薩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以外,難能可貴的3屆奧斯
卡得主。
《東方快車謀殺案》在歐美叫好叫座,台灣於民國64年上映,雖然只排在西門町中小
型的真善美劇院單家映演,觀眾口碑極佳,賣座愈映愈盛。由於故事中涉及另一件
多年前發生的慘案,兩件案子的兇手都未按照一般基本的上法庭定罪途徑(到底是
什麼案情就請大家看片見分曉了),當年的電檢尺度若不修剪難以過關,所以影迷
看到的並非完整版。等到電影分級制實行後,《東方快車謀殺案》在民國75年重映,
這次幾乎一刀未剪、普級過關,觀眾總算能欣賞原汁原味,然而檔期不算特別熱門,
電視台又已在前一、兩年播映過,所以票房沒有第一次那麼熱烈。
賣座電影照例會再接再厲拍續集,《東方快車謀殺案》出品公司相中另一本克莉絲蒂
小說作為乘勝追擊下一炮,這部《尼羅河上謀殺案》(Death on the Nile)前往埃及
實地出外景,因為當地氣溫實在過高,亞伯芬尼不願意因為層層化妝搞得又熱又累,
堅持不再扮白羅,電影公司只能找上兩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彼得尤斯汀諾夫(Peter
Ustinov),彼得的體型高大,並不符合原著中的描述,但演技不錯,也詮釋出了屬於
自己的風格。船上的其餘乘客星光閃耀程度不輸《東方快車》,有影后蓓蒂戴維絲(
Bette Davis)、瑪姬史密斯(Maggie Smith)、米亞法蘿(Mia Farrow)、奧莉薇荷西(
Olivia Hussey)、珍寶金(Jane Birkin)和影帝大衛尼文(David Niven)等,儘管因
編導組合的更換,讓《尼羅河上謀殺案》沒有《東方快車謀殺案》那麼叫好,只拿下
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在世界各地票房也還不差,所以彼得尤斯汀諾夫又再演了
好幾部白羅探案的電影才退休。
民國67年年底,《尼羅河上謀殺案》在台灣上映,挾《東方快車謀殺案》叫好叫座的
氣勢,光是台北市的戲院就增加為3家,觀眾在一次陷入克莉絲蒂所建構的燦爛迷宮
中,邊尋找破案線索邊享受調查過程,賣座較《東方快車謀殺案》更上一層樓。
過去沒在台灣造成旋風的克莉絲蒂小說,總算有出版社大手筆譯介,還找來名作家三
毛掛名推薦,讓這位「謀殺天后」成為台灣讀者的新寵。台灣片商自然持續買進克莉
絲蒂小說改編的懸疑電影,彼得尤斯汀諾夫下一部片《艷陽下的謀殺案》(Evil
Under the Sun)在民國71年的8月上映,克莉絲蒂迷照例捧場,影評人卻嫌片子已經
陷入既定模式,缺乏新意。彼得尤斯汀諾夫攜手《東方快車謀殺案》洛琳白考兒與
《星際大戰》嘉莉費雪(Carrie Fisher)的《豪華郵輪謀殺案》(Appointment with
Death),票房踢到大鐵板、被美國雜誌選為年度爛片,彼得也就此交出白羅的角色,
下台一鞠躬。
以電影片數量來說,白羅探案的影片多過瑪波小姐影片,不過《尼羅河上謀殺案》安
琪拉蘭斯貝瑞(Angela Lansbury)曾經在《破鏡謀殺案》(The Mirror Crack'd)扮演
瑪波小姐,該片網羅了伊莉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洛赫遜(Rock Hudson)、
金露華(Kim Novak)、湯尼寇蒂斯(Tony Curtis)等好萊塢經典巨星,陣容堅強程度
反而超越白羅掛帥的《艷陽下的謀殺案》,但沒有特別突出的票房表現。
本周新版《東方快車謀殺案》即將登台,是否能再掀「克莉絲蒂熱」?就讓我們繼續
看下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