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一念無明》有一種感染叫拖累

作者: ash1118 (這些年來)   2017-05-25 20:02:02
 精神病患者犯下案件上社會版頭條,人們第一個反應幾乎都是忙著譴責
事件、貼標籤,進一步排斥患者,卻不見有人探究如何在香港台北這樣擠
迫的城市空間裡防範這些情緒未爆彈引爆。其實,城市都是躁鬱的,不管
我們裝得多麼白領多華麗又或是多麼小清新,在城市背後總有很多梳理不
到的個體情緒不被了解,掙扎求存。
 一則引起眾人側目的社會新聞,我們會不會想知道那個被指稱有精神或
情緒問題的當事者,在這個城市的底層經歷了甚麼生活,才引致這件事的
發生。同時間,你會不會想知道他在沒有親友的情況下,往後回到社會如
何生活?我想,《一念無明》就是這樣拍出來的吧。但我懷疑,散場之後
我們的惻隱之心能保溫多久,估計照樣對精神病或情緒問題的患者敬而遠
之吧。畢竟生活在今天,我們連照顧自己的信心都瀕臨崩潰,我們盡最大
的努力搞不好就是不讓自己也瘋起來。
 電影故事說的是:余文樂演的阿東患有躁鬱症,因早年父親拋妻棄子離
家出走,他獨力照顧飽受病患折磨的母親,堅持不送母親入養老院。但受
病痛折騰的母親卻把被丈夫拋棄跟病痛的氣發在兒子身上,不斷對兒子「
情緒勒索」貶抑咒罵留在身邊的兒子是衰仔。壓抑著情緒的阿東一日如常
在替失禁的母親沖洗,拉扯間發生意外,導致母親死亡,阿東被判入精神
病院,後來院方建議阿東父親接兒子出院到檔房暫住,惹來鄰居擔心阿東
會否復發。
 《一念無明》提出了誰該負責照護精神病患的問題,父母?兒女?伴侶
?還是丟給政府的社福機關?電影沒給答案,從《癲佬正傳》到30年後的
《一念無明》都沒找到答案,但這本來也就沒有標準答案,每個家庭都有
他們自己不得不的選擇。
 不過《一念無明》實在太文謅謅,我還是喜歡以前的片名,爾冬陞1986
年就直接了當拍了部《癲佬正傳》(台灣翻作《天天星期七》),沒有擔
心歧視,不拐彎抹角,完全街坊標準,瘋了有攻擊性的就叫瘋子,胡言亂
語的就傻子。明白直指偏見標籤背後人們內心的恐懼。當年這部片隱射震
驚全港的精神病患在幼稚園斬人造成4死42傷的慘案,我們台灣也有讓整
個社會陰影久久驅之不散的螢橋國小潑酸案。當年大咖雲集拍了這部片,
沒人特別要挑戰演技或反思現實,接了劇本就拍,拍出了底層社會極具恐
懼張力的臉孔。今天要拍電影喚醒社會關懷,反倒要擔心被控消費精神病
,或在家屬傷口上灑鹽。
作者: m30127813 (101鄉名)   2017-05-26 09:49:00
好文推
作者: fiyweed (包子入侵)   2017-05-26 09:51:00
我覺得一念無明,比較不著重在精神病上面,比較著重人。我覺得我不是看了一部,一個人得了躁鬱症的電影,是看了一部,一個得了躁鬱症的人,在社會上如何求生與遭遇。是所有看到有關精神疾病的電影中,最觸動我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