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漫長的告別終端

作者: smalldanny (守護雨季這樣)   2017-04-15 18:37:42
圖文版請見:https://www.viewmovie.tw/columns/1275
活著真好,有身體好好,但人最矛盾的一點就是,身處和樂之中,就什麼感受不到,只覺
得無聊。總得遇到寒冷才會發覺自己曾在溫暖中,遭逢災厄才發覺自己那麼幸福,面臨疾
病才理解健全的樸實美好。
而面臨死亡時,也才能夠發覺生命的存有,讓那些離別,都有了新的意義。死亡的意義其
實對生者而言的意義,遠比逝者更巨大。
一個亡者牽起兩邊生者的緣份
「我媽的任務就是探索生命。如果不是我媽,我不會思考,活著要幹嘛。」大體老師的女
兒林映汝這樣說。
母親的離世對於林映汝來說,其實是一次生命的震盪。她重新思索自己一直以來的生命究
竟有什麼意義,林映汝說:
「因為是人,所以會思考看待別人的方法」
這或許也點出了,《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的主題。這部紀錄片並不是把焦點放在死亡,
而是放在生者的生命與關係之中。以大體老師林太太(徐玉娥)的解剖教學歷程,觀察林
家一家與負責解剖教學課程的輔大醫學系解剖課程的兩方。一個亡者牽引起兩邊生者們的
緣份,也讓這一場漫長的告別,有了延續機緣巧合的可能。經歷過這一切的當事人們也這
樣說:
「大體老師是跨足兩個領域的。雖然時空上沒有直接的交集,但他是一個曾經活過的生命
。」
費時三年的三種版本
以一部紀錄片的題材範圍而言,這是一部很特殊的片子。不但是因為在東方文化中,雖然
厚葬重禮,但死亡一直是一種避而不提的忌諱,更不用說是長達三年的歷程——第一年防
腐,第二年再排定解剖日程。期間還要接受學生的訪談,大體老師的感恩禮,加上日後的
告別式與遺體處理。本來可能在七七四十九天內結束的死亡儀式被拉長成三年之久。對於
生者而言,每次面對,都是一次未完成的告別。
這大概也是這部紀錄片困難的地方。《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曾經有過三個版本:得到文
化部補助的60分鐘版本,公視《獨立特派員》的15分鐘版本,以及最近三月上映的1小時
13分鐘版本。在60分鐘短版,導演的剪接著重死亡的議題,所以也稍微有些沈重;而1小
時13分鐘的長版中,對於人以及關係的聯繫是導演在剪接中主要關注的。因此,同樣的素
材,也有了不同的觀察面向:在《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的正式上映版本中,觀眾不是旁
觀他人長而緩慢的死亡,而是透過那個已經缺席的死者,重新確認生者們對於亡者的愛。
這些愛隱藏在日常行為與話語中,只有在少數的時刻,才會隱微地浮上檯面。
紀錄片所紀錄的是真實,雖然帶有導演的主觀,但畢竟是沒有腳本的真實人生。只是誰也
不是完全赤裸的生活著,總會有一些努力隱藏的事物。像是劇中的丈夫林惠宗,在螢幕前
多半是展示著露出細紋的樂天笑容,連朋友聽到大體老師的安置需要三年時調侃他:
「大體老師怎麼像是種水果,還要等時間熟成。」
林惠宗也是笑笑的沒有說話。他跟親友說,當大體老師比較省錢,其實也是不想解釋之下
的調侃之語。這一個總是表現的很樂天的遺族家屬,他的酸楚都隱藏在笑容下,只有罕見
的幾個時刻,才會出現。
愛的多種表態
例如每一兩個月總會去探視妻子遺體的林惠宗,在知道排定的解剖日期後,最後一次去探
望在保存櫃中的林太太。他用充滿憐惜的溫柔撫摸著浸泡在福馬林中的太太遺體,說著:
「今天早上,愈想愈不捨」,說著,就哭了起來,有著胎記的左手輕輕地撫摸著,然後把
薄被拉上,這就是永訣了。
或是在確定解剖日程,醫學院詢問要怎麼安置遺體時,林惠宗與女兒林映汝各持一詞,林
映汝說想把媽媽帶回嘉義葬在祖墳,而林惠宗則是淡淡地說:「就讓她在台北大直跟其他
大體老師葬在一起吧。」
女兒急著說:「你不是不知道媽媽最討厭台北。而且她在那個地方又沒有親友。」
林惠宗說:「有啊,他們都是有志一同的大體老師,很有話聊。」
然後他說:「媽媽在那邊,你們也很少去呀。」
一是悲痛,一是淡然,但兩種都是愛。林惠宗在面對女兒的質疑時,隱藏在背後,極清極
淡的悲涼與介意兒女並沒有像自己一樣時常訪視,都是愛。
而女兒林映汝說著:「我寧願不要相信那是我媽媽,曾經生活在這個世上。」那又何嘗不
是愛呢?林映汝在母親去世之後,手寫了好幾封信,問爸爸為何每天都這麼晚歸,是不是
在逃避這個家庭,那也是,一則與愛有關的探尋呀。
就是因為愛,所以才不忍親人受磨難。但愛的表現那麼多種:乍看是強烈的;乍看是冷漠
的;乍看是淡然的;乍看是逃避的。其實背後的情緒感受,遠非觀眾所能理解,只能夠在
細微的對話表現中,妄加猜測罷了。
漫長的告別終端
只是導演把這些有關愛的小小微光呈現出來,但同時也呈現了解剖前學生們對於大體的不
了解;呈現了解剖課程中那些尖銳的鋸子鐵鎚聲響,也讓我們在領會愛的同時,清晰地認
識了死亡的重量,以及作為遺族對待遺體的愛的意義;與作為學生對待大體老師的教學意
義。這畢竟是一場教學課,不是一次告別式。再怎麼肅穆,愛與教學,畢竟是兩種不同看
待遺體的眼光。
但沒有關係的。本來人就是因為複雜而富有價值,就連去世的身體,都有不同的角度。林
映汝說:「我媽的離開是給我一個機會重新修復關係。」而在解剖之後重新縫合的過程,
一位老師所能夠交給醫學院學生的實習課,也是他們日後拯救一個又一個生命的重要經驗
最後林家人選擇了一個很美的方式,他們決定將母親的骨灰灑在樹下。這一場漫長的告別
終於宣告尾聲。對於林家人而言,這場告別來得太過太過漫長了。期間還要被凝視,被觀
察,時時刻刻整理自己的心境,以便表達。在這樣的意義下,這一次漫長的告別不但讓自
己的母親成為大體老師,林家人也成為遺族的老師,示範了一次如何在面對親人的死亡時
,能夠謹慎而且認真地面對那些別離的情緒。
親人的去世,每一次都是獨立的體驗。就像是每一株樹都不會擁有同樣的身姿。但是午後
的陽光下,樹木靜靜茁壯的沉默午後,也許那些對於愛與記憶,會成為樹木的滋養,在逢
春入夏之際,綻放出馨香無比的花。如此,就算別離,也並不枉了。
作者: clarinet191 (Henry)   2017-04-16 00:19:00
原來有三個版本!! 今天剛看完 還滿想二刷的
作者: y68ang (y68ang)   2017-04-16 07:41:00
電影版看過了,來找另兩版來看看…
作者: ismydear (ismydear)   2017-04-17 03:21:00
喜歡導演拍的空景
作者: smalldanny (守護雨季這樣)   2017-04-17 12:24:00
我也滿喜歡紀錄片的空景的,那是導演的隱微意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