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雷] 回憶的餘燼

作者: despairlra (BlueNess)   2017-04-08 10:38:57
我看好像都沒人發。
只好我發了,寫得亂七八糟的。
電影裡非常清楚地解釋了來龍去脈,選擇直接用年老的角度而非從頭開始娓娓道來。
自從哈利波特以後,我其實已經很少有這種「同一個故事用不同方式來詮釋」的經驗了。

很顯然地——我比較喜歡小說的詮釋方式。
畢竟我覺得一本書的重量,總是比一部改編電影還重。
(以下有雷)
不過還是有幾點值得一提:
夏綠蒂蘭普琳出場的時候我簡直連續倒抽三口氣,而且完全不敢再呼吸!她的氣場好強,

第一次碰面在咖啡廳那一段我簡直要掩著口鼻跟一半的視線看(我是說真的,絕不浮誇)

那個沉默,那個冷眼,那個面無表情實在是太有威力了。
你很難想像沉默的威力有多大。我可能會好幾天都沒辦法忘記那張臉,睡覺時可能做噩夢

另外一點是看小說時沒有特別感覺的,維若妮卡的母親。
老實說我會找到這本小說就是因為演員 Emily Mortimer,我愛死她的口音跟她在The New
sr
看了電影,她那個誇張對著屋內揮手的樣子,我可以直接跳下去找她啊!這樣的勾引到底

電影可能是為了通俗性而將書中許多描述青年時期的訊息跟論述全都省略了,但我覺得那

幾句簡單從書中抄來的台詞有稍稍勾勒出一點輪廓,但大概就只像是兒童繪本中未圖上去

東尼在看到維若妮卡後,特地去刮了鬍子,又變得毛躁起來;而他的前妻對他的稱讚卻是

也許維若妮卡讓東尼想到了他的青春年華,也許維若妮卡就是他的青春年華。
他似乎找回了他的衝勁,可她的冰冷卻彷彿在告訴他:「光有衝勁是沒有用的。」
不知道為什麼,那一段讓我想到了《尋找快樂的十五種方法》裡,最後男主角終於跑回去

是不是如果我們一直在追著某個人的背影(甚至是幻影),我們會跑到連自己也找不著自

故事的結局,東尼終於解放了心中的疑惑與魔,他又能看得見身邊的親人了。(也或許,

好像他一直還為了好友的死,停留在原地一樣。
如今終於放心地跨過去了。
我認為只要電影裡面出現小孩,這個角色多半就會代表勇氣與希望。
而在這裡嬰兒的誕生也依然如此,我很感動;而停止的錶,也是代表著放下吧。
我不知道,這個解讀好像有點藍色窗簾了(但我挺喜歡這只窗簾的)?
《回憶的餘燼》試圖告訴觀眾的是:我們曾對回憶的執著,以及記憶本身並不可靠,長期

我們常會選擇性忽略許多細節與面向,但卻對當時的情緒與反應不斷地眷戀,最後就認定

無論是對回憶避而不談,或是不斷地糾結、鑽牛角尖,都只是在加深我們對回憶情節的刻

我猜,所謂的「頑固」一詞一定就是這樣誕生的。
回到劇中那句對於「歷史性」的探討:我們只能推測,沒有人能確切地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只可惜,我不覺得電影中有太深刻地帶到此點——也可能是因為電影開演二十分鐘不到我

而且電影是包裝成一個愛情故事在談的。
但實際上這本書(對不起我又拿書來比了)寫的是一整個人生。
算了,畢竟期望太高,失望自然也大。
劇中有以上所提之此兩亮點(演員),已讓我十分滿足。
在觀影過程中,其實我早已經在回憶《回憶的餘燼》了,搞不好我的期待落差,也只是因

幸好我還能從書櫃中翻出《回憶的餘燼》本尊,好好地跟他來場一對一的Little talk。
作者: neiger (夢見心地)   2017-04-08 11:05:00
覺得電影省去太多過去的細節,只好靠老男主角撐場。
作者: XSZX (沉默‧封印......)   2017-04-08 12:04:00
只是好奇,哈利波特有用到「同一個故事用不同方式來詮釋」?
作者: orzisme (EM)   2017-04-08 13:36:00
好小說,然而拍成平淡的電影...
作者: lininptt (融化的小丑)   2017-04-09 17:29:00
想問為什麼媽媽去世反而是要把日記留給男主?另外最後寄來的手錶又是?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