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犯罪教條》- 吾子不教誰之過

作者: jk10134 (LW)   2017-04-06 16:30:27
“狗跟貓能玩在一起,直到狗被貓抓傷為止。”
痞客邦完整版:http://billcoolman.pixnet.net/blog/post/222161247
幕迷圖文版:http://www.movier.tw/post.php?SID=127140
  《犯罪教條》一名真的不單單只是為了延續《刺客教條》的法
鯊品牌魅力(當然也有這因素在)。出乎我意料之外的,《犯罪教條》在骯
髒、粗暴與鄙陋之中散發出的溫暖光芒,讓看似有著暴力娛樂因子在裡頭
的作品,底層隱隱暗含著有如《永生樹》的細戲長流。
  到頭來,這部片其實與暴力較少關聯,看似與《暴力效應》雷同的宣傳
與劇情大綱,其實懷著《單車失竊記》的骨幹與靈魂,仔細想想倒也不難搞
懂這劇本的“中庸”,早在十年前編劇亞力斯塔席登斯所拍攝的紀錄片
《Summer with Johnsons》,便已經說明了新寫實主義影響下的社會多元面
貌,在十年後改編為電影反而有個大勝一籌的優勢——扎實深厚的演員底
子。
  法鯊與葛利森在本片合作完成父子戲碼後,便積極邀請葛利森參與他監
製的《刺客教條》,藉著《犯罪教條》中的表現觀眾可以理解法鯊如此欣賞
葛利森的原因,《犯罪教條》有了布蘭頓葛利森,就如同《暴力效應》有了
艾德哈里斯。
  其實這劇情是中庸的,拍攝畫面也是中庸(但我超愛它拍法鯊飆車的幾
段畫面),犯罪與暴力的元素不及該類型片的皮毛,家庭與倫理也不構成此
般溫馨電影的吸引力,就連人性、公義或社會議題等,又不及諸多社會派敘
事家們的深入與銳利,甚至不用提風格沒有《單車失竊記》那般順口好入
喉,中庸,是《犯罪教條》最適合的形容詞。然而當最後劇情收線時,明明
該是混亂煩躁的「罪與正義」天人交戰,卻竟然昇華為溫馨感人的天倫之
樂。
  《犯罪教條》一名取得的確精準,在父輩的引領而墨守成規的教條,卻
成為亟欲擺脫的原罪枷鎖,教育水準不足與封閉成長環境互相影響下,有衝
突也有爭吵,有期盼也有叛逆,有委屈更有憤怒,但無論是什麼樣的狀況,
血濃於罪是彼此關照且至死不渝的家庭愛,更是《犯罪教條》最後一段令我
鼻頭一酸的美麗與動人。
  或許是南部農鄉出身的我看多了教育水準與社會資源的分配不均,也看
多了父子孫三代在面對成長與教育時的對壘衝突,更清楚見證那些身為父親
的,總希望自己能成為孩子心中更好的榜樣,卻又因知識不足、出身低落以
及與社會脫鉤的自卑情結,《犯罪教條》或許在現代電影文化中算
個中庸之作,但看在有著真實經驗的人眼中,那「Johnsons一家」所提供的
故事是有多麽的共鳴。
 8/1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