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我和我的冠軍女兒-以父威對抗體制

作者: nosweating (不流汗)   2017-04-03 14:17:03
以下文長。
"That's a banal platitude."
"If only you knew how true a banal platitude can be."
「這些都是陳腔濫調了。」
「除非你能明白這些陳腔濫調可以有多真實。」
-The Young Pope s1ep10-
本片涉及數個不同領域的議題,不管是親情、性別、社會或是運動,都處理得
相當適切而不矯情。而這些議題,放在其他相對開放的國家而言,似乎顯得老
生常談,但是也正因為這些問題始終存在,才必須不斷地提起,不斷地叮嚀,
沒有所謂「太自由」或是「太高漲」的問題,只有取決於你站在什麼角度去看
事情。
《父威之外的聲音的缺席》
印度因為宗教文化等因素,造成女性在社會上的地位相對低落,先不提近年來
說到印度就直覺聯想到的殘忍強暴犯罪,劇中快速掃過的刻板印象的幽魂,就
算是在台灣,也未曾真正遠去。
本片在我看來,並非是一部彰顯女權覺醒對抗父權社會的電影,它更像是反其
道而行,透過父威去打破僵固體制的故事。因此整部片九成的時間中,不只兩
位女兒吉塔與芭碧塔鮮少有機會表達自我,妻子的苦口婆心也擋不住丈夫的狂
想,就連姪子歐姆卡也時常在叔叔的威逼下言聽計從。
當然好壞是需要比較的,電影的重點分配也很聰明,在前三分之一的劇情裡,
觀眾只看到魔鬼一般的嚴苛父親,不顧女兒們的意願,強迫她們投入摔角訓練
,強迫她們滿足自己未竟的虛弱心。當吉塔與芭碧塔被迫換上短褲、剪掉長髮
,服從父親投入摔角的訓練,與眾不同的她們成了村民的笑柄,直到參加了社
區中小新娘的婚禮之後,她們才明白這是身為印度女性的她們難得的機會。雖
然都是被父母所逼,至少吉塔與芭碧塔可以走上完全不同的命運。
凡事沒有如果,但如果當年哈瑪維亞如願獲得兒子,而他也同樣不顧兒子的意
願或是天份,強迫他走上摔角之路的話,會不會有可能成就的是一場不為人知
的悲劇?「我是為了你好。」這句話應該是台灣人都再熟悉不過的咒語。不可
否認的,正是因為這故事發生在印度女兒身上,正因為父親看見了女兒嫁做人
婦以外的潛力,也正因為她們成功了,才凸顯了故事的突破性與勵志。
父親的威權之下的受害者,哈瑪維亞不也是如此嗎?當年對於摔角的熱愛,只
在父親的一句話下就嘎然而止。又或者是當吉塔贏得全國冠軍返鄉時,迎接她
的全是村子裏的男性,而女性則只能透過窗戶或是站在屋頂參與這個歡慶,而
甚至她們連過於激動的神情也都沒有,那個反差讓人印象十分深刻。
而關鍵的父女衝突那場戲,同時揉合了兩人長年來的數種身分,父親與女兒、
教練與選手、權威與服從。當吉塔秉持著開了眼界後的自信,在老家的摔角場
上擊敗自己的父親時,雖然是一種掙脫束縛的宣示,卻也同樣反應的她自此的
失根漂泊。接著吉塔屢戰屢敗,更是有些刻意地暗示著她推倒了家庭支柱、毀
滅了「神」之後的信仰喪失與墮落。這個議題在別的故事中可能有不同的發展
,像是很有可能後輩自此掙脫前人的陰影而活出自己。但在本片則不是如此。
吉塔當上國家隊選手之後,她只是將聽從順服的對象,從父親換成了國家隊教
練。排除性別問題,這或許只是單純的運動競技的觀念之爭。但在印度,女性
的名聲仍是依附在男性身上,小時候事父兄長輩,嫁人後就是丈夫夫家。吉塔
在教練的教育下,失去了她的專注與衝勁,直到與父親和解後,才一點一點重
拾她的「名聲」,不時搜尋場邊父親身影的吉塔,仍是父親的線偶,直到最後
一刻,在父親「被缺席」的情形下,吉塔才終於將父親的教誨內化成自己的一
部分,不再仰望渴求著指導與許可,直到這時候,吉塔才真正活出自己。同時
,哈瑪維亞也終於被迫鬆手,讓女兒成長。
《為了超越極限而競技》
"The important thing in life is not the triumph but the struggle, the
essential thing is not to have conquered but to have fought well."
「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不是獲勝,而是掙扎的過程;而人一生的本質不在征服
 ,而在使盡全力活得精彩。」
-Pierre de Corbertin-
電影中也帶出不少讓台灣人也會相當心有戚戚的體育競技的現實劇情。像是哈
瑪維亞為了之後訓練的經費,而找上官僚系統尋求補助,卻是碰了一鼻子陳腐
的灰。自此,他也只能傾一己之力,身兼女兒的教練以及家庭的經濟來源,同
時栽培兩位女兒成為專業的運動員,也同時照顧全家的生活。
當吉塔進入國家隊之後,屢屢在國際賽事上敗北,最令哈瑪維亞惱怒的不是輸
,而是輸在本來可以贏的地方。當國家隊教練精密計算著,可以為國家帶來幾
面獎牌時,哈瑪維亞看得則是如何讓吉塔的狀態恢復,甚至是再次突破。電影
中的國家隊教練形象呈現得十分不堪,不管是減重降級或是退而求其次的將目
標放在銅牌,說真的並不能因此責備他的保守做法,畢竟他的工作目標不同於
吉塔與芭碧塔的父親,妥協也能算是戰術之一。
或許正是因為在這個觀點上雙方都沒有對錯,所以電影中又凸顯了其他問題。
像是哈瑪維亞在對手戰技與性格上的精確分析,都一再證實國家隊教練在策略
上的誤判。對照不久前台灣隊在世界棒球經典賽中慘不忍睹的調度與情蒐,也
未免太有既視感了。又或是電影最後,甚至直指視教練唆使幫手將哈瑪維亞鎖
在雜物間內,以保護自身的威信。若不是反鎖事件在當年還真的發生過,一般
人或許還真難想像體育競賽的場邊會發生多少光怪陸移、狗屁倒灶的事。
電影前半段中,哈瑪維亞曾說:「不管男孩還是女孩,金牌就是金牌。」曾一
度讓人懷疑,他是否對於金牌太過執迷,是否會因為女兒達不到他的期望,而
否定了她們的努力?幸好他也這樣對妻子說:「當我女兒有了自己的專業與能
力之後,就是她們挑男人,而不是男人來挑她們。」
我想哈瑪維亞並沒有讀過什麼高深的女性主義的理論,但是他無意識下的決定
,讓這兩個印度的女兒的生命從此扭轉:他把她們當作運動員去教育,而不是
當成「女兒」。因此,當吉塔最後將金牌獻給父親,讓他為家中的小祭壇添上
一筆,父親只是欣慰地看了看之後,重新將金牌掛回吉塔的脖子上。因為這次
吉塔是靠著自己的判斷而獲勝,她超越的極限不只是打敗了長年來的強敵,也
包含了脫離父親的羽翼,自己振翅飛翔。
雖然吉塔因為在青少女時期以打遍男孩對手而聞名,但接著她向上挑戰的對象
,終究還是女性的青年級。青春期後男性與女性的發育方向終究還是不同了。
只是,打敗男孩並不是重點,而是有沒有獲得像男孩一樣的機會,可以不被嘲
笑或是唱衰地去探索自己的能力。
這幾天剛好看到這篇關於挪威女兵的報導,報導中提到即使是相對開放的國家
中,對於女性從軍仍帶有許多刻板印象: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39455147
「特種女兵也受到一些人的反對,尤其是來自美國軍隊的反對,因為他們擔心
特種部隊的標凖由於女兵的加入可能會下降。還有一些男兵抱怨女性在來例假
時的經期前緊張症效應等對作戰不利。」
對照了電影中,吉塔初次上場挑戰男孩的時候,場邊無一不是冷嘲熱諷,又或
是把吉塔視作一個可以被窺視意淫的客體,嘲弄著「她會被打到求饒」,或是
「她好正」、「她也會穿丁字褲上場嗎?」等等,直到吉塔獲勝,四周才慚愧
地安靜了下來。
或許有些對性別議題過敏的人,會開始模糊的問題的本質,所以可以試著將本
片搭配阿米爾罕的前作【三個傻瓜】一起看。
《頭頂上的玻璃天花板》
電影最後,吉塔與芭碧塔因為聽從父親的指導,而差點被趕出國家隊時,向來
強勢且在地方極具威望的哈瑪維亞,即使面對教練的挑釁都不曾退縮。卻在委
員會面前低聲下氣地懇求不要因此懲罰他的女兒。長年來抵擋流言蜚語,為女
兒撐起一片天的父親,面對了手握生殺大權、西裝革履的大官,邋遢、老朽也
毫無談判本錢,只憑著對女兒的愛的父親,此時在制度之前卻顯得如此渺小,
但在女兒的心裡又是如此巨大。
【三個傻瓜】與【我和我的冠軍女兒】所敘述的領域與階級正好是兩個極端。
除了都市與農村的光景大不相同之外,對於兒女期許的方向也是天差地遠。農
村中貧困的家族,會早早就把女兒出嫁,以節省開銷;而在都市,若是經濟與
社會地位許可,即使是女兒也能持續接受教育,開拓視野。而唯一相同的或許
是,她們都必須將自己揉捏成符合社會期待的框架的樣子。不僅女性,男性也
同樣過著某種「缺少選擇」的人生。
【三個傻瓜】中說到,男生就是要當工程師,女生就是要當醫生,對照到本片
則成了,女孩子就是要學習料理家務後嫁人,而男孩,則是有工作就快去賺錢
。然而在這樣的窮鄉僻壤裡,卻還是有著一個小小的摔角社群蓬勃發展,或許
就像是美國黑人社區中的街頭籃球,也許是擺脫貧困的方式之一。
不同的性別被賦予不同的期待,而不同的社經地位也在孩子降生的一刻起,就
被規劃好了未來的粗略藍圖。或許身為男性,或是生長在富裕的家庭中,會比
生為女性或是窮困的孩子擁有相對多的機會。但那或許只代表彼此的玻璃天花
板的高度落差。不同的身分、階級都存在著自己難以打破的桎梏,有些是社會
氛圍下的束縛,而有些則是來自內心的遲疑。
像是在台灣每個世代的學子都經歷過的,凡是到了考試前夕,所有音樂美術或
是體育等術科,都會被用來上數學物理化學。因為「學那些都沒出息」、「畫
畫/音樂/運動可以賺錢嗎?」,「乖乖念書、念好大學,進大企業坐辦公室
賺錢才是王道。」一個小小的咒語─「這賺得了錢嗎?」─不知道抹殺了多少
小孩對於未來的想像,或是多少年輕人的歲月。
當然,忽視現實的夢想是永遠不會成真的。這才是為什麼這些看似陳腔濫調的
故事會被流傳或是反覆談論的原因,因為它們的成真都代表了部分的現實被突
破或是被改變了。電影的最後提到,因為吉塔與芭碧塔的案例,鼓勵了更多印
度女孩子投入摔角競技之中,而言下之意是,就像那位帶著兩個小孫女(?)
來看吉塔冠軍戰的老鄉一樣,有更多父親,或是母親,或是長輩,開始放手讓
女孩去嘗試更多事情。
而同時不該被忘記的,也還有男孩的解放,他們是否也可以有學習「非男孩領
域」的機會,就像劇中的堂哥歐姆卡,或是被吉塔、芭碧塔打傷的鄰居,或是
其他摔角場上的男孩,他們是否可以不再因為輸給女孩而被嘲笑、責罵呢?畢
竟,當那位鄰居媽媽打著兒子的頭罵說:「竟然打輸女孩子!」時,讓人不安
的是,男孩就應該強過女孩的想法,孩童時期的打架不能輸,若是到了成年之
後,這樣的征服與侵略性又會導致什麼樣的情況?恐怕也是本片中刻意隱而不
宣,卻困擾印度社會已久的思緒。
文章來源:http://nosweat0911.pixnet.net/blog/post/44873320
作者: iaaf (河馬)   2017-04-03 14:31:00
好棒的論述
作者: stock5566 (股神56)   2017-04-03 15:07:00
這片超好看
作者: a32z (Julia)   2017-04-03 15:11:00
裡面某些論點蠻認同的
作者: lolancelot (Fin)   2017-04-03 15:51:00
寫得好
作者: buffbear293 (本姑娘是熊掌)   2017-04-03 17:08:00
好心得!
作者: giancarloye (Osie)   2017-04-03 17:38:00
好片
作者: wayne77925 (阿維)   2017-04-03 18:17:00
神文!
作者: vvvvv (我亂打的)   2017-04-03 18:54:00
作者: shiaowei   2017-04-03 19:43:00
推你,有些人就以台灣的角度去批評,卻忘了這片發生在印度。像三傻的觀念在歐美也很老生常談啊,不過台灣比較有共鳴是因為台灣有同樣的問題。
作者: nosweating (不流汗)   2017-04-03 19:49:00
兩個女生穿上短褲後只想遮掩自己的身體的那幕 看了真是有點心疼 不只是旁人 連女孩自己都無法擺脫那個規則
作者: qwer870320 (哈囉你好嗎)   2017-04-04 00:31:00
推 寫的好棒
作者: mwptt (mwptt)   2017-04-04 00:38:00
超好看!笑點跟哭點都滿滿,劇情也發人深省,今年度的第一名
作者: ss56841 (ss56841)   2017-04-04 23:48:00
作者: Anail (南雅)   2017-04-05 23:30:00
推 不管男女 希望都能有不受性別刻板拘束的一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