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雷] 《音樂之光》(I Saw the Light)

作者: leila (Lizzy)   2017-03-01 20:16:54
◎《音樂之光》(I Saw the Light) - 浪費演員心血
圖文完整版: http://wildflower.pixnet.net/blog/post/31862685
講句實在話,自從2007年的音樂傳記電影惡搞作《杜威科斯的音樂路》
(Walk Hard: The Dewey Cox Story)之後,找A咖拍的音樂人物傳記片
,就不能像《音樂之光》這樣拍了,本片導演Marc Abraham大概沒收到
備忘錄。
以上當然是用玩笑口吻說的,但也有一半認真。《音樂之光》找來英國
演員湯姆希德斯頓飾演美國知名傳奇鄉村音樂歌手──漢克威廉斯,從
他漸漸知名、暴紅,演到與妻子關係惡化、飽受病痛之苦、酗酒、遇過
一位又一位想控制他或利用他的女人、劈腿、戲劇化的人生終點......
大部分劇情的呈現方式都過度老套無趣,如果先看了《音樂之光》再看
《杜威科斯的音樂路》,大概會以為後者是在惡搞前者。
導演似乎認為,依著維基條目把一個音樂家的惡習全點出來,就完成了
人物的塑造,觀眾的同情及感慨也就水到渠成。在《音樂之光》裡面,
看不到漢克威廉斯的創作過程或靈感、受哪些影響,看不到他在鄉村音
樂上的地位與對後人的啟發,看不到他與所在時空背景(40~50年代)
的關係,觀眾只是一次次看見他事業成功、寫出暢銷歌曲毫不費工夫,
同時人生持續崩解。
《音樂之光》直接從漢克威廉斯即將走紅時切入,沒有對他內心世界與
過去經歷的觀察,把重點放在他與第一任妻子Audrey(伊莉莎白歐森飾
演)的關係上,但觀眾連這兩人之前為何在一起、彼此的吸引力在哪裡
都不清楚,難以入戲,對後續發展也無法關心。
整部片「活過來」的時刻,只有漢克威廉斯上台表演時。 尤其有一段
戲,他在台上邊唱、邊感應到群眾的熱情與喜愛,他因發現自己有這種
帶動群眾的力量感到喜悅,這段是少數能令觀眾深入體會漢克威廉斯所
感所想的戲。
主角湯姆希德斯頓是英國貴族學校畢業的,背景與故事主人翁漢克威廉
斯天差地遠,年紀也差很多,電影一開始的威廉斯才二十出頭歲,希德
斯頓怎麼看都太年長了。不過,湯姆希德斯頓沒有讓這些先天問題成為
阻礙,他的美國南方腔聽起來很自然,眼神與動作有抓到威廉斯的某些
特質,甚至親自演唱片中歌曲,光是開場第一首"Cold, Cold Heart"就
讓人起雞皮疙瘩,舞台上的他謎樣、孤獨、充滿魅力,馬上讓先前對選
角有疑慮的觀眾放下成見。他的演唱或許未能真正映射出威廉斯的靈魂
,但已經算很有說服力了。此外,希德斯頓捕捉了威廉斯在台上表演的
自在與快樂,同時也抓住了角色內心的黑暗面與敏感,只可惜《音樂之
光》劇本不斷幫倒忙,實在浪費了希德斯頓的心血。
《音樂之光》是一部場景、攝影、演員都很不錯的電影,只可惜劇本差
強人意,沒能讓觀眾對漢克威廉斯有更深入的認識。不過,對於像我這
樣幾乎完全不認識他的觀眾,倒是因為這部片去聽了幾首歌,被他如詩
的優美歌詞深深吸引,例如"I'm So Lonesome I Could Cry"這首歌,
其中一段"Did you ever see a robin weep / When leaves begin to
die? / Like me, he's lost the will to live / I'm so lonesome I
could cry",比整部《音樂之光》更令我想了解漢克威廉斯這位傳奇歌
手。我會推薦《音樂之光》給湯姆希德斯頓與伊莉莎白歐森的粉絲,但
對於漢克威廉斯的歌迷,《音樂之光》恐怕無法帶來有趣的新觀點與資
訊。
作者: blairrajarm (blair)   2017-03-02 12:01: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