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話當年的香港電影(十)十年回憶

作者: caro770880 (Ka)   2017-02-10 05:31:39
 
大家好 我是卡兒,許久未動筆,
 
突然想到現在是2017年,二十年前剛好是1997香港回歸
 
因此想跟大家回憶一下這些年的香港
 
順便聊聊「十年」這部港片
  
還有最近挺多人討論的香港黑幫電影
  
  
  
而且我想送一些東西給版友們
我們彼此都這麼熱愛電影,對吧?
  
於是我決定送給大家我收藏已久的明信片
  
也許你會收到港片 洋片 日韓片等等全憑你運氣,
  
在電腦前面的你,如果感興趣,請站內信暱稱跟地址就好
  
我很樂意與你分享我的收藏
  
當然如果你有一些電影上的想法,我也會認真的看完並且回覆
  
我真的很想念很想念以前念大學的時候,
 
大家一起討論,一起成長的感覺
  
 
 
 
 
  
 
然後,這一篇文章很長很長很長,
 
如果你想要直接End也行,但請讓我分享一段話
 
「通常人們的反應很戲劇化,看一眼就能決定喜歡或討厭,
 喜歡會一直喜歡下去,不喜歡的會選擇欣賞他,
 然而這永遠不會變成他們靈魂的一部份」
 
出處是哪裏我忘記了哈哈哈
 
這是我對電影的看法,希望你也喜歡
 
 
 
 
 
 
----正文開始嚕----
 
第一個篇幅我想討論意識形態,我們通常給予「政治電影」這個稱呼
 
閱聽眾一定不陌生,看電影的時候也是習慣習慣各種政治脈絡
 
其實最早的政治電影源自於19世紀末的義大利,
   
緊接著60年代末期有如潮水般發起,
  
意識形態圍繞著的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以及符號學,
 
馬克思說:「在每一個時代,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就是當代的意識形態」
 
我們就不在這贅述理論了。
 
 
 
總而言之,法國崛起了新浪潮,分為電影筆記派跟河左岸派
 
我個人喜好偏向河左岸派,最喜歡的導演是阿藍雷奈 Alain Resnais
http://upload.ct.youth.cn/2014/0415/1397542350432.jpg
 
 
 
不過他在我大四那年過世了,願他安息
 
而香港受到法國新浪潮的影響,開啟了香港新浪潮
 
 
 
--------------------
 
 
 
第二個篇幅,我們將重點轉向香港回歸前後,也就是1997那個時間點
 
香港回歸前其實是一個很自由的市場,因此大放異彩
 
相對的品質參差不齊,許多人對於回歸抱持著惶恐的心態
 
電影狂拍趕快撈錢就對了,97成為一個大時代的變遷
 
電影學中有個名詞叫做「再現」,
 
分享一下我在大學時期的隨堂作業
http://imgur.com/a/VWIKP
 
 
東方主義一書中提到
 
「因為他們無法再現自己,我們只能經由別人的再現來了解他們」
 
意思是再現的過程中會充斥著歧視或誤解,
 
再將這誤解普遍傳遞出去,閱聽人就跟著誤解,
 
譬如好萊塢電影中的東方人一般
 
這是三年前,
 
在宗教與動畫這堂課,與組員再現了我們心目中神明的形象
 
好啦不小心歪掉了,我只是覺得我們畫出來的這個神明很帥
 
回到再現
 
我自己認為如果是廣泛的使用這名詞,是可以套用在香港電影上的
 
大家最近沸沸揚揚討論的古惑仔,不就是一種再現嗎?
 
容許我這例子舉的不恰當,因為向氏本身就是黑道背景,
 
有可能他再現出來的意識形態並沒有偏頗(?)
 
但我想你們懂我的意思
 
1997之前的電影,我想我在前九篇文章已經講的差不多了,
 
我們現在來討論一下97之後,
 
(題外話,當年回歸時,高層記者會討論的內容竟然都是台灣
 討論著台灣未來的可能性,
 拜託一下,搞得好像台灣一定會被大陸收回去一樣,作夢吧你們!)
 
 
97年開始,西方政治電影對香港影響力很明顯的下降
 
社會方面對於特區政府不滿聲浪益發強烈
 
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電影主題,然而當年敢批判的電影卻少的令人心寒
 
就算有批判,也只停留在表層,彷彿是你知我知就好,大家別擺明著講
 
80年代,港片的金主以台灣為大宗
 
那時候拍戲是用卡司在喊價的,
 
劇本根本沒出來,但是有劉德華我就加50萬,有梁朝偉?再加50囉
 
可是到了97,跟大陸合拍片已成定局
 
而且大陸沒有電影分級制度,因此壓縮到電影創作人的空間
 
拍出來的一定要符合社會觀感
 
因此從那時候開始,香港為了大陸的政經文化,傾向於自我審查
 
這樣會造成什麼結果?
 
顯而易見的是娛樂片的增加
 
開心就好,我們現在不談政治
 
當然也有人非常樂意拍出符合香港與大陸口味的片子,
 
 
 
 
 
 
你猜的沒錯,我說的就是成龍
 
 
 
而另外一個甘願放棄大陸市場的導演,首屈一指是杜琪峰
 
 
 
杜琪峰的放逐非常的明顯不可能會獲得上映許可證
http://b0.rimg.tw/jraimeyj/fdad27b4.jpg
 
 
還有無間道,族繁不及備載
http://p1-news.yamedia.tw/MjY4OTkzNjNuZXdz/b5456f39f4798c2f.jpg?w=960
 
 
 
我認為這等於是江青 樣板戲的另一種呈現
 
「一定要說祖國好,祖國棒棒」的一種催眠洗腦模式
 
如果問我對於江青的評語,我會說「真是電影界中的孽障」
 
 
 
-----------------
 
 
第三個篇幅我們來聊黑幫電影
 
港片有一個特色是集各類型於一身,
 
你可能同時看到喜劇 武打 驚悚太多太多的元素
 
因此我們將古惑仔、臥底等等類型的片子統稱為黑幫電影
 
受到好萊塢教父的啟發,首支電影應該是大哥成,
 
當初龍五御用的編劇:文雋
 
他提到雖然黑色會猖獗,卻鮮少有人將之拍成電影。
 
 
大哥成雖然是首發,不過也是位正面人物
 
真正美化黑幫人物的影人當屬鄧光榮,
 
他拍了隻手遮天、知法犯法等等,
 
黑幫電影真正一發不可收拾的時候,
 
出演的演員其實都是那幾位,換部電影換個名字罷了
 
最紅的就是鄭伊健、劉德華、余文樂、吳彥祖
 
當然有了黑幫電影,就會跟著出現反黑幫電影
 
像是梁朝偉與張學友的阿飛與阿基,兩個奇耙在黑社會走跳
 
用逗趣的手法告訴你黑社會也不是那麼好混的嘛
 
我對於最近大家討論的議題
  
鄭伊健與陳小春是否不喜歡當年所拍的古惑仔,
  
其實要歸咎於大時代下的壓力,
  
何不提提李連杰,李連杰後來把他的版權能買的都買回去了,
  
因為他也不想再回想
  
至於買不到的版權,好吧,讓觀眾繼續看,繼續等大都
 
 
 
-------------------
 
 
最後一個篇幅,要來說說十年,十年是一部由短片組成的電影,
 
各個短片要敘述的議題都不相同,但都在一個大主題下
 
「香港已成舊時代的名詞與標本」
 
 
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部,監獄的犯人奉高層以及黑道老大指使下
 
天人交戰的演一部戲,最後證明了他們不過就是大陸的棄子
 
就連玩具也說不上
  
最令我衝擊的是標本,整部電影滿滿的畫外音卻不煩燥
  
字字句句點出了一個主題「過去」
 
我有個朋友是旅居台灣的香港老北北,
 
他非常不以為然的跟我聊起這部電影還有時下的年輕人,
 
北北表述的是:
「以前被殖民都沒有的東西,為什麼現在香港人卻這麼貪心的想要?」
 
才知道原來熱衷政治,甚至會大動肝火的不只台灣人啊
 
我們最後沒有達到共識
 
因為他嗆了一句:
 
「我是香港人,你是台灣人,你有什麼資格講到我們香港」
 
在場的朋友還有來自韓國的老北北
 
大家彷彿被戳到啞穴,無法反駁
  
 
 
 
-----------------
不小心打一個篇幅太長,謝謝大家的耐心閱讀 :)
作者: milk7607 (好吃好吃)   2017-02-10 05:47:00
推推
作者: momononoj (慚愧蚌蚌糖)   2017-02-15 19:44:00
LostPool 敗池
作者: rich3826 (大仔)   2017-02-10 06:34:00
1997是20年前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