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拆彈少年:歷史的雷區

作者: cosmogony (dusty tears)   2017-01-24 02:42:07
  剛看完去年金馬頗受好評的《拆彈少年》。平日臨近深夜的小廳仍有六七
名觀眾,倒是出乎意料之外。
  片尾同時置放了三種語言版本的片名,各有巧妙之處。丹麥語和德語直譯
為 Under the Sand,在沙之下:既明指本片的主題,同時也暗示這是一段少被
談論的,掩蓋的歷史,提供我們反省戰爭的另一重視角。英語 Land of Mine
則語帶雙關,甚至有更繁複的意義可供挖掘:既是「埋雷之地」,也是「吾土
」,但我們要問,這個 mine 究竟指向何方,誰的立場?被德軍埋了上百萬枚
地雷直至 2012 年才宣告清除完畢的丹麥之土?還是戰時侵略各國宣告吾土,
而片中戰俘念茲在茲的德國吾鄉?
  片頭即巧妙地透過物傳達此種雙重性:德國戰俘們列隊走過,丹麥士官長
駕駛吉普車沿途巡視,見到一名士兵手上攜著紅白二色的旗幟而勃然大怒,斥
之:這不是你應該擁有的東西!二戰時的納粹德國國旗為紅白黑三色,丹麥國
旗則由紅白二色構成。顯然在士官長的眼中,這是一張丹麥旗,他的憤怒不難
理解。然而畫面中這張旗幟裹成一團,難見全貌,你要說它是張納粹旗也可以
。旗幟指向了認同、劃界(以及由此延伸的佔領):這張未被展開的旗幟暗示
了這群戰俘難解的倫理情境,作為戰爭的參與者及執行者,他們或許各有彼此
的因素而捲入這場戰爭,卻也並非全然無辜,因此,他們必得要做點什麼才能
贖清戰爭之惡:一如那面無法辨清真貌的旗幟,必得要慎重地將之展開,方能
理解自身於這場戰爭,於國族認同中所處的道德位置,最終才能返回並重建戰
後的廢墟故土。
  這點可見諸於兩場戲。第一,士官長的狗奧圖因淨灘不全而死,憤怒的他
羞辱了路易一番,少年戰俘們返回棲身的農舍後,漢默不甘而慫恿眾人逃離,
卻在賽巴斯汀帶頭下被眾人制止,嘴中塞入了布團,綑綁於床上。這場戲明面
上傳達了少年戰俘所遭受的非人對待及內部立場差異,但敏感的觀眾當能換位
思考,納粹德國之所以能犯下如此罪行的因素其一,不也是這面旗幟下的個體
或有異議,卻也在群體壓力下而噤聲嗎?第二,早於這場戲之前,我們即透過
大量的拆彈特寫累積了情緒張力,為這群少年投以同情,並在象徵層次上理解
他們的贖罪工程。接著,態度軟化的士官長邀請眾人於掃雷完畢的沙灘上踢球
娛樂,這面沙灘遂由象徵罪行之地所被轉化為和解、重建雙方友誼的場所。然
而,劇情直轉而下,再如何謹慎、按圖索驥一一掃雷,終有紕漏:這彷彿指向
了戰後德國至今的道德處境,無論如何站在一個贖罪並深切自省的位置,昔往
納粹的陰影仍如潛伏在表面寧靜的沙灘中的未爆彈般,不斷重返,騷擾著那個
徘徊於肯認與(透過肯認而欲達成的)否認中的德國。
最後,觀影後也對這段歷史產生了困惑:為什麼戰後丹麥的德國戰俘這麼
多,被派往海岸線拆除地雷的卻大多是青少年呢?
作者: kinmenGD (金門銓志龍)   2017-01-24 09:14:00
這片真的是黑馬 好看 刺激 反思
作者: amateratha (保險的小朱)   2017-01-24 14:49:00
其實德軍打到後期,很多地區的部隊只能安排這種老弱後期重點地區的防禦都把比較能打的叫走了....丹麥剩下的德軍部隊應該就是這樣吧....
作者: babuza (不要叫我八大)   2017-01-24 21:42:00
好片,推心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