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雷] 描述外籍移工惆悵的電影《再見瓦城》

作者: KevinMoleaf (陸坡)   2016-12-10 13:24:05
圖文版請於連結:http://kevinmoleaf.weebly.com/text/6080417
緬甸心,泰國情,台灣夢
離鄉背井的哀愁無人知,雖為同鄉人但人各有志。這是東南亞窮困中低階層的寫照,不僅
如此在亞洲社會也是如此,對遙遠大城總帶來憧憬,每個人都想往上爬,但真正爬出頭的
又有幾人,多少人懷抱著未實現的夢想逝去?《再見瓦城》是緬甸華裔導演趙德胤首部商
業長篇電影,除了保持一貫的電影敘事手法外,這次也以趙德胤導演一貫的「異邦人」故
事為基底,描述兩位緬甸偷渡泰國打工的男女,彼此產生情感卻對自己的未來有著不同憧
憬。
出國打工,在台灣一直都許多年輕人的首選之一。不過有許多人以打工渡假等讓自己開開
眼界這個目的而遠赴他鄉工作。但世界有更多是被迫離開自己的故鄉,為了家計與生活,
不得不選擇於大城鎮工作。也就是我們一般所說的外籍勞工。雖然在華人媒體提起外籍勞
工,通常泛指東南亞地區跨國工作者。但廣義來說,外籍勞工的定義應為,勞工移動到另
一個國家去尋求更好的工作機會。實際上並無貶抑,但因勞工常做該國無人肯做的工作,
所以才讓人有低一等的錯覺。
此外非法偷渡勞工的問題也相當嚴重,如透過訪談研究成冊的《人口販子的告白》一書中
,就以義大利為例,說明日見嚴重的人口販賣與非法移工偷渡問題。其中連價目表和手法
在書中都清晰可見。補足一些觀於《再見瓦城》電影中,偷渡客跟人口運輸者的關係。為
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偷渡勞工往往是將一生賭在他鄉上,即便意外發生,也無人知曉。以
命換取對未來的憧憬,沒有比這在更差的,故遠渡他鄉,是許多貧窮人向上攀爬的手段,
這點即便於中國內地也是如此。
電影《再見瓦城》以瓦城為名,主因是緬甸的瓦城,是許多外地打工者回鄉時,必經之地
,會在瓦城 買些鄉下沒有的手辦禮品,表示自己衣錦還鄉,帶給家鄉親友們希望。故瓦
城此地就成緬甸移工們返鄉的必要之地。故事以緬甸偷渡於泰國的勞工蓮青,與同樣要到
泰國打工的阿國,兩人搭上同班車的際遇起了開端。同為異鄉人的蓮青與阿國倆人日久生
情,但也同時發現對方與自己在情感與未來的價值觀的不同,一步步走上無法交集的分岔
路。
《再見瓦城》女主角蓮青,是許多時下移工女性的寫造,但同時又有著華人傳統價值觀下
的女性,例如因為生為大姊挺而走險當非法勞工,一肩扛起家裡的家計,供於家用。而其
女性形象來自於趙德胤導演的大姐,當年導演的大姊對於台灣擁抱著一個「台灣夢」。這
也是當年東南亞的華人自小到大對台灣的憧憬,如同美國夢一般。而泰國只是個台灣中繼
站,每個人都想到當時經濟起飛的台灣,找到屬於自己的舞台。
不同於力爭向上的蓮青,男友阿國則是非常傳統華裔男性,從電影中提到衣錦環鄉與結婚
,甚至追求連青的方式都可以看出,關於阿國傳統華裔男性價值。連無法表達感情和發洩
情慾的方面,也隱含關於東方男性文化下那壓抑的一面。而其中《再見瓦城》這次在後半
段用了一段意象的表達手法,雖不知導演為何採用這樣子的手法表達蓮青的遭遇,但在寫
實的電影情節,抽離平常趙德胤導演的敘事風格,不免讓觀眾當下有些錯愕與突兀。
《再見瓦城》雖然是導演第一部商業長篇作品,但風格與過去獨立作品《冰毒》、《窮人
。榴槤。麻藥。偷渡客》等類似,都是以離鄉的外籍勞工的生活,男女之間的壓抑的互動
情感為主。故事雖是一貫的風格,但在後段突如其來的轉折,感覺有別於以往導演的風格
,讓人不知所措,但移工對於生活的未知與惆悵,演員在電影中表現非常到位,可讓人反
思的不只是緬甸的偷渡移工,也可反觀台灣對於外籍勞工的差別待遇。
作者: chouvincent (我肥宅 我驕傲)   2016-12-10 15:58:00
再見中壢 更親切
作者: kutkin ( )   2016-12-10 18:22:00
一樓讚!
作者: yaurtusn (擎天崗小牛)   2016-12-10 19:14:00
緬甸跟台灣差很多,拿來類比很不妥當.
作者: sagarain (HNY 2010)   2016-12-10 20:53:00
別急 按照導演的生命史 接下來該拍來台灣了
作者: lunashining (asdfgh)   2016-12-10 23:51:00
三樓跟本不知道台灣移工的待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