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有人跟我一樣慶幸金馬獎的精神和結果嗎?

作者: peter790928 (陌綠小豆)   2016-11-27 13:53:57
53屆 金馬獎
雖然今年金馬獎緩慢冗長,很多主持與表演並不精彩。
但是獎項出爐的結果,如往年不失大器與公允,每次金馬強調的傳承精神,身為電影
業餘愛好者,其實我就只關心獎項入圍名單與最終結果。
中國電影在資本豐利的市場上,還有這麼多力求風格與內容的作品,相較我們端得出
雅堂上的兩部(當然港片仍吃緊的很),中國勝選機率當然高很多呀!! 同是入圍,基本上
誰得獎本來就會有評審口味,所以要看電影表現還是以入圍的數量和種類比較客觀,如果
講求台灣味而讓它得獎,那只說明好險這些聲音不是評審之一,否則就失去國「際」影展
的關係了。
但是也不能一昧的捧中國電影藝術精神就是高,我認為在中國市場端出來的影片,只
要宣傳OK,就算是藝術片也能獲得適度的迴響和掌聲,所謂適度就是票房,像馮小剛獨
立和商業取向的風格上游刃有餘、張藝謀在藝術和糞片二元化上,還是怎麼樣都能有所回
饋。更別說朱延平已經跑去...... 大家想想是什麼作為心中安穩創作的靠山呢?
總之中國第五代、第六代導演,推前浪的正在捲,在浪頭上的也回沖得高興呢。至於
第七代和第八代還沒成形,是如王小帥曾說 :『沒有拍過嚴肅電影的導演,就不能稱之為
「代」。因為他們的電影缺少藝術味道和文化承擔』。還是有別種差異的當代生成形式有
待觀察。
台灣影片只憑台灣市場實在很難讓投資人放心把"小朋友"押在上面,所以創作者堅持
一場苦役實在令人心酸。
我認為【樹大招風】是我們可以參考的模式,由名氣響亮的重量級人物監製,引領具
信心和潛力的導演、編劇、以及其他技術團隊,片中也不少明星助陣,甚至還讓他們的演
技得以躍進。【賽德克巴萊】、【KANO】似乎就是相似例子,只是他們的效益難以回收,
因為本身的成本就大,說實在的,有時候想要把特效和場景規模做大,認為台灣也做得到
而花錢去搞,但我觀賞電影時那就是最大敗筆之處。也許可以參考周星馳在【少林足球】
、【功夫】裡,許多差勁突兀的特效但配上創意,惡搞、邪典意味濃還是可以成功的,但
若想要仿照好萊塢(吳宇森戰爭場面帶進賽德克巴萊),那就是一場成本血戰了,還必須耗
盡大量預算卻沒有剩餘成本講究其他,讓一隻動畫野豬這麼不成豬形,讓人出戲......。
玩大場面、特效搞不贏中國、好萊塢、韓國,有時是產業環境的錯,就是THEY的問題
。政府補助、民眾支持要帶起風向。但不用以那當作參照台灣電影是否失去競爭力的唯一
評斷,雖然在【海角七號】亮相前,人言可畏,都說台灣電影國際影展叱吒風雲,獎獎拿
不斷,唯獨台灣對自己電影不愛惜,但我也認為台灣現狀面對的該是重振榮景的恰當時機

因為感謝有那些終結藝術,雨後春筍的可怕市場電影: 豬哥亮諧音脫口秀、一廂情願
的校園文青、粗糙耍流氓,這些東西讓反省與力圖振作的聲音大噪而起,加上幾年金馬獎
公平的讓獎項結果產生,不讓我們自我感覺良好,讓擁有國家精神的人民有危機意識。
因此這個時代不同於過去時代,是時候另起爐灶創新優秀的電影精神了。
很感謝今年度傑出工作者趙德胤把台灣電影的定義擴大,那正是我們最需要的,也是
今年台灣電影很棒的收穫。
作者: Beandou (豆豆)   2016-11-27 14:03:00
我覺得台灣電影還是每年都有進步了,只是中國電影真的只是近年進步神速而已,金馬的精神真的很好,可以讓台灣電影反思創造格局吧,只求台灣電影能進步更好,此劣勢不代表一輩子劣勢
作者: corner0111 (眼睛想旅行)   2016-11-27 14:12:00
要不是廣電總局扯後腿 中國電影發展會更好更快
作者: adon0313   2016-11-27 14:13:00
到底誰在看華語片的啦 問號
作者: a384331 (KINECT)   2016-11-27 14:14:00
都是爛片得什麼獎
作者: nmnscha (Fantastic4.5)   2016-11-27 14:14:00
覺得兩岸三地都在走上坡很好啊...大家各自努力互有輸贏
作者: ovarbda   2016-11-27 14:26:00
前幾年贏也被酸 輸也酸...說不夠商業不好 不能得獎也不好...
作者: gidens (0)   2016-11-27 14:42:00
推 不需要理會只會酸的人 大家各自努力
作者: shinway   2016-11-27 15:42:00
金馬獎堅持電影藝術的立場,聲稱它拒絕[政治]考量,使它成為華語地區最具聲望的獎項,就證明華語地區的市場有多複雜、多奇怪。最大的光怪陸離是,最大的華語市場國家打壓主辦國台灣。
作者: ygjhsu (杰)   2016-11-27 16:18:00
再見瓦城應該算台灣電影吧
作者: mr62207 (just)   2016-11-27 17:26:00
推,可惜一堆人看不下去
作者: pauljet (噴射機)   2016-11-27 17:32:00
再見瓦城是台灣電影啊 導演跟大部份工作人員都是台灣籍
作者: triplee (none)   2016-11-27 18:03:00
賽德克的效益難以回收 但慶幸金馬把最佳影片給了他賽德克巴萊其實不是一部宣示國片砸大錢也可以做到的樣板某方面來賽德克的"大錢"可能還真沒想像中那麼"大"賽德克巴萊對我來說是一部國片認真拍的一個代表 重點反而不是什麼動畫特效 而是重現場景人物語言的感動
作者: cherryapril (偲)   2016-11-27 18:38:00
推~超想看再見瓦城
作者: p123yt   2016-11-27 20:21:00
作者: sbeg (女孩絕緣體)   2016-11-27 20:40:00
「一味地」 謝謝
作者: sergiorossi (那個男子)   2016-11-27 22:22:00
同意 但每次入圍影片都沒法在頒獎前上映 揭獎後當然總是讓人覺得錯愕 這點真的該改 應該放寬成有入圍就
作者: fairy0413 (四連音)   2016-11-27 22:22:00
作者: kobe7610 (渴望的狗)   2016-11-27 22:55:00
少一點像大尾鱸鰻那種垃圾片 國片會好的
作者: aisu399 (ai)   2016-11-27 23:45:00
推 喜歡金馬可以超越政治只看電影~
作者: s085999449 (小貓)   2016-11-28 00:33:00
「一昧」也是正確的
作者: double0 (芭辣欸噴籽)   2016-11-28 01:51:00
真的 少一點 大尾鱸鰻那種垃圾片
作者: chenjasen (阿聖)   2016-11-28 08:14:00
現有 一昧也是正確的 可以參考教育部辭典
作者: a05031113 (GoodnightFormosa)   2016-11-28 11:49:00
正是因為金馬保持這種精神才能辦超過50年啊,台灣不是沒有好電影,只是大家只記得爛片
作者: bbaarean (雪莉玫萱萱)   2016-11-28 17:51:00
推,臺灣酸民真的太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