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衛福部可將【我的蛋男情人】列催生宣導

作者: whoiam (胡愛晏)   2016-09-25 08:58:34
http://pilikang.pixnet.net/blog/post/43306222
這部電影衛福部看了應該很開心,把女生設定成生子是件有年齡上限與意識危機的急迫,
加上行之有年高齡產婦的洗腦催眠,並非投入婚嫁體系就較差或較保險,也非不婚不生較
好或較自私,但是誰規定了女人的天命聖職還代代相傳?婚姻系統與生養後代豈是女子唯
一的出路?別無選擇怎會稱得上祝福?
不過如果做為一個反省的教材,倒是發揮了它的功能
男生到七八十歲還能生,女生有幾個過了四十還能生的?除非是大明星吧?
內政部不曉得會不會鼓勵員工和民眾去看這部片?對他們催生政策更有利。有趣的是,
片中的男主角沒有生殖功能的話,似乎就喪失了談愛的權利。因為不能傳宗接代,所
以連走入婚姻都沒資格,也別談組家庭。這麼限制性的信念,最後雖以皆大歡喜收場
,還是令人遺憾。彷彿生不出來、不能生、不想生,是罪大惡極,談愛也是最自私的
,於是乎美其名怕對方受傷(我看是怕自已受傷吧)就甘脆不要投入好了。再看看婚嫁
神話下的女生,不得不凍卵以備不時之需,妳如果連這科技也不成功,外面的小生就
會幫妳的先生生子,這不是危言聳聽嗎?是要宛如傻大姊般感謝小三這麼辛苦,承受
生子的過程和完成公婆的期待呢?還是憤世嫉俗的怪男人都一樣?
我覺得比較可怕的是連女生也自已甘願被這枷鎖套上,因為沒有別條路!因為別無選
擇!是嘛?真的是如此嗎?那意識流般的精子與卵子擬人化,不曉得為何要把男主角
的精子化為女性,女主角的卵子化為男生,中間有顆十年的卵子(吳念真化身智慧的
象徵,在內在世界與外在皆然)說愛情是種症狀,那隱約「生男」才是好的,沒有被
反轉,還理所當然套進這思路中。
問題不在於世俗怎麼想?
也不在於路有幾條
不婚不生或
同居不婚
或未婚生子
或頂客族
也不在於他人的看法
也不在於其它的路成功的機率多小
滿足別人的期望
是男男女女都必需回過頭來省思的問題
長輩或社會或家族或對方怎麼想,那是他們的事
我們「怎麼想他們怎麼想」就變成是我們的事
這邊涉入了自已的價值觀
但選擇將力量交出、臣服他人的看法,這也沒有好與壞的判別,只是「我們接受了他人
的信念體系」如此而已,看到這點,才是自由的。
今天,你我可以心甘情願走入婚嫁神話,走進去沒有比較差,不進去也未必就比較好,
可是有一個很重要的核心是誠實的面對自已,這真的是自已想要的嗎?還是不想要,而
認為不得迫於傳統,被逼得接受。否則你就大方的接受,也不要故意離經叛道,就承認
你很想進入這嫁娶體系,那也無妨,未來會不會後悔,再說吧!事實上,沒有任何人可
以逼迫我們,有時只是不好意思說,只好說是長輩在催,心裡跟本樂意的很,那也好,
只要是自已真心想要的,並沒有說要對抗傳統比較酷或是故意單身一輩子比較清高。
然而,有沒有說不的機會?有沒有別條路的可能?如果不願意,那社會上施給男生的壓
力大概是就算四十歲以上、再婚、攜子,是大老闆、大企業家,也沒人說話。再晚婚都
會被視為黃金單身漢。反之女生則不是,從來沒有人會認為五六十歲還有希望之類,再
怎樣拉警報設的上限,最多也到四十就是極限。更別提政府部門大力「好心提醒」(善
良的悲觀者)高齡產婦是多需令人擔憂的危機,宛如女子晚生不生就是對這世界最不幸的
詛咒。
這部電影對冷凍食材的二次翻轉,第一次是打破他人對傳統冷凍食材不好吃、不新鮮的
觀感,可是那是媽媽晚歸不的不的退讓與「愛的保存」;第二次反轉是吃過外面的食物,
長大了,才發覺其實冰起來的那些食物,也還好,儘管是媽媽的愛。
縱然這部以型男主廚點出男人也可以下廚房,不是只有女人。卻仍難免將女生傳統定位
膠著於「以食物帶來愛、以食材展現對子女的守侯」的既有印象。有聽過不會煮的媽媽
嗎?除非是職業婦女,三餐外食,都買便當給小孩子吃吧!這樣好嗎?這樣有什麼不好
?或者重點是,你覺得如何,你怎看待這件事,你的信念是什麼比較重要吧?
剝奪了一個女生的廚藝、生養功能,那還剩什麼能誇嘴的?可是又是誰規定女人就是要
相夫教子、傳宗接代、手藝精純,出門要帶得出去,在家又要怎樣諸如此類的。否則年
華老去,孤單一人,好像很可悲,那些沒結婚的女子,都跑去那了?
因為我們一直在歌功頌德於從父、從夫、從子的婦女形象
女生的卵子有新鮮期限
家庭幸福的美麗神話
所有的電影與戲劇,媽媽若不是女強人,就一定是在廚房忙進忙出,很會煮菜
怎沒有人談談不婚不育的女子的下半生?還是我們期許了必會孤苦無依,就算有活得很
精采的也視而不見,有也是少數,就算不少也不想去學、去走這條路。
因為感覺好像很怪、很可怕
還是找個蛋男情人好了
君不見還以替小孩能見到外面的世界,感受真實的風的流動,握另一個人的手的美好,
大加讚賞?是不是顯得「沒有這麼做」的人的自私呢?
我們究竟是不是自由的?
究竟有沒有其他選擇?
在美好的「生命產出」、「生養體系-傳承神話」、「婚嫁系統」脈絡中,那未發聲的
、沒有話語權的(你就沒有結婚跟人家談什麼?你又沒小孩還說什麼? 有本事自已生養
再來分享經驗呀!很會講,怎辦不到?騙誰?)那批人,從未被浮上檯面。
宛如死去般消聲,就算有略為提及,也不如「檯上主流」的引人注目。
這不是兩極對抗,也非尋求第三種極端的中庸,是在這出入之間,相信怎麼選都是對的
,怎麼做都不會失敗。就算失敗也是種成功,這失敗的經驗才是靈魂的寶、內在小孩的
渴望,不是渴望失敗討厭成功,是這「經驗」,這價值完成,對內我才是最重要的事。
婚也好,未婚也罷,正在離婚也行,再婚也ok,真誠面對自已,坦然接受自已,才是
最神聖的承諾,這才是最偉大的愛的宣言。
你永遠不會搞砸任何事情,因為僅僅只是你的存在本身,就是有價值的。妳不必非嫁人
不可才能活得精采,妳也不必故意逃避而獨身,只要認清做什麼選擇都是自由的,怎麼
選,不重要,選擇什麼也不重要。因為落入那個思想體系的背後是在擔心,會選錯,會
走錯,那還是陷入一個是非好壞的判斷。重點是享受那過程,活在當下,充分體驗,
人生滿緣則來
緣滿則去
那不是斤斤計較是非對錯、優勝劣敗、利益衡量的拉扯戰,我願這世界帶來更多的多元
性包容。當然,目前現階段,包容什麼非主流之類就暗示「他是不被接受的」,如果已
接納了,又何需寬容?強調容納,不就反應跟本還視為異類、非我族類、次流嗎?
那也沒關係,總會有一天,連包容也不必說出口,就已經在裡面了,甚至包容了「不包
容」,包容絕對比「不包容」更大更寬。至小無內、至大無外。
這個蛋,末生已生
這個情,未了已了,過去式與現在式、未來式,三位一體,同時進行
這個男或女,未見已見,還沒相遇就已分手,還沒遇見其實早就在一起了
這個人,是妳/你自已的鏡射,上一代與下一代的雷同,此刻自已與上一刻自已的截然不
同,母與子的基因相同,可能自已與官方版本自已的同中求異。
十年磨一劍,一秒就是一輩子。
作者: qaz155196 (阿中)   2016-09-25 11:01:00
我昨天也去看 老實說我看不太懂Orz 我一直覺得兩個主軸
作者: haluma (哈魯瑪)   2016-09-25 13:02:00
看完覺得雖然生孩子不是唯一選擇,但是要讓自己有選擇的權利和資格!跟我一起去看的朋友看完說也好想去凍卵XD
作者: meja (美雅)   2016-09-25 14:42:00
昨天看完只覺得整部電影莫名其妙,導演說故事的能力好差,加了太多卵子和精子的對話,缺少了人物的刻畫,針對不孕和結婚的話題探討的不夠明確,可惜了這些好演員
作者: assa4451 (David4451)   2016-09-25 14:43:00
我覺得張力不夠,但想去北歐
作者: tonyo ( )   2016-09-25 14:47:00
社家署有在推送子鳥阿,只是成效差電影滿難看的,沒重點花太多篇幅在卵子的世界,男女主角卻沒啥描述
作者: sholock (抉擇)   2016-09-25 16:01:00
哈哈 看完後一直想找是哪間凍精凍卵公司資金贊助
作者: nashsblue (奈奈子)   2016-09-25 19:42:00
畫面很美
作者: Agneta (阿妮塔)   2016-09-25 22:46:00
對如此不優的片寫這麼多也真不容易~
作者: yushenglu (我愛莊小米)   2016-09-27 11:59:00
又拖又不合理又一堆廣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