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雷]《大藝術家與我》藝術價值由誰?

作者: KevinMoleaf (陸坡)   2016-09-12 15:52:46
圖文版本請於連結:http://kevinmoleaf.weebly.com/text/6445135
才華為何?藝術的價值由誰定讞
藝術是一件讓人摸不著頭緒的事情,每當講到何為藝術?總讓多方不管是資深藝評或網上
酸民多方論戰。而藝術品的優劣,又需要什麼樣的人來決定它的價值?這點也許值到多年
後依舊是難解的習題,後印象派的梵谷當年作品賣不出去,現在卻幅幅天價,何等讓人費
解。是過往之人不懂價值,還是現代人的哄抬炒作,依舊無解。《大藝術家與我》改編德
國作家小說作品,講述年輕自傲的藝評人與大藝術家康明斯基之間的故事。除了訴說藝術
的價值外,也用詼諧幽默的手法敘述關於名人傳記的荒謬。
藝術史,是從宗教起步但卻在行進間踏上科學的人類演化史。早期教堂廟宇、神殿祭壇,
藝術為宗教服務,而後封建時代藝術為達官貴族服務,而到太平盛事,藝術普遍的在生活
四周漫延,慢慢的藝術不在是侷限於畫作神子雕刻聖母,電影、動畫、電玩也漸漸成為新
生代的藝術作品,就連生活也可以很藝術。藝術從宗教繪畫,轉變為科技產品,這也許代
表藝術並非狹義存在,它廣泛的在個人或群體之中成為展現自己或是與人交流的語言。藝
術即生活,生活流於藝術之美。
電影中,雖然是以藝術家與藝評家二者的觀點為主,但卻沒有過往詮釋藝術的電影那般難
以吞嚥。而是變得有些詼諧,幽默和讓觀眾思考藝術價值的存在。故事敘述自我感覺良好
的藝評家,車諾爾。打算以撰寫抽象藝術大師康明斯基的傳記,作為財富名利的墊腳石。
但沒想到要接觸這位大師不易,康丁斯基的女兒處處阻礙車諾爾的採訪計劃。這讓車諾爾
不得不使出渾身解數,終於取得機會,但沒想卻有更大震撼和考驗正在等著這位年輕自負
的藝評家。
《大藝術家與我》讓心懷不軌的小夥子,對上老謀深算的藝術家,透過各種際遇來評論「
傳記」與「藝術價值」。本片最棒的一點是在荒謬的氣氛裡,卻有著藝術的憂傷。什麼是
藝術與一位藝術家的價值?難到真如世俗對藝術家的刻板印象一樣,生前一窮二白;死後
聲名大噪。這部電影帶領觀眾追逐藝術省思,大藝術家不是智者;而作品的美也非絕對,
吹捧得天花亂墜,還不如回頭問自己,你對這作品滿意嗎?
電影中,藝術家康明斯基以「捨去」作為主題,將你不需要的全都不吝嗇的拋開。康明斯
基這觀點也許致敬於抽象大師康丁斯基。受現代主義的影響,主張於實作與製作。也加入
知名的現代主義設計學院包浩斯任教,將現代簡約抽象的美學發揚光大。在學院風氣開放
,前衛的思索,讓納粹恐懼而破關校,但康丁斯基能著重於抽象美學與幾何的現代變化風
格。當時以抽像藝術聞名的還有紅藍椅創作者,風格派的蒙德里安。和俄羅斯絕對主義下
極簡風格藝術家,馬勒維奇。
拋棄傳統學院派的繁瑣,康丁斯基的畫作以簡單的幾何回歸表現當代新的藝術風貌。拋棄
多於回歸自我,也許可以從康丁斯基的畫作中看出。電影中的康明斯基明顯的參考了現實
中抽象大師康丁斯基的理念,怡然而生的藝術家。電影中不實的探討真實的藝術才華?和
何為美與藝術品的價值。電影透過年輕的藝評家敘事關於大眾面像的世俗風貌;去對照藝
術家真正想追求的藝術之美為何,這也是電影中值得一看之處,兩人不斷衝突碰撞對於藝
術價值的方向。
車諾爾如同觀眾,我們都對藝術家生活和生平感到好奇。但藝術者當真不凡?或則是一群
比常人更努力追求美與藝術自我價值的探索者。這是值得讓觀眾重新定位藝術價值與思考
藝術涵養之處。電影中劇情不生硬,繪畫的轉場效果也貼題的恰到好處,尤其在尾聲時各
種現代藝術融合的動畫效果,實在讓藝術與設計史宅驚艷不已。《大藝術家與我》不失探
討真實社會中對於藝術的刻板迷思,讓藝術家電影,有了屬於當代的全新面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