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賓漢 2016 -經典難以超越,但至少過癮

作者: grafishbanet (鬼廢墟貝內特)   2016-08-25 03:16:12
網頁版文章:
幕迷影評:http://www.movier.tw/post.php?SID=110069
痞客邦:http://grafishbanet.pixnet.net/blog/post/393870340
《賓漢》(Ben-Hur)
經典難以超越,但至少過癮
by XXY
俄羅斯籍導演提默貝克曼比托夫(Timur Bekmambetov)一直是個人相當欣賞的導演之一
。從2004年改編俄羅斯奇幻小說的《決戰夜》(夜巡者)以及2006年續集《日巡者》,甚
至於2008年初征好萊塢的《刺客聯盟》開始,提默導演將小說或圖像小說、漫畫等文字轉
化為具象化影像的能力,一直是個人欣賞的重點。回想過去他將日夜巡者小說中的幽界,
描述成一個充滿蚊子的環境,如此具有創意的發想始終令我印象深刻。在他的腦袋裡,似
乎有滿滿的視覺創意,以及充滿想像力的狂想舞台,能夠讓原本只在平面世界的虛構故事
呈現超現實感,同時又不失原著藍本的核心價值。而他監製的許多實驗性創作,如《超狂
亨利》、《黑暗時刻》、《弒訊》、《9:末世決戰》、《阿波羅18號》等,再再說明了
他熱衷於創意的概念性電影投資。而當我得知提默貝克曼比托夫將重新詮釋《賓漢》這部
美國影壇史上超經典作品時,感覺如同第一次得知2012年他執導《吸血鬼獵人:林肯總統
》般的興奮,期待看到提默再次對經典故事的創意詮釋,也期待看到他展現獨特風格的說
故事方式。
然而,在123分鐘的片長裡,提默這次的表現可說是以平庸的口吻說完這一個大部分人都
知道的經典故事。喜的是,提默所製作的《賓漢》比1959年威廉惠勒版本的《賓漢》相比
,在動作場景上更加精采,許多第一人稱視角或是透過GoPro攝影機、空拍機等攝影技術
,拍攝更具危險性的畫面,使觀眾更增添臨場感,壯闊的場面也顯得非常具有張力氣氛,
令人目不轉睛。但憂的是,《賓漢》一直以來的故事重點,應針對主角猶大賓漢以及馬薩
拉兩者在猶太人與羅馬人之間的矛盾關係,以及羅馬人以高壓統治的方式,迫害征服後的
當地人,同時加入了耶穌基督在傳道發跡時的創教過程。因此,《賓漢》的故事線其實十
分宏觀,描述手足情誼、種族以及宗教議題等多層面向,讓一向擅長動作創意場面的提默
執導,顯得難以掌控大局,是本片個人認為褒貶不一的最大原因。
很明顯的,提默將他擅長的動作片導戲風格運用在《賓漢》故事:「愛奧尼亞海戰」以及
「古羅馬戰馬車」兩場大型動作橋段之中。不可諱言,在愛奧尼亞海戰裡,我們能夠透過
主角賓漢大量的第一人稱視角,更能將戰船甲板下方的狹窄密閉環境更具寫實感,從木船
的木板縫隙間一窺敵艦襲來的緊繃氣氛,同時配合著擊鼓手沉穩又緊迫的鼓聲,確實將海
戰場面與緊張的氣氛營造得十分成功。尤其是當賓漢被拋出船艙時的一鏡到底畫面,更是
讓人彷彿置身在現場,令人驚艷。而在競技場上的戰馬車競賽中,我們同樣透過大量的車
手視角,以及低取景的鏡頭畫面,將戰馬車的氣勢嶄露無遺。我們能夠在每次戰馬車轉彎
的甩尾時刻,車手互相較勁以及緊張的夾擊下,感受賓漢在現場與對手競爭的緊繃情緒。
然而,在這兩場重要場景之外的故事鋪陳,包括賓漢與馬薩拉兩人在分道揚鑣以前的手足
情誼、馬薩拉衣錦還鄉後面對羅馬上司以及猶太同胞的矛盾情結,以及最重要的耶穌出場
橋段等,雖說節奏掌握得宜,都似乎在提默的說故事方式下,明顯張力不足,差強人意。
個人認為,提默將故事的重點擺放在賓漢與馬薩拉兩人身上,而排擠了絕大部分有關賓漢
與家人間的感情橋段,以及雙方各自的內心掙扎。飾演主角賓漢的傑克休斯頓,以及飾演
馬薩拉的托比凱貝爾,兩人之間的情感流露十分奇妙,如何從情同手足轉變為仇視,最後
又轉變為原諒的重點轉折,本應穿插最重要的耶穌傳道,說明愛與和平的信念,以溫柔的
力量取代互相仇惡的心,卻無法利用剪輯與流暢的口吻串聯,非常可惜。最令個人覺得突
兀之處,在於猶大成功返回耶路撒冷後,在自己被查封的王室宅第如進出於無人之地,並
與馬薩拉多次會面而無法描述出羅馬人對猶太人的肅殺氣氛,同時也與找尋母親和妹妹的
橋段形成強烈衝突。不僅在情緒上無法層層堆疊,反而只交代了猶大賓漢在過程中一方面
需要加強自己在賽馬的訓練,同時又需要躲避馬薩拉方面的查緝,又打聽母親與妹妹的下
落,明顯讓提默在組織這些多線劇情上亂了陣腳。縱使在最終的競技場對決上,觀眾們的
情緒拉回到兩人的較勁,但仍無法推向最高峰,是本次《賓漢》最大的缺憾。
有趣的是,在過去1959年版本的《賓漢》中,耶穌故事線總是以一種旁觀者的角度描述。
我們不僅無法看清楚耶穌的樣貌,甚至還只是背影。在劇中的耶穌也始終沒有說任何一句
話,帶有一絲中立性以及神秘感,成為威廉惠勒版本《賓漢》的耶穌特色。然而,在本次
的《賓漢》中,耶穌以木匠的身分登場,並以傳道的口吻傳達愛與和平的信念。面對羅馬
人的迫害,總是以一種關愛慈悲的眼神,勸使猶太人放下仇恨化解衝突。或許,透過「念
台詞」的方式使得原本的《賓漢》故事更為大眾,但同時也破壞了電影以畫面闡述理念的
原則,耶穌講述理念的台詞便顯得多餘而累墜,讓整體故事深度不足。而當中穿插耶穌的
戲碼,鋪陳以斯帖在發生意外後投入慈善行動等,彷彿只是為了最終賓漢與馬薩拉兩人從
仇恨轉變為原諒所做的鋪陳,在戲劇力道上無法與觀眾們的情緒形成連結。
這部重拍經典故事的《賓漢》,在俄羅斯籍導演提默貝克曼比托夫的詮釋之下,確實別有
一番風味。從原本的212分鐘片長壓縮為123分鐘,並將故事焦點聚焦於賓漢與馬薩拉兩人
所遭遇的經歷,並將視覺重點擺放在兩場大型動作場景。而《賓漢》故事所闡述的宗教寓
意,也透過「有台詞」的耶穌平舖直述傳達略顯刻意。電影娛樂性十足,但節奏掌握上有
失過去提默導演的水準,多線故事劇本也挑戰提默導演過去單一故事線的敘事方式,也略
顯紊亂。但整體而言,以一部新的電影來看,《賓漢》仍是一部低成本卻效果驚人的娛樂
佳作,只可惜在舊作經典的包袱之下,那個難以跨越的門檻儼然是這部電影在製作上一大
挑戰。但提默選擇以安全牌的方式,盡可能地將整體故事完整描述,並將自己擅長的動作
場景拍攝發揮極致,算是值得鼓勵的地方。
【視覺動物的電影觀點】個人評分:
故事劇情:
整體故事節奏掌握前後不一,在賓漢與馬薩拉分道揚鑣後重逢,再到發生意外前的故事顯
得緩慢。直到海戰場景形成第一波高潮,隨後又在賓漢返回耶路撒冷後,步調又明顯趨緩
,再到最後戰馬車又形成第二波高潮。這樣的情緒線配置彷彿宣告本片重點擺放在兩場大
型動作性,反而在其他闡述宗教寓意、親情、種族議題等旁支故事明顯缺乏力道,是本片
較可惜之處。
(6.0 / 10)
影像美學:
以充滿黃土飛砂的畫面,呈現古羅馬時期的中東樣貌。整部電影除了海戰場景外,描述耶
路撒冷的畫面頗具質感。而在海戰場景上呈現密閉空間的壓迫感,加上大量的第一人稱視
角拍攝增添不少臨場感。
(7.5 / 10)
電影配樂:
由曾以《決戰3:10》與《危機倒數》兩部配樂作品入圍奧斯卡最佳電影配樂的配樂家—馬
可貝爾特拉米操刀。本次《賓漢》配樂氣勢十足,也讓眾多畫面氣氛提升不少。個人相當
喜愛海戰橋段,配合低沉鼓聲的氣氛營造,讓人感受到在狹窄的划船艙內的奴隸們緊張的
氣氛。
(7.5 / 10)
視覺特效:
驚人的特效重新詮釋了《賓漢》過去經典橋段,在本片中的海戰與戰馬車兩大動作場景,
讓人驚艷。
(7.0 / 10)
觀眾取向:(不計分)
喜愛賓漢故事的觀眾、喜愛提默貝克曼比托夫導演作品的觀眾、喜愛古羅馬時期題材電影
的觀眾、喜愛聖經故事的觀眾
個人總評:7.0 / 10
電影預告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LDe-yMNKsQ
文章內容使用圖片及影像,為電影發行商版權所有,非商業用途
內容版權所有,轉載前請先告知作者
【視覺動物的電影觀點】 FB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animalofvision/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16-08-25 03:32:00
我們如果期待的是 1959 賓漢那種「張力」,那當然是張力不足。甚至「張力」的時代脈絡也早已不同,這點值得在下評價判斷時加進來討論。
作者: nosweating (不流汗)   2016-08-25 07:44:00
作者: toyamaK52 (叉燒二代目)   2016-08-25 11:46:00
1.把過錯都堆到彼拉多頭上效果較好(抓到小鬼仍背黑鍋2.上帝(摩根費里曼)一到耶路撒冷就該去下注 利用賭注來保證訓練期間不受羅馬逮捕干擾 接著才放老家會面那段3."要愛你的敵人"應該貫串全場 猶大的原諒才有效果
作者: vvvvaaaa (s9545114)   2016-08-25 19:50:00
想問一下,耶穌不是猶大告密害死的嗎,怎麼猶大在這部變成像好人
作者: ian5king (南方的悲情)   2016-08-25 23:41:00
樓上,因為猶大這名子在當時算菜市場名了,一大堆猶大
作者: vvvvaaaa (s9545114)   2016-08-26 14:22:00
原來如此,害我看到後面好糾結阿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