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雷]【丹麥共居生活】同棲之家的寂寞廢墟

作者: smalldanny (守護雨季這樣)   2016-08-23 19:19:56
圖文版於Viewmovie同步刊載http://www.viewmovie.tw/columns/692
小時的讀物既多且雜,但有一部書總是重複往返地讀著,那是傑瑞爾.杜瑞德的「希臘三
部曲」。雖然在書中用了清脆鮮明的文字敘述希臘柯孚島的迷人生態百景,但小時的我只
記得在島上來回搬了許多次的傑瑞一家,家人都是性格特異的奇葩。這些奇葩家人又招來
了更多的異人怪客暫住:神經質藝術家、黑人同志愛侶、高傲法國貴族、開朗迷糊的印度
少年。一邊讀著這些荒誕滑稽的情節我一邊揣想,如果有這樣的家庭該是多好的一件事情
呀。一間大房子,容納著許許多多的充滿趣味的家人,一起熱鬧歡快地生活著。
後來長大才發現,那不只是我一個人的奇想而已。公社家庭、同棲生活、多元成家。選擇
家族的共居生活與血緣家族的深宅大院不一樣的地方是,家人是可以選擇的,那就像是一
種決定好的家族遊戲,每個人帶著共有的認同前來,吃住在一起,哭笑在一起,相依在一
起。【丹麥共居生活】的導演凡提柏格以自身的兒時經驗為背景,編寫出了這一部故事。
所以這並不完全是一則虛構的臆測而已,那更多是一個懷舊的模型。
懷舊的模型
只是少了婚姻的契約,血緣的束縛,集體居是甜蜜的決定還是羈絆的束縛呢?這座富麗堂
皇的屋子裡面以公社為結界,置入10個性格特異的人,讓他們彼此共棲、共和、共鬥、共
生。111分鐘要處理10個人,其實是一項吃力的挑戰,更不用說公社的時代背景與生成理
念,對觀眾來說其實是很陌生的。看看2016年的現在,多元成家仍然前途多難,就知道
1970年代,愛與和平的公社實際上要面對的不只是社會上的尖刻,還有自身在中產階級的
固有成見下努力衝撞的掙扎。
電影其實並沒有要處理角色自身的適應問題、時代下他人對於公社的觀感;甚至也並未著
眼公社成員彼此的互動。雖然共居成員有著將近十人的陣容,但導演集中在構成公社家庭
的核心家庭身上。爸爸艾里克(Ulrich Thomsen 飾)、媽媽Anna(Trine Dyrholm 飾)與女
兒法蓮(Martha Sofie Wallstrøm Hansen 飾)要入住祖傳的豪宅。這是一間太過空曠的
房子,於是安娜說,那麼不如我們邀請一群有趣的朋友跟我們一起同居吧。
於是喜歡喝酒,風趣卻找不到工作的朋友歐樂(Lars Ranthe 飾)提著一袋衣服一袋左派讀
物的輕便行李搬了進來;同為中產階級的蒂特(Anne Gry Henningsen 飾)、史蒂芬
(Magnus Millang 飾)帶著心臟有問題的6歲小兒子維拉入住;用肉體熱情款待眾人的莫娜
,淚腺發達的打工族阿倫,則是經由眾人的投票表決,進入了這個家庭。並沒有嚴格的審
查,甚至可以是眾人隨興所至的笑鬧一陣,也就接受了。
「我想要抵達」
在影片中最能夠展現出這樣歲隨性氛圍的大概是對於阿倫的面試了。眾人其實都不認識阿
倫,詢問阿倫想要做什麼時,阿倫囁嚅著回答:「我想抵達。」再怎麼問,也都是這句話
反反覆覆。一直在意著現實問題,重複著房租很高的艾瑞克開始不耐煩了,卻又敗給了阿
倫的淚水。投票表決也像是一場兒戲一般,輕忽地開始,隨意地結束。
每個人大概在入住這座房子時,都是像阿倫一樣,想要抵達什麼吧。可是真的要精確地追
問他們想要抵達什麼,大概卻也是像阿倫一樣,不怎麼清楚的。大家雖然歡笑地全裸戲水
,在聖誕節手拉著手唱歌,但那些愉悅的生活都透漏著某種異質感。這是一場約定好的遊
戲,只是是以自己的人生為押注。那不像是生活,更像是渡過一段無休無止的歡樂假期。
這樣的歡樂似乎很不真實,但在【丹麥共居生活】中,還是有著現實的一面。在平安夜,
眾人歡慶的時候,有心臟病的6歲男童維拉突然昏了過去。史蒂芬與蒂特急著將維拉送去
醫院,其他人只能焦躁的空自等待。雖然他們嘗試撥了電話給醫院,但醫院冰冷回覆道,
除非是直系親屬,否則病患的狀況是沒有辦法透漏的。
這是來自現實的狠狠一擊,宣告著那些歡樂的影子終將只是一場兒戲。沒有法律制度能夠
支援這樣的共居生活,雖然乍看之下是一家人,實際上也只是因為寂寞而聚合的房客而已
主人的挑戰
這些懷抱著相異心事的寂寞靈魂真的能夠聚合歸屬嗎?導演在這個大家庭中安排了兩個中
產階級家庭與三個身世各異的獨身者,似乎是想要尋求關係上的連結與對應。可惜除了艾
瑞克一家,其他六位角色份量實在太過輕薄扁平,更多時候只像是個提詞者或是象徵物。
觀眾們只能從一次次導演重複提示艾瑞克在面對共居的孤絕感察覺艾瑞克的隔閡,並由此
對比出安娜對同棲的投入親暱。其他人更多時候,則更接近環境佈景而已。
在內部環境上,這樣的公社模型因為人物缺乏互動而難以撼動衝突,因此電影安排了外來
者艾瑪(Helene Reingaard Neumann 飾)有效地撼動了整個同棲模型。她帶著敏銳的天真
擄獲了艾瑞克。艾瑪為了要幫暗戀的同學伸張正義出現在老師艾瑞克的研究室。但她又迷
離朦朧地對她的教授說:
「我知道你的本質。我喜歡那個人。」
這兩句乍看矛盾的話在艾瑞克的耳中是一道催情的符碼。他瘋狂地迷戀上艾瑪,那是他這
個男人唯一可以自作主張的時刻。不再感受到隔閡,不再有無力,在那一刻,他就是自己
的主人。
艾瑞克是自私的,自私意味著首先得時刻意識到自己的欲求,才能夠面對整個世界。在公
社的共有生活中,艾瑞克選擇了打破這樣的和諧,引渡了這樣一位女子進來。雖然因為女
兒法蓮,兩人的關係才浮現檯面,但艾瑞克坦言不諱地對安娜表白自己有了另一位情人,
不也是一種對於公社信念的挑戰嗎?你們說大家都能夠和諧共融,那我們就來看看,是不
是連外遇對象,都能夠和平無事的一起生活?
這是一道源於傳統思想的挑戰。而家族倫常的觀念,實際上也在彼此的腦中激烈衝撞。安
娜是公社的核心人物,也是大家的摯友。身為核心,她把自己的情感抽離,理性地做出了
判斷。如果要的是開放式關係,那麼就把她帶回家裡吧。安娜與艾瑞克冷靜地商討著,不
帶一絲情緒的。
愛與友好的人偶之家
在公社的例會上,眾人談論起是否要讓艾瑪入住。在情感的天平上,眾人傾向了安娜這邊
,大家舉手反對讓艾瑪入住。只是這時艾瑞克發飆了。他咆哮著:「這是我的人生,這是
我的房子。我受夠了!」他的自私讓眾人發現,原來這兒始終都是他的國度,不是他們的
同居生活還是得繼續下去。眾人安穩下來,繼續過著如往昔一樣地牧歌式日常生活。安娜
甚至與艾瑪兩人友好歡笑地攜手買菜。同棲彷彿又回到了慣常的頻率。在那個家屋中,不
會有紛爭,只有愛與友好。
但真的能不起一絲漣漪嗎?女兒法蓮忍受不了龐大的乖離與壓抑,於是尋覓了年長的男友
,窩居愛巢,貪求肉體,藉此逃離。而身為女主播的安娜在沈靜地忍耐了許久之後,終於
在主播台前崩潰了。她流下淚來,說著:「不,我沒有辦法,我真的沒有辦法。」同事以
為她不能工作,實際上她在對著電視,對著疏離的舊愛說,她再也沒有辦法接受這一切了
。而在孤單的安娜面對佈景流淚時,眾人正親暱而諷刺性十足的擁抱在一起。
問題還是得解決,眾人再度圍著餐桌坐下,討論著家族的困境該如何處理。安娜鉅細靡遺
地陳述,她如何不再被觸摸,不再被擁抱,得日夜聆聽愛人與他人的做愛聲。而稍早才彼
此擁抱的同居者們怯懦地說:「這該是你們兩個彼此的問題,我們不能投票表決趕走我們
愛的人。」為了完整的共居關係,每個人都不願意說出那句殘酷的話。
但法蓮帶著絕望的堅定,鼓足了勇氣,對著母親安娜說:
「媽,妳應該搬走,我真的這樣認為。妳辦得到的。」
安娜不可置信地看著法蓮,扭頭離去,半夜聲嘶力竭地哭喊著,要燒掉艾瑪的所有東西。
但法蓮抱著她,安撫著她。慰藉著這一個雖然居住在十人之家,卻仍感受到寂寞的母親。
一夜過去,安娜平靜了下來。她對著法蓮說:「法蓮,我要跟妳道歉,我知道你救了我。
」她終於下了決定,整理好行李,如同娜拉一樣,堅決地離開了這人偶之家。
同棲之家的寂寞廢墟
大概在這一段三角戀情的結束後,剩下的那些殘餘才能夠見識到導演的威力。讓人覺得驚
心動魄的不是衝突,不是爭執,而是在這一連串事情發生之後,那機械的完整和諧氛圍。
那像是一座完整的廢墟。乍看之下一切如昨,但是內裡早已空洞難平。艾瑞克始終都沒有
要扮演家族遊戲。在這棟房子裡,他只是為了要取回自己的主權,而容忍了環境;安娜最
後終於也察覺了,要維持這樣的和諧系統,就必須絕情棄念,只為了完整而運作自己。
而陷身在這個和平喜樂機制中的其他成員,大概是再也逃不脫了吧。在自己的摯友被狠狠
傷害時,他們無能為力。在面對所愛的人離去時,他們也束手無策,再多的歌曲與笑語都
沒有辦法讓眾人心中的陰影消散。因為他們很清楚地理解,這只是一場龐大的,無休無止
的家家酒罷了。人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遊戲本身,重要的是團體組織本身。那就是一座
擁有完好結構,卻早已空洞虛無的廢墟本體。
於是導演在最後安排了有心臟病的6歲男童維拉死去。維拉的母親蒂特這樣說:「愛越來
越少,所以維拉才離開。維拉只能活在一個有愛的時代。」這是導演對於觀眾的一則無奈
旁白。公社的生活很理想,但那也是一個理型罷了。再怎麼樣地追逐,人在與人相處時的
傷害與受傷,是沒有辦法被這樣的人偶之家所消解的。終究這樣的公社生活,只能在疏離
的距離下才能達成,一靠近彼此的心,就會是災厄。不如就像一陣風吹去,這想像的家人
,也就散了罷。
但我還是很難忘掉,在影片開頭,艾瑞克、安娜與法蓮來到這棟大房子時,在遙遠的樓上
房間。法蓮吹出一陣如同小鳥一般的哨聲。那悠遠的哨音輕巧地垂降下來,屋外正是午後
的溫柔陽光透過窗櫺照射進來,在光之脈流中,浮塵閃動如糖粒一樣晶瑩透亮。那彷彿是
一則不確定的許諾,許諾在這棟房子裡,縱使終將是孤獨的總和,寂寞的廢墟。
但緊緊依偎的快樂,曾經回來過。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16-08-24 13:43:00
這片希望開始絕望結尾,你以希望作為文章終結,令人看了倒是欣慰許多。
作者: smalldanny (守護雨季這樣)   2016-08-25 01:39:00
總是要在黑暗中發現一點光亮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