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雷] 從苦諦到緣覺:《春去春又來》

作者: ViewMovie (ViewMovie)   2016-07-30 23:19:39
圖文版:http://www.viewmovie.tw/columns/611
大學二年級時,在某課堂間看的《春去春又來》( 2003),是
我生平第一次感到有所觸動的藝術電影。
當時,從未以認真態度去觀賞任何電影的我,幾乎不上電影院,沒買過DVD,家裡也不存
在有線電視,對於電影的認識僅止於街坊的過期海報、電視廣告,和老三台時代「週末電
影特輯」之類時段隨機播放的過檔片。當然不會知道什麼「作者論」(Auteur theory)
或「攝影機鋼筆論」(caméra-stylo)等影評的時髦玩意。但《春去春又來》極其特異
的風格、氣質及表達形式,讓我意識到那和自己過去所看過的電影有些根本差異。事後回
想起來,那可能就是我嘗試以更審慎的方式,去閱讀電影的啟蒙之作。
這也許是我作為一個觀眾的幸運:假設我之於藝術電影、之於金基德( 1960-)
的叩門磚是《情弓》( 2005)那樣的作品,任何只少少看過一般商業院線電影的觀眾
,恐怕極容易因為其曖昧抽象的非典型敘事,以及當中怪異不明的表現手法困惑惱羞,因
而對電影這類文本在特異表達的可能性方面感到挫折失望。絕少對話及情節發展、仰賴象
徵物使演出隱約發生寓意的《情弓》,或可視為金基德表現自我主張、呈現其獨到美學特
色的完全個人化電影。作為韓國電影界邊緣極為殊異、甚至不被同業所接受的鬼才,他當
然總是如此自把自為,只是《情弓》純粹自我滿足的傾向格外突出。相形之下,《春去春
又來》起承轉合明確,主要人物定位清晰,在金基德創作系譜中可說是比較易於接近的電
影。
依照四季時序作故事分段,《春去春又來》有著導演其他作品少見的工整形式。按春-夏
-秋-冬-春的時令順序展演,湖心古剎所處的深山幽谷,分四時揭露各自不同的絕美風
情,並藉此同步突顯出劇中角色的心理變化。即便觀眾可能對於本劇情節、某些人物動機
不明所以,單是其自然風光取鏡之美,就足以大飽眼福,堪稱值回票價。
金基德在攝影美學方面當然有其講究,但他的製作手法每每是短時間、低預算的「戰鬥式
」進行,因此其電影畫面經常侷限在僅僅兩三處的固定場景,以便於精準有效的變因操作
。例如說,他在2012年獲頒威尼斯金獅獎的《聖殤》(^,就只花費了十天拍攝。
即如《情弓》拍出船上海天一色的美景,由於物件極簡,構圖單純,場景單一,類似的影
像長時間看下來,仍容易產生審美疲勞。《春去春又來》雖然大多也是固定場景,在以四
季為主體框架的劇本要求下,金基德必然需要分別在春夏秋冬不同時節進行拍攝。單是四
季分明色彩各異的景緻,就足以帶動豐富的視覺體驗。而其戡景之精準到位,不需要複雜
的運鏡技巧或昂貴的攝影設備,只憑重複的鏡位運動,山水四時之美即得以確實彰顯。可
以說,《春去春又來》就是一部「美景先決」的電影。
至於美景之外呢?直觀來看,《春去春又來》可能是有關人成長、蛻變的故事。依循四季
進展,劇中作為主角的少僧,從童年、青年再到壯年,呼應著季節轉變,少僧因為個人選
擇而遍嚐人世歡愉、痛苦,乃至於轉醒澈悟。作為另一核心人物的老僧,則扮演著誘導、
教化的智慧老人角色,為少僧指引緣覺之路……。
若僅止如此,《春去春又來》只不過是又一支心靈工作坊式的成長劇。金基德之所以是金
基德,就因為他是個如此不甘於類型俗套、同時不在乎世間評價的創作者。透過這部電影
尾聲,我們可以推敲出導演帶有些許宗教式世界觀的意向:春夏秋冬又逢春,少僧已屆中
年,如同昔日老僧般覺悟成熟;而他身邊則帶著一孩童,恰似過去少僧孩提時代般,正用
著其童稚天真的愉快妄為,殘忍地對待其他弱小動物。四時荏苒,老僧少僧的組合又再重
現,扣合本劇一再出現的佛門意象,是的,《春去春又來》實則是一部「世道輪迴」為主
題的電影。自然死生循環,人世業障仍然,帶有強烈的宿命色彩。
即便以生機盎然的春天收尾,想見這新一世代的童僧也要如當初少僧般,從苦痛的教訓中
學習成長,實在令人倍感寂寒。
當然,這只是我就本片主軸一部分的解讀。創造屬於自己的詮釋,正是這類開放敘事文本
的閱讀樂趣。惟除了表達上曖昧隱晦,金基德更在本片中安插了大量符號,包括不同時期
出現的各種動物(魚、青蛙、公雞、貓、烏龜……等)、不斷出沒在各個段落的蛇(定時
蛻皮的習性,讓蛇在某些宗教文化中象徵著永生或轉世)、只有門扉而無牆壁隔間的臥房
、去而復返的佛像、隨湖水和心念流動的扁舟,以及遺世獨立的古剎本身等等。也許每一
個看似特別的物件,導演都能說出其背後的一番道理;也或許這些安排並沒有什麼特殊緣
由,純粹只因為導演想這麼安排故此隨心而為。若是導演自身不說破,凡此種種符號,恐
怕可以有許多種不同歧異的註解吧。
尤有甚者,劇中許多神秘情節的設計,恐怕要讓觀眾更是如墜五里霧中摸不著頭緒:「秋
」段落中,送走少僧服刑去後,老僧為何要自焚殉道?「冬」段落中,特別拍攝壯年少僧
按古本練武的用意為何?安排一此前未出現過的蒙面婦人棄嬰夜奔、不慎溺斃是為什麼?
婦人溺斃後,少僧背負石磨和佛像金身登山苦行,又是為了什麼?由於缺乏前後因果鋪陳
,這些奇怪的演出顯得很難自圓其說。儘管《春去春又來》在主題意識上遠比《情弓》更
為明確,但此些意義不清的橋段,使得金基德仍然不脫「美感需求凌駕於敘事必要」的特
質。相比之下,《援交天使》(, 2004)敘事和表達方面一貫簡潔,減少象徵與
神秘的比重,倒是更為平易近人一些。
避免陷入過度解讀的窘境,我傾向不去硬作解籤人,對於情節之外的各類具象抽象表達,
採取純粹的方式欣賞。我相信,金基德有些不明究理的情境展演,很大一部分只是基於其
個人非常私密的美感需求,合理性或是補充敘事結構等等務實的電影語言,之於他第一優
先順位的興趣偏好而言,其實都不重要。金基德無疑有其相當自溺自戀的傾向。但也由於
有這麼特殊的一位導演存在,才更加豐富我們電影世界的可能性。
  
從欣賞繪畫的角度去觀看,也許比較容易領會其中的樂趣。《春去春又來》或者《援交天
使》,都已是相對適於入門這位朝鮮怪傑的代表作。只要你喜歡電影這種創作形式,不管
喜不喜歡,都應該要看看他的電影。只是千萬別預期從他的電影中獲得普通類型電影可能
帶來的情感回饋。而正因為他如此特別,才那麼令人討厭;也正因為他如此特別,才如此
受人喜愛。那就是在世界電影系譜中,獨一無二的金基德。
圖文版:http://www.viewmovie.tw/columns/611
作者: tin0107 (craig)   2016-07-31 00:34:00
我很喜歡這部電影
作者: tammy79979 (tammy)   2016-07-31 01:15:00
我看過電影小說,沒想到真的有電影(是說我也沒去找...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