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 金馬最佳紀錄片《大同》周浩導演座談會

作者: XXYXXY (movier XXY)   2016-07-11 14:37:04
網頁文章版:
http://www.movier.tw/post.php?SID=104628
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大同》 周浩導演座談會
交流、溝通,是我們認識世界的最好方法
《大同》預告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9wNlA0A47k
《大同》是曾以《棉花》拿下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導演周浩,於2015年出品的紀錄片作品
。記錄了中國都市—大同,雖有個過去輝煌的歷史以及文化遺產,如今卻成為山西省一個
重要的煤礦產的城市。破舊不堪的基礎建設和前途堪慮的經濟狀況,市長耿彥波不惜大刀
闊斧,宣布了重現大同歷史風華的大規模都市更新計畫,拆除了違建,改善了市容,卻同
時面臨了破壞古蹟、債台高築、強制拆遷的民怨。
導演周浩在《大同》中,長期跟拍了這位作風頗具爭議的耿市長,並深入中國社會生活,
訪談了許多民眾以及各方觀點。有別於其他紀錄片,《大同》不僅記錄了被拆遷民眾的聲
音,以及支持市長作為的群眾意見,同時也忠實呈現了政府方—耿市長的生活作息以及對
於都市更新計畫的理念與想法,可說是站在非常中立的角度,記錄這個挑起所有人敏感神
經的話題。
也正因為周浩導演的獨特紀錄風格,讓他在本屆第52屆金馬獎上,以《大同》再度拿下最
佳紀錄片獎,證明周浩導演的紀錄片實力是值得肯定的。
本網站【幕迷影評】很榮幸邀請周浩導演,能夠藉由本次座談會的機會,分享他在拍攝《
大同》時的幕後製作過程,並與許多在場的年輕影評人面對面談話。以下為座談會當天的
文字整理:
訪談精華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RSNT9g19VM
座談會與談人:
葛詩(幕迷影評長)
翁煌德(無影無蹤部落客、新竹市兒童影展選片人)
聞青翔(幕迷駐站影評人)
文字撰稿:
XXY(幕迷影評主編)
Q1. 導演從記者、攝影師轉變成紀錄片導演,一路走來的歷程能否跟大家談談?
我從2001年開始投入拍攝紀錄片,從原本做了十年的攝影記者工作崗位離開。若你問我為
什麼不繼續做記者?因為做記者不好玩啊!有很多人會管你,有很多約束。
在從事攝影記者的過程中,我慢慢發現自己和他人打交道的天賦,是我後續在拍攝紀錄片
的時候最大的優勢。利用這樣的優勢,我取得許多人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我想這就是我
拍紀錄片最重要的重點了。
Q2導演拍過工人、農民、學生,進過急診室、跟過毒販、拍過高官,是用了什麼方法跟這
些人接觸、打交道?
其實沒有什麼特別的打交道技巧。
在人群之中一定會有人願意說出自己的想法,與你交流。第一時間清楚告訴他人你的拍片
目的,詢問訪談意願。如果被拒絕,那就再找下一位不就得了?總是會有人願意和你交流

我相信,人的本性仍然還是希望與他人交流,和他人有所接觸。
而就我的觀察,多數人拒絕交流的原因,是因為你的拍攝行為可能會影響他們的生活,甚
至是曲解他們的想法。但當別人覺得你的介入,並不影響他們的生活,或是你的拍攝對他
們而言是很好的詮釋,可能因此打開他的世界,當然就會有意願讓你拍了。
Q3. 影片一定會有所剪輯,但紀錄片是追求真實的紀錄。
在紀錄片的影片剪輯後,是否能夠保有其真實性呢?
所有的真實是相對的,真與假也是人們判斷之後的結果,我的工作只是去多方聽取不同的
觀點,將這些零碎的東西整理後呈現出來而已。
聽取多方意見這件事情十分重要。我們往往忽略了這個步驟,而做出偏頗的觀點。比如說
有些紀錄片在描述家暴,訪問了很多家暴受害者的人,描述他們多可憐、經歷多可怕的事
情。但似乎很少人去在乎施暴者的心情,為什麼他們要這麼做?
當一件事情被粉飾太平,那就是所謂的偽真實。而紀錄片是絕對不能自欺欺人,必須坦然
接受真實的事件。若是拍出非真實而欺騙的呈現作品,觀眾是絕對能夠察覺的。
Q4. 導演當初是怎麼看上題材《大同》?怎麼和耿市長認識?
朋友介紹。
Q5. 那當初要拍攝這個影片,有和耿市長做什麼樣的溝通呢?
我們在協調的過程中,花了很長的功夫。我必須說:這是一個非常緩慢的溝通過程,我和
耿市長兩人是逐步循序漸進的互相認識,並非馬上說拍就拍。
Q6. 拍攝耿彥波市長的機緣?在拍攝的過程中是如何相處的呢?
我其實和耿市長見面時間和機會都不多,因為他一直處於非常忙碌的狀態。
Q7. 那現在紀錄片上映後,還有跟他聯絡嗎?
當然還是有聯絡,只是拍攝結束後就沒有像之前那麼熱絡了。
Q8. 一般來說,在製作紀錄片時,勢必是需要去貼近對方的生活。
想請問導演這方面是如何拿捏被拍攝者的隱私呢?
其實,我一直認為拍紀錄片是違背人性的,存在一種原罪。因為紀錄片是一種拍攝者和被
拍攝者之間的利用關係,被拍攝者則透過拍攝者的鏡頭,傳達出他的想法。舉例來說,在
拍攝《大同》的過程中,我一直想拍攝耿市長的家人,但耿市長拒絕拍攝。被拍攝者有他
們拒絕的理由,拍攝者也沒有必要再去違背被拍攝者的意願。
因此,我在《大同》中加入了幾段不讓我拍攝的片段,透過這樣的方式告訴觀眾,我已經
盡力了,有些事情是沒辦法記錄到的,觀眾們也別再要求了。
其實我認為這算是一種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拿捏,有很多東西我想加入影片裡,也些內容在
後製時甚至被製片強制拿掉。我想我能做的,就是表達自己對這些片段的想法,強烈建議
這些是我希望放入的內容,希望讓觀眾們看到的片段而已。
Q9. 耿市長本人有看過《大同》最後成品嗎?他的看法是?
這部紀錄片對他的影響這麼大,他怎麼可能沒看過呢?
但我不知道他對這部紀錄片有什麼具體看法,但我知道,這部紀錄片對他而言,確實後續
面臨了很多各方面的壓力。
Q10. 我們都知道紀錄片拍攝並不像劇情片,能夠在前置作業時就知道劇本大綱,甚至在
拍攝過程中出現很多意外的插曲。非常好奇導演在拍攝紀錄片,針對影片的內容、長度的
拿捏為何?
其實這就像行雲流水般的自然,沒有刻意去侷限我想要說的故事,反而水到渠成就知道要
做哪些事情、何時該做個結束。
拍攝影片的過程中,我們盡可能地將許多值得記錄的事物拍攝下來,在後製時就有許多素
材可以運用。我甚至也有想過未來找更多人(工作人員)來協助我拍攝,把故事說得更精
彩。但其實現在我們已經有這麼多東西可以發揮,自然而然就會知道該如何表達給觀眾。
因此我們在記錄任何一件事情只要用心把握其中的細節,就會知道該如何處理了。
Q11. 您在拍攝任何影片時,是否有既定的價值觀來做拍攝呢?
也許這就是我需要去尋找的目標:不同位子的人,對不同的事情,都有不同的看法。
我一直認為,對任何事情不用需要一定都有個結論。如同在《大同》中,不論是政府方、
民眾方,都有不同的看法。或許我們可以思考,什麼才是好的紀錄片?什麼才叫做壞的影
片?
我認為,不要太相信自己的感覺,自己眼睛所看到的直覺,多去關心探訪不同的觀點,集
合起來丟回給觀眾思考,這就是我希望達到的成果。
Q12. 耿市長是否曾經在拍攝途中要求觀賞你攝製的內容?
或者有任何的官方審查。拍攝中有沒有遇到任何危險。
其實沒有什麼困難和危險。
紀錄片的製作過程,其實是拍攝者和被拍攝者之間共同合作的結果。我並沒有特別過度渲
染某種觀點,或加入過多的個人看法,拍片結束後就緊接著繼續拍下一部了。
對我而言,如何讓我的拍攝生涯延續,繼續做我想做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其他像
是得獎、爭議、後續引發的反應,其實都是自然而然發生的,也是我拍攝紀錄片所想要達
到的目的。
Q13.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豆瓣上有條對《大同》的評價`:「這部片子屬於野蠻生長中
的粗暴中國,能真正理解它複雜性的唯有中國人」,但事實上《大同》在中國大陸是被禁
演的。如果中國的觀眾有機會看到這部片,導演希望這部片帶給他們什麼?
我認為這世間本來就是由不同的人組成的,所以我們難道要特定朝某個標準去否定其他人
的想法嗎?難道我們裝作看不見聽不到,這些人就會不存在嗎?
要去評判任何事、任何人,都不是件簡單的事,尤其是判斷「對」或「錯」。因為這個世
界本來就是灰色的,而不像小時候看的電影裡,清楚分別為好人和壞人般。如果我們都能
認識人的複雜性,才能有辦法在這個灰色的世界裡生存。
Q14. 導演是否有觀察過《大同》在海外播放時的觀眾反應?
這次台灣的座談會,是我第一次參加公開的專訪,其他在海外的影展我幾乎很少出席。但
透過網路,我能夠大概了解大家對本片的反應為何。就拿大同的市民來說,他們懷念自己
的市長,懷念過去耿市長對他們所做的貢獻和努力。
Q15. 包括那些被拆的民眾也懷念耿市長嗎?
人其實是個很矛盾的動物,有些人說不定認為被拆了還有些好處可以拿呢!(笑)
Q16. 您自己接下來還想拍什麼樣的主題?或是下一部片的計劃?
想拍Wechat(微信),因為微信改變了世界對人與人溝通的方式,我相信他們的幕後團隊
一定是不經意發展出這套軟體,就像蝴蝶效應一般的影響了大家,我覺得這是個非常有趣
的題材。
Q17. 想請導演談談有關去年同樣獲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棉花》?
《棉花》是以中國的棉花產業為主題,是談論一般中國人民的生活。我認為我是利用一種
邏輯和脈絡,把大家的生活零碎的東西串聯起來。
Q18. 在委由法國剪接《棉花》後,導演是否滿意?
我在馬賽待了一個月的時間,和剪輯師與製作人討論。剪輯完成後,我看這個作品宛如混
血兒般的感覺,或許不是盡善盡美,但我認為別有一般風味。
Q19. 再想請導演談談有關《龍哥》這部作品。有別於其他紀錄片作品,攝影機多數是在
旁觀的角度,但在《龍哥》當中導演自己也成了被攝者人生的一部份。能否談談拍攝《龍
哥》的機緣?
我和龍哥是一種朋友之於非常不一樣的朋友關係,就像人與人交往都是建立在互相利用與
被利用上。有一次龍哥被警察抓了,警察從他的口袋中搜出了一堆我朋友(記者)的名片
,警察才突然驚訝說,原來你認識這麼多記者啊!
Q20. 導演連續兩屆獲得金馬獎,但都沒有在頒獎典禮上露臉。想請導演在這個座談會中
,分享《大同》得獎的感覺如何?
獎這種事情是可遇不可求的,該來的就會來。因此,我認為我的首要目標是把自己的事情
做好。其實我自己是希望能夠低調點,就連兩次金馬獎的競選申請這件事,也都不是我自
己送的。我想對年輕的朋友們說,把片子做好才是最重要的事,獎是自己會來的。
Q21. 導演是否能夠給現在的年輕影評人一些建議呢?
我當然希望現在年輕的影評人,能夠透過網路或是更多管道交流,發表自己的看法,和電
影人們有所交流、討論。
至於影評對電影是否有幫助?我個人是不太有把握是否有關連,但我能確定的是,在各種
觀點交織之下,一定會有更多好的東西被產出。像我知道韓國是有很多不同職業的人,例
如老師、記者、醫生工作了好多年,對生活有了不同的感受,反回來製作電影,就不像我
們一般認識的從科班出身的背景。
我想在製作電影上,不同背景的人所製作出的電影,是會很有趣的。
Q22. 導演給現在想從事紀錄片拍攝的年輕電影人一些建議呢?
我建議未來想要拍片的年輕朋友,要拍片最好是過三十歲之後,因為不論在社會歷練或是
經濟能力上的條件,相對來說都是比較適合。並且記住,專注於作品本身的精進,得獎這
些事情是自然而來的。
作者: visa9527 (高級伴讀士官長)   2016-07-11 14:42:00
台灣何時會拍文林或永春?
作者: tony121010 (我是來亂的)   2016-07-11 17:35:00
作者: GJyoyo (故事方程式)   2016-07-11 17:45:00
PUSH!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