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2016台北電影節《殺人小事》─ 社會大惡

作者: tecofilmlove (teco+film+love)   2016-06-26 21:56:13
http://goo.gl/bx1XCl PONY WORLD
《殺人小事》─ 社會大惡
 
「因此邪惡不存在於邪惡之人心中,想到就令人痛心。」
邪惡的養成,絕非一朝一日所能建立;社會的罪惡,也絕非一人一事便能亂為,一件稀鬆
平常的小事,一個絲毫不經意的時間,往往成為劍指自己的利刃,而這一刀,雖戳上一面
巨大的共犯結構之牆,但卻毫無反擊之力。當所有罪證罪名皆可偽造脫身時,邪惡,便從
這小事蔓延而出。今年在北影「浮世回聲」單元的《殺人小事》便將揭開這社會大惡的醜
陋面紗。
「真相不見得是真相」
 
我們該相信我們眼前所見嗎?當法律成為了有權勢之人的把戲,底下的庶民儼然都成了代
罪羔羊,我們被加註的罪惡分分鐘都在襯托出他們的清白。和許多相同議題不同,《殺人
小事》並非極力掩蓋事情的真相,反而從一開始就破題而出,但卻從你我都熟悉的生活開
始。當你卸下防備,享魚水之歡時,卻不知自己早已一步步陷入邪惡的泥沼當中,每一次
的聚會不再只有社交,反而是權貴者自行舉辦的尋找獵物之會。
「我們一開始就輸了」
 
所謂「代價」,便由此而出,當你仍堅守自己的正義,卻早已被他們剝奪前往清白的通行
證,就算是「好人」又有何用?社會的生存法則,從來就不為弱勢者而定,而是掌握於擁
有金錢、權勢、關係的強權者。法律,也不再是正義之詞,而成為他們尋找漏洞與灰色地
帶的金錢遊戲。現實絕非易事,沒有人會教你,只能自學,更多的是課本學不到的東西。
只要權力一天在他們手中,殺人可化為小事,清白也可染成惡黑。
來自智利的《殺人小事》透過再平常不過的日常,當你我日漸安逸的同時,卻抽絲猶如《
大犯罪家》、《共犯效應》等批判中產階級的醜惡社會弊根與病態。在影片前期焦點擺在
主角身上,以淺焦的方式讓我們看不見所有的事實經過,沒有車禍,只剩吵雜的畫外音。
我們雖能依稀聽見它們談論的事情,但對於主角而言,則身在迷茫之中,而這些看不見的
,正是邪惡發生之時卻成為最後將我們置於有罪之境,甚至片中所出現的時間反過來卻成
為口供關鍵(觀影時須注意時間),影片也利用音樂風格的變化,提醒觀眾該身處的情境與
心態,當同一首歌曲響起時,前者是毫不知情的歡愉,後者卻是無奈地尋找自身清白,更
在事態嚴重之時,抽離一切音樂,讓這事實更為顯得冷冽且真實。
最可怕的是,當我們眼見這罪惡的恣意亂行,卻沒有絲毫能力能去幫助他,正如開頭兩位
坐在床上的男孩們,正嘻笑看著可能產生車禍的監視畫面,現實的我們何嘗也不是這樣冷
眼旁觀的說笑是非,卻未曾想盡一份力去面對社會的共犯結構。一件《殺人小事》,卻可
能長成邪惡大樹,當它深根讓人習以為常時,病的不再是個體或家族,而是整個社會!
 
但回過頭想,最令人唏噓的是,我們也何嘗不是主角,曾因為利益而心竅,也因為懂得社
會生存法則,願意承擔刑罰與輿論撻伐,找到一處井水不犯的安逸之地,漸漸地,我們也
成為扶持罪惡生長的共犯之一。
當男主角維森特若無其事的來到這群「朋友」的派對中,另一位「新獵物」再度上門,他
們相談甚歡後再次出門遠遊,一切彷彿就似曾相識。剩下的杯盤狼藉就如同殘局,當傭人
撲滅火苗,證據湮滅,而羔羊再度出現,邪惡列車也再次開動。
《殺人小事》北影場次
2016/06/30 21:20 新光影城1廳
2016/07/04 13:10 新光影城1廳
2016/07/07 14:30 臺北市中山堂
台北電影節 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FilmFestival/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