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馬克白》(Macbeth) - 功名轉眼成空

作者: leila (Lizzy)   2016-03-29 23:52:25
圖文完整版: http://wildflower.pixnet.net/blog/post/31427819
麥克法斯賓達與瑪莉詠柯蒂亞主演的《馬克白》,是根據莎翁名劇改編,在
十一世紀的蘇格蘭,馬克白(麥克法斯賓達)在預言的鼓勵與妻子(瑪莉詠
柯蒂亞)的慫恿下,覬覦蘇格蘭王Duncan(David Thewlis)的王位,在一
場又一場的殺戮中,漸漸被野心與恐懼吞噬,走向末路。
莎士比亞的劇作《馬克白》,過去曾多次被改編成電影。這回澳洲導演
Justin Kurzel的改編版本,編劇大多保留莎士比亞的文句,但將劇情做了
改編與刪減,例如戲一開場是馬克白夫婦埋葬了夭折的孩子(馬克白夫人曾
生子在原劇作中只有暗示過),小角色戲份與政經宗教角度的切入少了很
多......諸如此類。這些修改沒有影響到整個故事的理解,不過對於角色的
心理狀態,增添了幾分新的動機與背景脈絡。
死去的年輕生命,成了貫穿全片的主軸,從馬克白夫婦的早夭小孩,到戰場
上馬克白軍隊裡一個個犧牲的年輕男孩,再到馬克白後來對潛在威脅人物的
子嗣大開殺戒。觀眾一邊看到馬克白陷入的恐懼漩渦,以及回不了頭的殺戮
,另一邊則看見馬克白夫人如何無法承受看著別人的孩子性命被剝奪,終於
崩潰(這大概是所有版本中最善良的馬克白夫人吧)。
親子關係因此成了另一個重點,Duncan國王與兒子、欲逃走的Banquo與兒子
、敵人MacDuff與三個孩子、馬克白夫婦的早夭孩子等等,不同的命運與親
子關係,彼此糾結著,連原劇作中的三位女巫,到了這版本有一位帶著年輕
女孩、另一位抱著寶寶。
在無止盡的殺戮與死亡之後,馬克白夫人發瘋的戲("Out, damned spot"那
段),在這版本中反而變得冷靜,但卻給人許多感慨。這兒的她細微的表情
裡滿是絕望,理智即將崩潰,被罪惡感與悲傷吞噬,她的些微異國腔調更突
顯了某種局外人的孤單無助。後來馬克白那段著名的"tomorrow and
tomorrow and tomorrow"對白,搭配著他抱著亡妻的畫面,特別給人虛無感
受。
除了劇本重心的調整,導演在細節上也有不少巧思。例如戰場上的慢動作乍
看之下讓人想到查克史奈德的《300壯士:斯巴達的逆襲》(300)(恰巧法斯
賓達也有演),但不同的是《馬克白》著重於暴力對馬克白心理狀態的影響
,而不是飛來飛去的頭與血花。《馬克白》戰場上煙霧瀰漫的美麗場景、以
及鐵鏽紅與橘色調,製造出神秘氛圍,也藉由動作徹底展現人類的動物性,
特寫的馬克白臉部表情則告訴觀眾他內心的折磨與創傷。有一段剪接巧妙將
馬克白夫人與Duncan國王帶給馬克白的心理壓力剪在一起。化妝除了給了馬
克白在戰場上有如《梅爾吉勃遜之英雄本色》(Braveheart)裡的戰妝,也在
一場晚宴上給予馬克白夫人非常獨特的藍色眼影,彷彿她也有自己的戰妝一
般。負責配樂的是導演的弟弟Jed Kurzel,他曾為《鬼敲門》(Babadook)配
樂,在《馬克白》裡他使用的是不和諧、尖銳、令人緊張的音樂,非常搭配
主角們的扭曲心理。
《馬克白》的精彩演技與視覺效果,以及有別於原作的詮釋方向,都頗值得
對莎翁作品有興趣的人去瞧瞧,至於想要更原汁原味作品的朋友,可以觀賞
1978年由Ian McKellen主演的電視版本,YouTube上面有完整作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pKWWK0Pj34
題外話:我心目中最理想的馬克白夫人演員人選是潔西卡雀絲坦。有人跟我
一樣嗎?
作者: ermina   2016-03-30 00:07:00
印象最深刻的仍是Roman Polanski 1971的電影版本, 很推這部.
作者: leila (Lizzy)   2016-03-30 00:09:00
導演個人之前的遭遇,更讓人看那個版本時好難過呀......尤其殺進MacDuff家那段..........
作者: orzisme (EM)   2016-03-30 03:02:00
雀斯坦若演繹馬克白夫人應該蠻有趣的。其實暴力年代裡那角色就略像現代馬克白夫人(只是她更心安理得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