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東京未婚妻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16-03-14 10:51:10
※ 引述《deathsman (不控貧乳還當什麼蘿莉控)》之銘言:
: 每個故事都有它的名字
: 為什麼這部電影叫做東京未婚妻而不叫東京未婚夫或者是東京戀情?
外國海報上是有寫「東京婚約」四字,《東京未婚妻》是直譯原文片名 Tokyo Fiancee。
為什麼叫女的 Fiancee 而非男的 Fiance,我猜是因為只有凜吏想要艾蜜莉當未婚妻,才出現這個關鍵字吧?「哎呀,我就這麼變成了未婚妻」,而且未婚妻真是個保護自己的好身分 XD 至於自己根本沒想要對方當未婚夫。
: 父母都是比利時人的女主角出生在日本
: 五歲以後才離開日本,自此心繫日本,更希望成為日本人
: 總之,故事從比利時籍的女主角艾蜜利19歲單身赴日開始
: 在那裡當法文家教時教到了多金溫柔又沒什麼個性的男主角凜吏
: 兩人的戀情因文化衝突之故,一再受到考驗
: 就在艾蜜利看似要決心嫁給凜吏之際
: 卻遭遇史無前例的311地震核災,艾蜜利也被半推半就地離開日本
: 兩人的戀情也在此劃下句點
: 故事中有很多奇妙的地方
: 首先是兩人交往後,凜吏理所當然地繼續用法文跟艾蜜利說話
: 但艾蜜利呢?為什麼艾蜜利也用法文跟凜吏說話?
: 不是男女朋友了嗎?不是喜歡日本到想變成日本人嗎?
: 現在就有一個活生生的日本人跟妳交往,結果艾蜜利卻繼續上她的日文課
: 回家後用法文跟日本男友交談,這是哪門子的喜歡日本?
恐怕因為凜吏也瘋狂地喜歡法國(比利時表示),兩人間要講法文還是講日文恐怕都有得爭,說不定是艾蜜莉退讓給凜吏了?話說回來,艾蜜莉是在外面上日文,兩人之間從一開始就是都講法文,可能以後就這樣習慣了講下去吧?
: 在凜吏求婚後,兩人也一直處於未婚夫妻的狀態
: 凜吏問了幾次婚期,最後得到的答案都一樣
: 艾蜜利明顯表示出不願意下嫁的態度
: 即使在311到來之前,艾蜜利說出的,等兩人一起爬山之後再....
我猜只是西歐人與日本人的婚姻觀不同。西歐人的交往是很單純的交往看看,看對眼了之後可以經過很多關甚至同居都還保有彈性,至少艾蜜莉覺得還想了解凜吏了解更多更深才有信心定下來,而凜吏真的就如日本一樣讓艾蜜莉相處越深越覺得陌生。
不過凜吏只覺得我們在一起很好,為什麼不結婚?而且顯然背後還很有趕快成家立業的好男人企圖心(至少本片沒有明顯拍出「壓力」)。這婚一結,就要進入凜吏穩固神聖的家族,這和西歐人與父母分很開的獨立生活截然不同(比利時已經算是西歐當中最黏爸媽的了,但和日本還差得遠)。
: 再什麼也是非常曖昧不明的,當然故事的表達比較像是爬完山後再結婚
: 但這個曖昧仍保留了空間讓艾蜜利繼續擁有拒絕的權柄
因此當然可以說保留空間、繼續擁有拒絕的權柄,不過西歐人就是這樣交往的呀,隨時都有拒絕的權柄,就算結婚了還是有很多退場機制(生了小孩一樣可以退場,看現在拼貼家庭多流行)。相較之下進入日本家庭就沒有這麼輕鬆,需要很慎重。
也許艾蜜莉還是珍惜與凜吏之間這一遭,還想繼續交往得更深入、與凜吏更相知相容後才有信心點頭結婚吧?爬完山當然還有一大段路要走,但看得出來她還想繼續走下去,說不定也希望走到底的那天是信心堅定地結婚,只是還沒走到那天前都保留彈性。
: 故事最後的最後艾蜜利說的,兩人分開後,聽說凜吏娶了法國女人
: 似乎是個悲傷的收尾,兩人的戀情最終仍未能開花結果
: 但也許,這樣的結果才是艾蜜利真心想要的
說不定是。畢竟這部片在談艾蜜莉的認知轉變,她的真心到底是什麼?她也說不上來,而且會隨著時間與生活經驗慢慢變化。
: 為什麼這樣的結局才是艾蜜利想要的?
: 首先,如同前述,其實可以窺見一點艾蜜利的選擇
: 艾蜜利對凜吏(甚至是日本)其實一直都不能說是非常愛
: 有很多矛盾的文化糾結在艾蜜利內裡衝突
: 與凜吏的父母、凜吏的朋友、甚至是公司同事
: 這些地方都被包含在這場戀情裡面
: 如果艾蜜利選擇了凜吏,就是選擇了日本
: 也等同於選擇了這些家庭文化、職場文化、及人際文化
: 但在故事裡,每個文化對艾蜜利幾乎都是負分
的確,這片可以說是天真艾蜜莉以為自己愛日本(以及愛日本男孩),然後走一遭遍體鱗傷後才發現其實自己並沒有那麼愛,才發現要「當一個日本人」與她自己其實也揮之不去的西歐身心有多少扞格。
還有另一片同作者另一本小說改編的電影《艾蜜莉的日本頭家》,也是同一個艾蜜莉以為自己愛日本(以及想當日本上班族),實際走一遭遍體鱗傷才發現「當一個日本人」的代價有多慘重。一片在粉色愛情、一片在灰色職場,兩個領域相互對照著看會更有感。
: 更不用說從一開始艾蜜利就幾乎不跟凜吏用日文交談這部份
: 那麼回過頭來探討,艾蜜利如果要的不是日本、不是凜吏,那她究竟要什麼?
: 故事中有一段很重大的轉折
: 在艾蜜利遭遇凜吏及其父母帶來的文化衝擊後
: 選擇了登山放空自己,但她居然只帶了一個小背包和略厚的冬季衣物就上山
: 而以那座山跟富士山的相對位置看起來,至少也有海拔兩千公尺以上
: 她又完全沒照山中的路徑行走,自顧自地在荒山中漫步,這位妹紙根本存心讓自己山難
: 最後幸運在某個富含宗教意味的山屋中獲救,下山後得到了各種內在狀態的昇華
: 這個部分很精彩,也是我認為故事的詩眼所在
: 經歷了生死交關的歷練後,艾蜜利得到了一些內在啟發
: 下山後她說: "那天,我學會要自由才可去愛。" "那天,我明白出生是苦樂參半。"
: 所以她到底是知道人生苦樂交摻,所以要學會在日本的現實忍耐
: 還是明白日本的不自由終究會讓你不可去愛?
: 這個矛盾是怎麼回事?
: 艾蜜利爬山這段情節,其實正反映了她來到日本的狀態
: 一個19歲的女孩子,帶著一箱行李,還有五歲小孩的日文程度
: 妄想能夠在東京,這個日本首都中生存
: 就像是她帶了一個小背包,就要攻下一座高山一樣
: 是什麼問題,讓艾蜜利如此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 甚至到了最後,凜吏求婚了,家財萬貫的溫柔王子告訴妳不要再上班了
: 什麼職場文化的見鬼去吧,我爸媽也很喜歡妳,一切是如此完美地呈現在她眼前
: 這座高山明擺著就要讓妳攻下了的時候,艾蜜利還是選擇了拖延
: 艾蜜利到底到底在等什麼?
: 這個矛盾又是怎麼回事?
你上面這段分析得超好!結論也很貼切:到底在等什麼、矛盾是怎麼回事?都無解,問問這位當年在日本的艾蜜莉顯然仍無解,一頭霧水就黯然離開了;若問問現在已經變成中年小說家的作者艾蜜莉本人,說不定她已有解,也說不定還沒有,不過就算有她也未必要把它表達出來,就讓故事停留在迷茫又鬱悶的少女時代即可。
: 以下是劇情之外的猜測
: 艾蜜利的父母帶著她離開日本之後
: 或許這場分離焦慮,讓她與父母之間起了某種巨大的衝突
: 而這個衝突,艾蜜利必須藉由這個故事來讓衝突化解
: 會讓我這麼想的地方在於,故事中幾乎完全看不見艾蜜利的父母
: 只有最初陳述到父母都是比利時人,但自己卻希望成為日本人
: 我不知道比利時父母的開放程度如何,但這件事在艾蜜利的內在詮釋很可能是
: "我不想成為我親生父母的小孩。"
: 親子之間的巨大衝突讓她無法自處,最後選擇了隻身來到日本尋求化解衝突的可能
: 登山的隱喻在此似乎更明白地顯現
: "那天,我學會要自由才可去愛。" "那天,我明白出生是苦樂參半。"
: 其實這段話說的或許正是她與原生父母之間的關係
: 只有當她得到真正的自由,離開了父母,追求幻想中的日本與凜吏之後
: 看見了現實的文化衝突,艾蜜利才明白父母與自己的愛
: 也許那個連結才是生命的真實,儘管那個連結是苦樂參半的
: 艾蜜利展開的一連串異國冒險
: 如果把父母作為原始座標,而日本是山
: 上了山,挨餓受凍以後,才明白原生家庭的好
: 最後離開日本,回到祖國,完成了她最內在的真實願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