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大賣空觀後感&我在金融風暴的觀察

作者: chant ( new order)   2016-02-01 20:47:56
Hi all,
強者我朋友是金融從業人員,最近看了大賣空,有非常強烈的感觸...
她原本就是很強調看基本面的理性從業人員,最近更因為感嘆一般大眾(像我 XD)
都不看基本面,而創辦了一個金融平台。
這篇很專業的大賣空觀影心得我覺得有必要和大家分享!
她沒有帳號,所以我來替她代 po.
文章也同步刊載在她自己的金融平台部落格和 stock 版。
想要閱讀圖文並茂的版本可以直接上 blog 看囉!
下一頁開始有雷~如果不想看到劇情現在就可以離開囉~ ^^
(以下開始是她自己打的)
Hi~不知道在版上的大家看『大賣空』了嗎?
這部片對有在投資的人應該非常能體會吧!
當時在2007年的時候,剛好是我踏入券商當研究員的那年,
所以印象非常深刻~ 寫了一篇觀後感,
圖文好讀版:http://goo.gl/hMZFFX
以下有雷 以下有雷 以下有雷 以下有雷 以下有雷 以下有雷
【大賣空:The Big Short】是一部以金融風暴為背景題材的故事,
而它絕對是我近幾年來看過最好看的電影,
不只是因為其拍攝手法非常吸引人,
更是因為我曾非常非常貼近的感受當時的一切。
在研究所剛畢業時,我獨自來台北打拼,印象非常深刻,
在2007年我踏進了國內某家券商自營部,
工作內容是研究全球總體經濟,
並提供操盤人世界趨勢與投資建議,
而當時的金融風暴也正在醞釀中...。
在電影由這句話開始:
在美國經濟一片榮景時,已經有些人發覺到了其中的騙局。
他們能做到這點,只不過是做了其它人沒做的事:好好研究。
嘗試用更簡單的方式介紹一下劇情,
希望能讓看不懂這部片的人了解:
Dr. Burry(克里斯汀貝爾飾)為傳人避險基金重點操盤人,
他在2005年因為非常仔細的研究一些複雜的房貸型金融商品,
簡稱CDO,發現這些標榜信用很好的CDO,
其實組合的內容參差不齊,
有許多信用很差的房貸(簡稱次貸)參雜在裡面,
就如同劇中廚師說的,
把好魚和壞魚都參在一起作撒尿魚丸了(喂~),
因此他認定這樣的商品是一場泡沫,
在房地產反轉向下時,
這裡面違約率一定會提升,
魚丸終究會爆掉,
便跑去找許多金融機構,
想請他們打造出一款可以對作這種商品的產品,
簡稱CDS。
金融機構當然很開心,
因為他們覺得美國房地產怎麼可能爆嘛~
房價一定是只漲不跌的呀~
就很開心的他想買多少就讓他買多少。
而這一切讓在德意志銀行的交易員Jared(雷恩·葛斯林飾)聽到了,
他便大力地向操盤團隊Mark(史提夫卡爾飾)宣傳,
並希望募集資金一起來購買這樣的商品(他只抽手續費),
Mark掙扎了一下,
便親自前往勘察美國房市到底是不是有問題,
發現真的有,
而且房貸CDO之外還有混和雜七雜八的合成CDO(Synthetic CDO)!
這泡沫實在太大了,
於是Mark團隊便加入放空行列。
再來,這份消息也被在車庫操盤起家的兩個小夥子知道了,
他們便詢問早已看破紅塵、
發現金融業就是個骯髒黑暗的地方的Ben(布萊德彼特飾)
是否美國房市真的會爆,
Ben想了5秒說會(他已到達神的境界),
於是他們也加入了!
期間受到非常多的挫折,壓力非常之大,
別忘了他們放空這些商品的時間點是2005-2006,
但金融風暴是2008年才爆掉,
而雖然最終他們每個人都賺了巨額的財富,
但預言成真的同時,
也感受了投資人慘賠、
銀行倒閉、員工失業等慘狀,
最終Dr. Burry結束了傳人避險基金,
Mark不再那麼cynical,
而Ben,則回鄉下種田了。
我記得我剛進公司時,
當時老闆就教導我觀察總體經濟的3件事,
到現在我還是很感謝他
1.相信景氣循環
2.總體經濟看長期不要看短期
3.現在(2007)好好研究美國房地產
當時幾乎每晚半夜3~4點都要起來寫報告,
分析當晚美國又發生了什麼事,
公布了那些數據...等等,
隔天一早8點開會報告就要出來,
提供建議,9點操盤人開始下單,
對我確實是很大的衝擊和考驗,
不過當時我確實也好好地把美國房地產研究了一番,
並發現一些公開的數據確實有些蛛絲馬跡透露出美國房地產的問題,
提供幾張圖表讓大家參考,
其實當初就有些徵兆可以避開2008年這樣的金融風暴。
(貝爾斯登宣告破產時間為2008/3,
房地美房利美面臨倒閉是2008/7,
雷曼倒閉則為2008/9,
因此,以下以尚未發生海嘯的2008/1以前為準):
1. 美國房地產早就供過於求:
從NAR公布的成屋庫存月數與銷售可以看的出來,
在2005/2美國成屋庫存月數(代表現在的成屋需要花幾個月才銷售的完)
就出現明顯的攀升,
從2005年的4個月攀升到10個月,
同時間,美國的房屋銷售卻在2006年就出現負成長,
到2007年底時,房屋銷售竟然每年衰退25-30%,
明顯房市已經供過於求了!
泡沫已經產生,還記得電影裡一個荒廢的房子還住著鱷魚嗎?
(圖)參考:現在的成屋供需
2. 美國房價開始下跌,18年前也發生過:
從S&P公布的美國全國房價指數也可以看出,
美國房價年增率在2005年見高點後便一路下滑,
並在2007年初正式出現衰退,
記得Dr. Burry在2005-2006年去找金融機構時,
那些人還大力看好美國房市嗎?
而房價是這一切商品的起源,
房價只要開始跌,這些借款人的資產便開始縮水,
銀行便會更緊急的要求信用不好的人還錢,
還不出來,就變成違約變成呆帳,
也是電影中Jared玩的疊疊樂,
先垮的會是信用不好的人(所以稱為次貸風暴),
之後再出現骨牌效應。
而類似事件在1991年的儲貸危機也發生過,
歷史的教訓總是一再的提醒我們。
(圖)參考:現在的美國房價
3. 房貸違約率開始攀升,最後擴散至全部的違約率:
記得Mark曾在一場演講裡舉手對嗆演講者嗎?
他說次貸的損失絕對會超過到5%以上?
我們來看看當時的房貸違約率(黑),
自2006年便開始攀升至2007年的3%以上,
最後房貸違約率在2010年攀升至10%以上,
其他的包括企業貸款(綠)、
信用卡貸款(藍)也都在之後明顯的攀升,
也因此幾乎影響到所有的金融產品,
引爆一連串風暴。
參考:現在的信貸違約率
最終美國房地產崩盤,整體景氣出現衰退,
而大家把罪怪給了葛林斯潘(聯準會前前主席),
怪他在2003年將利率調降至1%,
造就房市榮景,之後又加速升息至5%以上,
讓擁有浮動利率的貸款人,
還款利息越來越多,最終引爆海嘯。
但2008年的Bernanke(聯準會前主席)也為了救市不但降息至0%,
更擴大寬鬆,全球QE,到了2015年底才希望緩慢的升息,
而這次,又可能是什麼樣的循環?
參考: 【財經雷Look】歷史巧合正在重演?! 我們即將面對的經濟局勢
再回來聊聊這部電影,
電影中除了讓正妹、廚師、賭客為我們解釋艱難的金融商品,
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以下幾點:
【他拍出了金融業的貪婪】
有一幕,他們到了拉斯維加斯,
Mark在某間餐廳訪問了專門做CDO的經紀人(某華人男性飾),
經紀人理說當然的說著CDO可以賺多少錢,
他們如何包裝CDO成為更恐怖的合成CDO,
Mark因此受不了怒罵了他,
但他卻笑著回:
『不如你告訴我你有多少錢,我也告訴你我有多少』!
How ironic!。
之後早晨大夥離開拉斯維加斯時,
導演還刻意的演出那位經紀人坐上豪華轎車,
而其他人只能在一旁招攬計程車。
當然最終主角們對了,市場崩盤了,
也給了金融業教訓,但就如同電影最後說的,
現在這些換湯不換藥的CDO又再次上市了。
【他拍出了最該相信的機構,卻似乎是最不能相信的】
Mark與他的同伴為了想瞭解這些垃圾商品到底如何評價成優質商品,
而找上了S&P信評機構,
而S&P裡戴墨鏡(?)的女士被他們逼急了,
竟然說出:「如果我不給這些垃圾產品好的評價,
他們就會捨棄我們去找別家信評機構」!!!
當時除了Mark傻了,
在場觀看這部電影的我們也都傻了,
從未想過代表公信力的信評機構,
為了利益也與市場勾結。
【他拍出了先知是孤獨的,和那份等待的煎熬】
最明顯的就是Dr. Burry,從一開始就被人不看好,
一次又一次地到白板前面更新他的虧損,
一次又一次的收到投資人寄來的信想贖回資金,
一次又一次的咆嘯、沮喪、藉由打鼓紓壓,
甚至拒絕投資人贖回資金,
到最後終於將白板的獲利改成400%以上。
還有Mark團隊在期間幾乎要放棄了,
但卻開始實地走訪市場,
發現房貸業者根本不管貸款者的信用如何就隨意借貸(才會那麼多次貸),
發現連鋼管舞女郎都有4間house加一間condo,
發現金融商品根本就是一堆爛魚,
因而堅持持有對賭做空的商品。
甚至在最後,次貸剛開始崩盤時,
他們商品的價值還是持平
(我猜這swap有點類似選擇權概念,
一開始價值沒什麼變,
之後會大幅飆升),
老實說到這邊要是我也已經投降了,
但他們能撐那麼久真是….。
【他拍出了這些人對金融業的又愛又恨】
電影有一幕,Mark的老婆在電話裡對他說:
「Mark, you hate your job!」
Mark吼回去: 「No, I love my job!!」
這一幕真正的感同身受阿~~~
在金融業第一線當研究員好幾年,
常常對我的工作又愛又恨,
恨的是它的步調,
它的戰戰兢兢,
它的利益/績效永遠放在第一,
愛的是,在這個市場上,
每天/每分/每秒都在觀察、學習新的東西,
每天都有新的發現,
而無論這些發現最後看來正確與否,
都是一堂珍貴的課程。
然而,印象很深刻的是布萊德彼特對那兩個車庫小夥子講的,
「你們知道如果我們賭贏了代表什麼嗎?
美國的經濟將會瓦解,上百萬人失業,
我看不出這有什麼值得慶祝的。」
最後,Mark也問他的partner,
是不是他獲利了結,
拿下這份財富,他就和那些他討厭的金融業一樣了?
我想,成功若踐踏在別人的失敗上是怎麼也開心不來的事,
不過,這和它們的投資決策正確是兩回事,
畢竟即使他們不這麼做,美國房地產還是會崩盤,
全球股市全球經濟還是會crash,
況且,他對抗的,是那群胡亂將金融商品包裝的金融機構。
我仍是覺得『投資』的本質並不是黑暗的,
就如同愛因斯坦說過:複利,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
『投資』,讓我們能透過研究觀察出市場趨勢,
跟隨著一些非常好的公司一起成長,甚至賺取獲利。
當然市場上一定還是有些非常黑心的金融商品,
而Dr. Burry洞察了這整件事,
所做的也不過就是好好研究而已。
因此重點還是在投資前,
是否願意為自己做些努力,
為自己的投資負責。
再來,在操作方面,
我想很少人能像主角們一樣,
從2005-2006年一路凹單到2008,
中間也出現明顯虧損,
且壓力非常之大,
這也透露『順勢操作』的重要性,
在基本面的底子背後,
順勢而為,或許較能減輕壓力,
也能增加效率。
最後,附上影片中令人省思的馬克吐溫名言: (圖) 共勉之~
(網頁資料版權所有。歡迎分享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及網址。)
作者: MadMac (Mac)   2016-02-01 22:12:00
看完這篇真想再看一遍!
作者: ppccfvy (手心手背心肝寶貝)   2016-02-01 22:21:00
印象最深刻的真的是信評機構那邊,連這都能造假,還有什麼可以相信
作者: joe74509 (joe)   2016-02-01 22:45:00
專業心得讚!
作者: heidihippie (嬉皮蒂蒂)   2016-02-01 23:37:00
專業好文推
作者: sherbet   2016-02-01 23:40:00
信評機構的話 讓我想到曾聽過類似的話 是會計師說:被我審核的公司就是付我錢的公司 那我該怎麼出審查意見?
作者: coward81 (S @pple)   2016-02-01 23:42:00
專業心得推
作者: lancho (lancho)   2016-02-01 23:43:00
專業心得文推!
作者: alexrules (湯德宗之友)   2016-02-01 23:53:00
必須推
作者: Dolce (April in Paris)   2016-02-02 00:23:00
專業心得文推!
作者: Murasakibara (十二樓的鋼琴貓)   2016-02-02 01:50:00
推專業
作者: bunnyer (lililala)   2016-02-02 06:48:00
Burry不是發現C.D.O.的問題,而是從公佈數據看到其中的隱憂
作者: kukoky1123 ( )   2016-02-02 09:00:00
推專業
作者: HGD1021 (棟棟)   2016-02-02 14:19:00
推!終於今天晚上要去看了~~
作者: jzbobby   2016-02-02 15:11:00
推!標準x爾跟穆x都去吃x
作者: yaisea (Naima)   2016-02-02 23:10:00
看過後真的覺得沉重和難過!謝謝這麼明瞭的說明!真的值得再看一次!!!
作者: waylonc (waylon)   2016-02-03 01:10:00
推專業心得
作者: freiheitkino (無)   2016-02-03 17:09:00
還有惠譽信評公司...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