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索爾之子】猶太人心中的痛

作者: plumlove12 (期待。你)   2016-01-21 19:23:01
新聞網址(有圖好讀版):
http://www.gs8.com.tw/News/Article/20160121005
若無法前往1944年的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就一定要來看看【索爾之子】
劇情介紹
索爾是納粹集中營的「清理員」,他與同伴們在一次次的清理任務中,
伺機尋找逃脫可能。一天,他親眼目睹原本死裡逃生的男孩又被殘酷賜
死,決定無論如何都要替男孩進行一場猶太安葬儀式,眼看自己的逃亡
計畫因此耽擱...
故事背景
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希特勒為了屠殺設立了許多集中營,德國的奧斯維辛
集中營屬於屠殺營,每天有數千名猶太人在此被殺害。1944年在奧斯維辛
集中營發生了歷史上唯一的一場武裝抗爭活動,在這個時候,索爾選擇了
另一種抗爭形式。電影透過這一個抗爭事件,帶領觀眾走著相同的路徑、
看著同樣想解脫的猶太人的一舉一動,雖然索爾也想逃脫,但這時更重要
的似乎是完成男孩的猶太安葬儀式,而自由抗爭與安葬儀式的關係...就讓
觀眾們到電影院慢慢地體會。
(圖:奧斯威辛集中營)
集中營是什麼?
集中營是一種類似監獄的大型拘留中心,在有限的空間內統一關押或隔離
異議份子、敵國公民、戰俘以及屬於某一特定種族、宗教或政治信仰團體
的成員。它與監獄最大的區別在於集中營中的人,由於具有某種特定的身
份,往往不經過法律判決即遭拘留,而且沒有確定的拘留期限。監獄是為
了懲罰犯罪而將相關人員關押於牢房中限制自由;集中營是出於政治的原
因而要求相關人員集中居住於特定區域,限制離開。
集中營的形式有很多種,可以單純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強迫勞動,而納粹
德國的集中營甚至進行種族滅絕式的屠殺。有些難民營也屬於事實上的集
中營,難民們由於不受歡迎而被拘留或隔離在難民營中,為了阻止進一步
的難民湧入,他們往往受到惡劣的對待。
納粹集中營
希特勒統治期間,納粹德國在其領土各處建立了大量集中營。這一做法最初
開始於1933年的國會大廈縱火案之後,以關押政治犯和反對納粹政權的人士
。由於在1930年代德國經常不經審判就對政治反對者和其他人員進行關押,
所以集中營在這一階段發展迅速。
(圖:鐵路的終點是奧斯威辛集中營,在當時是百萬人的生命終點)
奧斯威辛集中營/滅絕營
奧斯維辛集中營位於波蘭距克拉科夫西南60公里的小城,1940年4月27日,
由納粹德國親衛隊領導人希姆萊下令建造,是納粹德國時期建立最主要的
集中營和滅絕營。1942年1月20日舉行的萬湖會議通過「猶太人問題最終解
決方案」,透過滅絕營實行有系統的猶太人大屠殺行動,估計約有110萬人
在奧斯維辛集中營被殺,超過九成遇害人都是猶太人。
奧斯維辛集中營共有3個主要營區和39個小型的營地或工廠,最主要的目的
是進行殺害猶太人或是對其收容者進行極為嚴苛的工作、集體處決或是進行
不人道的人體實驗。
奧斯維辛集中營在1945年1月27日由蘇聯紅軍解放。1947年波蘭國會立法把
集中營改為紀念納粹大屠殺的國家博物館,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國
統治期間,犯下惡名昭彰罪行的歷史見證。197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奧
斯維辛集中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200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集中營命名
為「奧斯維辛-比克瑙 德國納粹集中和滅絕營」。
(圖:集中營中相當擁擠,床位很小,每個人都瘦得不成人形)
集中營生活
<篩選>
囚犯原本由卡車運往集中營,為了更快速的運送囚犯,1944年5月以後,
建立了鐵路直接抵達集中營。囚犯到了集中營之後,由醫生對其收容人
以種族、宗教、同性戀者等類別,再以及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作為
初步的篩選。(例如:一名健康的男性成人是否具有專業技能或是有可
能成為人體實驗的對象去區分)。大部分的猶太人、婦人、兒童、老人
或是被判斷為沒有價值的人,則會直接送往刑場或是毒氣室殺害。
經過初步篩選之後,收容人立即被剃去頭髮、消毒、拍照建立檔案,並
在收容人身上刺上編號藉以確認收容數量。而收容人的個人行李財物皆
被沒收,成為納粹德國的戰爭資源。經過篩選之後,收容人身上唯一財
物則是他們身上的囚服。最後依人種及性別被分送到不同的收容樓房,
囚服有分「政治犯」,「普通罪犯」、「外來移民」、「同性戀」和
「猶太人」的標記,以區分收容人之身分。
(圖:穿上囚服與編號後拍照建立檔案,記錄側面、正面及45度角)
<勞動>
第一種:體力勞動
勞動目的是消粍收容人的精力以使他們疲憊不堪。例如:做鋪設鐵路或
道路的工作,採砂石場和「處罰單位」也屬於這一類。在某些情況下,
收容人被要求在早上隨意地挖一個洞,而在下午填補同一個洞口,以及
做諸如此類沒有意義的工作如娛樂德國軍官。這些工作的唯一目的是消
耗收容人的精力。
第二種:技術勞動
那些具有專門的技術或是知識的人(例如:水電工、醫生、藥劑師等)
會被要求生產在戰爭進行中所需要的生產材料和必要的戰爭武器,如以
勞動力為目的的維修。這些有技術的人的待遇在處罰單位方面比工廠工
人的要好。
第三種:清理員
這類人專門處理毒氣室屍體,以及因營養不良或疾病等其他因素而瀕死
的收容人。他們的待遇比起前兩種人的要更好。
第四類:德國罪犯
這類人是最初到集中營的和後來進入集中營的德國罪犯,或是從位階最
高的德國人中挑選出來,作為工廠工頭以及集中營警衛。雖然他們有對
收容人施暴的權利,但受害者的數量並不多。
<醫療>
由於集中營內只有做人體實驗的「醫院」,所以收容人大多因病而死,
或被送往毒氣室以致命的毒氣殺死。
(圖:文中的毒氣室,一次可毒死數百人)
集中營的「清理員」的工作?
這些清理員是由納粹黨衛軍挑選的囚犯。他們的主要工作是把新來的囚犯
帶到毒氣室所在的建築,幫助囚犯們脫掉衣服,並把他們送進毒氣室裡。
他們會向囚犯說要帶去淋浴消毒,等到囚犯們脫了衣服後便放入毒氣。在
囚犯被毒死之後,他們負責焚化屍體,清理毒氣室。這些特遣隊員需要迅
速完成這一系列工作,因為下一批要被處決的猶太人已經在被送來的路上
了,他們的工作非常的折磨人。
奧斯威辛-比克瑙集中營就像是一個大規模殺人焚屍的工廠。據歷史學家們
估計,當時每天有數千名猶太人被屠殺。納粹黨對這些清理員的待遇相比
其他猶太人稍微寬鬆一些。他們可以再轉運猶太人的空檔自己找吃的,而
且還能在集中營內的特定區域裡享有一定的自由。通常每三到四個月這些
清理員們自己也會被納粹黨衛軍屠殺,因為納粹黨衛軍要確保所有參與見
證大屠殺的人都得死。
(圖:如山丘般的鞋堆,有各式各樣的鞋子,是當時猶太人入營時脫下來的)
集中營現況
「奧斯維辛-比克瑙 德國納粹集中和滅絕營」現為紀念納粹大屠殺的國家
博物館,入口處有服務中心,提供導覽資訊、導覽記錄片以及導覽耳機租借
服務。博物館的建築及內部設備幾乎都維持原樣,保留了許多當時遺留下的
物品,有囚犯入營時剪下的頭髮、行李、鞋子、衣服以及眼鏡等等,其數量
之多,讓人不敢相信這只是一小部分,可見當時有多少人在這裡死亡。
歐洲移民危機時,此集中營也被當作波蘭收留難民的庇護所之一,古今對照
下似乎有些諷刺,不變的是他們都渴望獲得自由。
(圖:衣服背後的紅色標記,是射擊的目標)
電影小細節
<索爾之子>
在此片中,Saul應該是指以色列聯合王國的第一代國王-掃羅王,而掃羅之子
則代表所有猶太人。
<印著紅十字的夾克>
紅十字是一個標的,當有人要逃走被發現時,納粹黨衛軍對著紅十字射擊的
準確度會更高,這記號也是電影鏡頭追隨的目標。
<猶太安葬儀式>
猶太人很重視安葬儀式,要土葬不能火化,需要"拉比"(主持儀式者)祈禱哀悼
並安葬。在電影中不單純只是儀式,具有更多的內涵在裡面,使得索爾心裡有
種非完成不可的使命。
小編聊聊
在看【索爾之子】之前,除了對片名有些疑惑之外,關於戰爭、屠殺的主題
或許會讓某些人覺得沉悶。以往這些屠殺、戰爭、滅族的事件都會穿插著一
些溫馨親情或是愛情的情節,但是導演沒有這麼做,這部片真實的呈現出當
時的集中營,或許大家可以體會看看<真實>的歷史,在那個充滿了恐懼與
憤怒、無奈的地方,內心還是存在著希望的。
導演在拍片前做了許多功課,包含了博物館的紀錄、當時的醫生、目擊者撰
寫的回憶錄等等,拍攝的角度、音樂也都謹慎的處理不搶戲,畫面沒有恐怖
的死亡慘況,但是能夠想像鏡頭之外發生了什麼事。
可想而知,【索爾之子】並不是沉悶的電影,他會讓觀眾們很想知道真實的
事件是什麼?那個看不清楚的鏡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聲音來自哪裡?相信
在看完電影之後的討論也會很精彩。
作者: wowwowpu (pupu)   2016-01-21 23:31:00
謝謝分享 推。
作者: yuishiro (培西)   2016-01-21 23:35:00
推!超想看這部
作者: mindy201 (人不負我‧我不負人)   2016-01-22 00:24:00
想看這部!
作者: claudia1419 (怎麼了...)   2016-01-22 08:05:00
這部大推
作者: leolarrel (真.粽子無雙)   2016-01-22 17:04:00
已經安排好時間要去看了,帶一包抽取衛生紙夠不夠?
作者: plumlove12 (期待。你)   2016-01-22 20:55:00
這要看樓上的哭點在哪兒囉~雖然很難,還是希望好片會有好票房><
作者: kinglong6158 (King)   2016-01-24 00:23:00
這部其實很難哭耶~ 影片很晃 淺焦鏡頭 容易暈大量的屍體 哭喊 與槍聲 反而容易有緊張的感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