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伍迪艾倫:《百老匯上空子彈》

作者: zamkao   2016-01-21 08:27:20
網誌圖文、註釋版:
http://blog.udn.com/linengreen/44207180
《百老匯上空子彈》:朝自戀的自己開槍
[心結] 生活總在操我
如果你是一位生活拮据、多年不得志、自命清高的編劇。某天你得到一個難得的機會,有
位黑幫大哥願意不惜血本,投資你手上一篇沒人願意投資,小眾的文藝舞台劇,將其送上
全國最華麗的舞台,條件是你必須讓大哥的情婦擔綱劇中重要角色,你會如何抉擇?
伍迪.艾倫(Woody Allen)1995年的作品《百老匯上空子彈》(Bullets Over Broadway
)陳述的正是這樣一個兩難處境。
自從舞台劇順利獲得金援,劇作家大衛(David)成天在劇場和各路優秀演員,以及完全
沒有表演天份的老大情婦奧莉芙(Olive)排戲。他每天都在詛咒自己,和同居多年的女
友宣告自己成了藝術界的娼妓。
工作之餘,大衛身邊有一群和他同樣落魄的藝術家,有的人滿口充斥對社會的不滿、對商
業化的不屑,還有對於自身從事藝文創作的優越感。
為何他們毫無成就,卻自戀不已?
§ 你真的愛自己嗎?
杜克大學行為經濟學教授丹.艾瑞利(Dan Ariely)在《不理性的力量》書中稱這種心理
現象為「工作付出效應」,具有以下四項特徵 :
1. 投入的努力會影響工作成果,還會改變我們自己,以及我們對成果的評價。
2. 更多的投入確實會產生更多的愛戀。
3. 我們對給的心血結晶評價過高的情況極為根深蒂固,以致會誤以為其他人也同樣偏
愛我的作品。
4. 雖然已極力投入,但若功敗垂成,我們就不會對那件事產生太大的依戀。
艾瑞利舉了一個例子,最早食品公司研發出用一個步驟就能製作出麵包的料理粉,本著高
度便利的優勢,卻不被消費者所青睞。通過心理學和行銷專家的檢討,發現過份便利造成
消費者對產品缺乏自我認同,因此食品公司更改配方,讓消費者在製作過程中需要付出一
點額外的勞力,這才解決了銷售方面的困境。
換言之,大衛等藝術家們,他們自認懷才不遇,可實際上他們很可能並非如自己所認定的
那般才華洋溢。他們平庸而不自知,卻陷在對自己過高的評價和付出努力所帶來的自我感
動中。
所以有時我們表面上以為在堅持夢想,實際上可能是盲目而頑固的在自我欺騙。我們以為
在做自己,實際上是沉溺於自慰般的感動。
§ 放下手上的獎盃,才能看清雙手的掌紋
正如伍迪.艾倫於2013年《藍色茉莉》(Blue Jasmine)的劇本摘要中,自陳作品的中心
思想在於揭示「人們往往刻意忽視生活的殘酷與現實」 的消極心態。
當大衛萌生辭退工作的念頭,拒絕任何對於想要左右這齣戲偏離原意的惡勢力,奧莉芙身
邊那位連小學都沒畢業的保鏢奇奇(Cheech),他屢屢在排練中提出意見,結果每個意見
都確實點出大衛劇本中的盲點。大衛慢慢了解,眼前這位貌似莽撞而粗鄙的黑幫殺手,具
有比他高出不知多少倍的天賦。漸漸地,大衛越來越仰賴奇奇的意見,直至整部戲幾乎成
了兩人的共同創作。
戲上演了,在美國各地皆獲得前所未有的好評,觀眾、演員和劇評家都把大衛視為新世代
的偉大編劇。當眾人的讚賞聲越發熱烈,大衛的內心越發沈重,懷著欺世盜名的罪惡感,
以及對自身能力的失落感,臉上的笑容隨之僵化在每一個華麗的社交場合,他一方面是會
場的焦點,另一方面又體認到自己形同外來者──這些成功根本不屬於他原始的作品,他
真正的能力。
因為演出之故,大衛和飾演女主角的海倫(Helen)有了私情,他問海倫:「你愛的是我
,還是我的才華?」面對自己的女友,他也問了類似的問題:「如果我沒有才華,妳還會
不會愛我?」
對大衛而言,幻想的破滅倒不見得是件壞事。正因為體悟到了自身的平庸,大衛才能清醒
的面對自己,重新認識真正的自己。
《藍色茉莉》中的賈思敏(Jasmine)選擇逃避,《百老匯上空子彈》中的大衛則選擇堅
強面對。尤其在知悉奇奇為了作品的完美性,將那位以拙劣演技不斷傷害演出的奧莉芙殺
害後,大衛內心的良善喚醒了他做為人,而不是做為一位藝術家。
§ 回歸素樸的美麗
儘管奇奇的才華比自己高,大衛最終選擇當一位好人,勝過當一位藝術家。正如他的女友
愛倫(Ellen)對他說的心底話,「她愛血肉之軀的大衛,勝過藝術家大衛。」
愛倫的話點出了愛情的某種矛盾,大衛和海倫出軌,在於海倫是優秀的演員,能夠在藝術
上跟大衛對話,甚至給大衛指引。可是海倫的人生奉獻給了事業,她欣賞大衛的才華,被
大衛吸引,但大衛清楚吸引他的是奇奇帶來的燦爛幻影。反而在藝術方面並不契合,純粹
愛著大衛的女友愛倫,她才有足夠的胸襟包容大衛的一切,即使平庸,即使失敗。
反過來看,大衛何嘗不是如此,即使海倫如何美麗動人,那個人永遠不會愛上完整的自己
。唯有在「平凡」的愛倫面前,大衛才能成為某個人心中的唯一,一位永遠不凡的劇作家

§ 子彈橫飛無礙幸福之路
人生在世,幸福本身就是生活的目的。我們不須要特地去追問「為什麼要追求幸福」的問
題,因為這是所有人都要從事的真理。但我們須要了解我們所追求的目的,以便尋求實現
的方法,訴諸行動。
當我們反思自身,無論他人做了什麼抉擇,我們都必須做出一個屬於我們,一條開展在我
們眼前的道路,但無論我們選擇什麼職業,或以某項活動為我們人生的職志,都是為了換
取幸福。有些人像海倫,一位優異的演員,一生矢志於演藝事業;有些人像奇奇,為達目
的可以不擇手段,視人命如草芥。
我相信大衛還會寫下去,即使一輩子都沒法像奇奇,僅憑靈光一閃便能寫出曠世鉅作。但
這無礙於大衛對幸福的追求,他已經找到屬於自己的朝聖之路,卸下不切實際的自戀,跳
脫其他藝術家朋友給自己設下的囹圄。
有些人像大衛,他掙扎、妥協、謀求改變,然後在這中間受到自己思緒反覆變動的折磨。
表面上他最終對創作讓步,從藝術之夢甦醒,可就在承認生活的種種恐懼之際,方能極其
勇敢的面對自己內心更大的渴望,進而成為真正的自己,擁抱完整的愛情。
通過大衛的視野,伍迪.艾倫又一次警醒人們對自身的盲目。比起《藍色茉莉》,《百老
匯上空子彈》的故事更顯光明:我們若能認清自己,了解內心真正的企求,放下對外在價
值的盲目信仰,真正的幸福自然會在平凡的歲月裡,成就所有的不凡。
[解語] 無論大小,每顆星星都有屬於自己的光。
網誌圖文、註釋版:
http://blog.udn.com/linengreen/44207180
作者: qazxswptt (...)   2016-01-21 09:37:00
他還是中前期作品好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