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請問小王子適合五歲以下的小朋友嗎?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15-10-28 11:55:21
※ 引述《azer (中台禪寺的功德箱比人多)》之銘言:
: 最近有計畫要去電影院看這片
: 不過太座要我先上來找找看是否適合五歲以下的小朋友觀看
: 不好意思 爬文之後沒找到答案
: 想請問各位看過的朋友們
: 適合嗎? 謝謝
前篇推文對「五歲小孩上電影院」看來有許多恐懼。我想,問題未必是五歲小孩,而只是吵不吵而已。另一個次要的問題,則是五歲小孩適合看什麼。就先從「五歲小孩適合看什麼」談起吧。
我自己 1976 年底生,我媽就帶我看過很多首輪電影,包括
《帝國大反擊》(1980):幼稚園小朋友幾乎每個都有去看,大班的甚至有人還看過《星際大戰》,什麼原力平衡不太懂都沒關係,看模型飛機飛來飛去火樹銀花就很開心,紅到夜市裡都會賣閃亮閃亮的頭盔裝飾。這片對小朋友來說唯一有點黑暗的地方是最後某主角被斷手。
《超人第二集》(1980):有電話亭、會飛、有漂亮的水晶城,就看得很過癮,也隱約知道人都有兩面的初始概念,還有可以為了對方放棄些東西的愛情。這片唯一讓我比較緊張的,是那三個壞蛋有點太嚇人,尤其那個女壞蛋讓我想到幼稚園老師 XD
《法櫃奇兵》(1981):知道了考古學與神話,知道世界很大有不同的生活、衣著與市集,看印第安那一支鞭子可以解決一切津津有味,能穿西裝與牛仔裝能教書也能打,是我在馬蓋先之前的全能偶像。這部唯一讓我有點害怕的地方,是片尾法櫃發功時把一些納粹的臉給融化了...
《火戰車》(1981):一群大男生好愛跑步,可以跑海灘、跑夕陽、跑廣大的校園與草地(長大才知道是極盡奢華的劍橋學院),跑步有贏有輸有汗水有歡樂,就是幼稚園小朋友看了也振奮。這部唯一勾起我一點陰影的地方,是為什麼那個黑頭髮的大哥哥對大家沒那麼友善,許多人對他也帶著敵意。
《戰火浮生錄》(1981):從這片認識了好多種藝術家,指揮家、作曲家、聲樂家、舞台演員、行進樂隊、芭蕾舞者,包括男生也可以跳芭蕾更是我的性別成長重要一課,而且我第一次發現電影或故事也可以多線穿插交會,並非只有一組主角,而且在這我第一次看的二次大戰電影中,英德法美諸國人就都是平等的;長大後看德國人在一部部好萊塢二戰片中被醜化,也都先打好預防針了。
接下去上小學,課業繁忙沒那麼多時間看電影了,不過還是有
《飛躍蘇聯》(1985):認真來看兩個舞蹈家,兩種膚色兩種身段兩種想法(國中才知道那叫「意識型態」)每天吵架,不過連吵架都用舞蹈來吵,信手拈來都是舞蹈,最後還有驚險的大逃亡,刺激有趣。本片唯一讓我疑惑的地方是,那個女朋友看起來好傻,長大才知道這是老電影中女性普遍被塑造的洋娃娃形象。
《回到未來》(1985):除了雷雨交加下畫出兩道閃電的時光跑車,還有瘋狂博士、滑板男孩、瘦皮猴爸爸、美女媽媽、技安一般的畢福... 這種歡樂電影小學生或幼稚園生應該普遍都能看吧?近年這種沒有年齡壁壘的歡樂片真的越來越少了...
《007 雷霆殺機》(1985):很幸運地在羅傑摩爾手上 007也走歡樂風,這集有帥氣女打仔 Grace Jones、有天才兒童 Christopher Walken 、有滑雪追逐、有蛙人潛水、有礦坑脫逃、有女上男下,最棒的是還爬上金門大橋鋼纜上對決,007 未必要像丹尼爾這樣嚴肅,小學生就是要驚險爽快。
《狗臉的歲月》(1985):第一次看主角年齡與自己相仿的電影,並不知道為什麼小男孩被送走了,但這裡叔叔阿姨哥哥姐姐都好可愛,尤其瑞典小男生毫不避諱性啟蒙,有一起打拳卻偷偷纏胸部的好兄弟,還時時跑去畫室屋頂偷看裸體模特兒,這些忐忑的好奇心會危及一些友情,但最後總是要修補這友情。
《教會》(1986):第一次看無聲互動多於有聲台詞的電影,從吹笛開始認識異文化交流,還有悔過、贖罪、信仰,背後好多老人都在談陰謀(長大才知道那是歐洲的傳教士與殖民帝國),在村落的兩個男人認真工作,與村民們堅定地手牽手站在一起,死也不怕。
《希望與榮耀》(1987):第二次看主角年齡與自己相仿的電影,從小孩眼光看二次大戰空襲,學校被炸自己好開心、外國大兵來了姊姊好開心、空襲完好多彈片寶藏、鄰居女孩無家可歸好想趁機去安慰她、迫降的德軍飛行員帥氣有魅力、疏散到鄉下過田園生活每天游泳去。
《午夜狂奔》(1988):第一部警匪片,也是第一次看介於黑白之間的主角。可以看痞子警探 Robert De Niro 偷拐搶騙樣樣來,也可以看他與賞金俘虜一路鬥嘴。不過調性一路從輕鬆轉為憂傷,還讓小女孩看到了父母不為人道的辛酸,最後當然還是收在圓滿的惺惺相惜與都市神話。小學生,總有一天要開始認識神祕的大人。
回到大家更在意的議題「五歲小孩不適合進電影院」,基於我自己看這麼多片的經驗,我可以很驕傲地告訴大家:從四歲多以來我從來沒在電影院吵鬧過。當然這需要父母很多的事前準備與培養,包括先在家裡學著看錄影帶(錄放影機進入台灣好像也是 1980 左右的事?),知道「電影」是什麼東西,習慣了才不會突然被嚇到;也包括先帶去看些兒童劇團,知道在劇院看表演是怎麼一回事,知道好寶寶在劇院要守什麼規矩。
然後就是預演劇院禮儀,先從看兒童劇場都不說話開始,在家裡看錄影帶也試著玩「不說話」遊戲,只有想尿尿時要湊在耳邊小小聲說。習慣了,進了真的電影院自然駕輕就熟,何況我印象中那年代電影院講話的聲音還不少,只是我知道我如果比大人還乖就是好寶寶、是小大人,很有成就感。
當然,帶小孩進電影院進音樂廳進劇院,還是會有風險的,譬如普遍級電影也說不定突然出現個嚇人畫面把小孩嚇哭,這就看這個社會有沒有包容小朋友成長的容受力了。小朋友不要影響別人的終極做法當然是一直關在家,而只要出門見市面就事事都有第一次,一定都會出錯誤。譬如小朋友剛開始戒尿布時,穿著內褲出門也常常找不到近處的廁所,總不免會出個幾次尿在草地上的錯誤,就看旁人是否願意忍受。
同樣,在歐美的音樂廳歌劇院,他們也設了最低入場年齡,譬如四歲,那就是所有四歲小孩都能開始進場練習音樂生活,爸媽當然會先給他們做足準備,但如果有意外發生了哭了起來,頂多也是馬上由前台服務人員引導到觀眾休息廳安撫安撫,並不會千夫所指。因為每一個人都曾經長大、都曾經從家裡走向社會、都曾經在社會上一路試誤學習,所以大家帶著笑容惠予理解和包容;不能包容的,就直接明文規定,譬如未滿四歲就不准進劇院,就是說清楚不接受 1-3歲小朋友來試誤。
那麼我們台灣的電影院呢?真要說不准誰進來或判定誰「不適合」進來,也是有明文規定的,那就是電影分級制度:
普遍級/G(簡稱「普」級):一般觀眾皆可觀賞。
保護級/P(簡稱「護」級):未滿六歲之兒童不得觀賞,六歲以上十二歲未滿之兒童須父母、師長或成年親友陪伴輔導觀賞。
輔導級/PG(簡稱「輔」級):未滿十二歲之兒童不得觀賞。十二歲以上未滿十八歲之兒童須父母、師長或成年親友陪伴輔導觀賞。
限制級/R(簡稱「限」級):未滿十八歲之人不得觀賞。
而五歲小孩,就是「一般觀眾」之一,遇到普遍級電影「皆可觀賞」,明文規定。因此問題絕不是出在五歲小孩,而是家長有沒有替五歲小孩準備好;受到干擾的影迷們該批的是不認真把觀影當教育一部分的家長,而不是把「五歲小孩」一體打為為「不適合電影院」。而如果家長做到了準備,但意外還是發生了,我想我們這個社會還是稍微給予一點寬容吧,不然我們的「少子化」社會只是雪上加霜而已。
我個人從四歲多開始上電影院的經驗是:適當的電影,可以透過眼花撩亂的動態娛樂,為小朋友在課本之外打開一扇窗子,把許多新知識與成長概念很順口地吸收下去;尤其在台灣的保守年代(現在就前衛開放了嗎?也未必),外國電影可以把一些在台灣教育中仍避諱不提的(譬如性教育與感情教育,前者有平權團體在推廣,後者到現在都幾乎沒人提)事情給帶進來,引發意想不到的刺激。當然這些刺激能否真的幫助小孩成長,還有賴家長看完電影後一起細細回味討論。
不過什麼電影才「適當」呢?大體上我認為訊息正面的電影都不錯,劇情節奏清楚而輕鬆的電影更能吸引小朋友,而嚴重的血腥暴力與性剝削當然不適當。不過我前面的童年觀影例子中也在普遍級電影中看見一些意外的嚇人鏡頭,這個在分級制度下防不勝防,只能當作是個做足準備仍須面對的冒險了,畢竟人生哪天不在冒險呢?
然而,在這個「黑暗寫實」當道的年代,連蝙蝠俠與超人都有點兒童不宜了,那到底現在的五歲小孩適合看什麼電影呢?我現在想到的只有一些專門為兒童拍的電影,譬如《巧虎與小白鯨的大冒險》、《湯瑪士小火車》系列、《海綿寶寶系列》、《笑笑羊大電影》等等,都是動畫。而現在連《潘恩:航向夢幻島》都被認為有點黑暗暴力、《嚕嚕咪漫遊蔚藍海岸》都被認為太過成人、《小王子》也被視為小孩子看不懂,彷彿這年頭連漫畫改編與動畫電影都是拍給成人看的... 大家說說看,還有什麼電影適合當代的五歲小孩當「電影入門課」呢?
作者: Touber (謝謝你9527~~)   2015-10-28 12:01:00
太強了,你光4歲那年進電影院的次數就勝過我30歲前的了。
作者: bluemei (我是白目國中生)   2015-10-28 12:18:00
好羨慕 我高中以前只去過三次電影院
作者: pauljet (噴射機)   2015-10-28 12:27:00
台灣戲院沒有觀眾休息廳這種設施歐美好何不去歐美養育小孩?海綿寶寶 巧虎都很適合台灣這種落後設備真是對不起您的小孩子們了
作者: wadapter (唉唷喴呀)   2015-10-28 15:14:00
太厲害了,居然還記得4,5歲發生的事
作者: arlun ( 風吹雪無痕)   2015-10-28 15:15:00
其實在ptt講那麼多 大多數會帶小孩的父母去看電影的也不一定會上ptt 充其量也只是版友發發牢騷罷了反正這種類型的片子幾乎都有分原文版和中文版 真的怕被吵到 只好去看原文版囉
作者: hooniya (hooniya)   2015-10-28 15:48:00
我五歲時跟家人去看闔家觀賞的某片,因為太吵被我姊呼巴掌後來都是爸爸在家顧我,媽媽帶哥哥姊姊去電影院,直到小六原po太厲害居然能如此自制
作者: madonhwa (madonhwa)   2015-10-28 19:06:00
適不適合真的要看小孩自己和家庭的養成,有的小孩早慧其實不要小看他們了,觀影的禮儀也是大人教的。當然影片素材更為重要,我如果要帶小孩看電影通常自己會先看過,確定內容適不適合(或是我喜歡到可以看兩遍以上哈哈)有時甚至需要先導讀一下。然後跟樓上幾位鄉民一起同聲讚嘆你從小就絕佳的記憶力!
作者: sleepyrat (sleepyrat)   2015-10-28 19:33:00
小時候都是進場睡覺,散場尿尿,演什麼都忘掉,唯一有印象的,只剩007在太空站的無重力愛愛~~~
作者: preppie (Puti tai nobiu)   2015-10-28 21:22:00
照你的意思,嬰兒也可以帶進戲院看普遍級電影呀!問題是適合嗎?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15-10-28 21:52:00
那以下我就不修文了。關於適當性問題,請參考本文倒數三段。
作者: sleepyrat (sleepyrat)   2015-10-28 22:13:00
之前有戲院試辦"親子場(?)",讓家長推嬰兒車進場看電影
作者: lopoko (不滅修羅)   2015-10-29 09:58:00
嬰兒跟四五歲的小孩根本不同生物,樓樓上有事嗎?
作者: irenes (我是來告別的)   2015-10-29 13:03:00
我只記得六歲以後看的電影 ,你記憶也太好
作者: dreamyello (昔時)   2015-10-30 02:39:00
一個小孩可以吵幾十個人看電影 看要賠他們錢嗎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15-10-30 02:53:00
不要只在這裡說,你真想要賠,就過去跟他們家長要
作者: irinonozomi (某入)   2015-10-30 09:52:00
感情教育只有看到大學有開愛情心理學
作者: sharkimage (生日那天的甜蜜 ~知道效m)   2015-10-30 22:34:00
我兒子三歲半開始看電影 進場前有用繪本先告知他他看了三場電影 都安靜到電影結束 旁邊的姐姐會稱讚他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