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阿罩霧風雲Ⅱ:落子》Part2

作者: lupins (〈仙黛逸蹤‧八式問劍〉)   2015-09-28 21:50:38
 □ 「一天下,兩林家」之霧峰林家(林朝琛 林資鏗 林正亨,附林資修)
                       
   頂厝 林文欽-----林獻堂(朝琛)-林攀龍、林猶龍
             1881-1956 
   下厝 林文察(兄)--林朝棟-----林祖密(資鏗)-林正亨、林雙盼
             1851-1904    1878-1925  1915-1950
      林文明(弟)--林朝選-----林幼春(資修)
                      1880-1939
 今年是乙未年,清國割讓臺灣120週年;同時也是西來庵事件100週年。
 《阿罩霧風雲Ⅱ:落子》就從乙未(1895)開始敘述霧峰林家下厝、頂厝的故事,
 下厝在林文察時憑藉武功崛起,頂厝林文欽在割臺之前即取得舉人身分,
 下集選擇林祖密、林正亨父子以及林獻堂為故事主角,
 片頭一開始的動畫,藉樹木茁長、開枝散葉比喻林家,
 也代表這個家族的勢力拓展,動態地呈現其生命力,
 從清帝國到日本帝國、中華民國--
  林獻堂 清帝國→日本帝國(籍民)→戰後中華民國(?) 病逝日本
  林祖密 清帝國→日本帝國(退籍)→中華民國      死於直系軍閥之手
  林正亨 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為中國國民黨槍決
 他們對所屬的國籍身分或文化認同的變化,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個人覺得這也是製作團隊藉本片想說的重點之一,
 故事來到最後,提到林獻堂次子林猶龍猝死時,
 畫面上那凋零枯槁的樹木,是否也象徵著家族榮光不再?
 比起前集,下集中有許多寓意、意象或畫面,其實很值得玩味。
 許多畫面中的人物乍看動作定格,其實是情緒定格,
 在導演喊卡之前,演員必須維持情緒的強度
 (引用自戲劇指導的解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G3eBmQqhDU)
 人物呈現出來的情緒張力十足,
 彷彿凍結的歷史場景,觀眾反而更能聚焦在人物當下的情感,
 前集裡,有些畫面給人一種宛如蠟像館巡禮般的set感覺,
 這種感覺在下集裡較不明顯,演員情緒更飽滿,
 除了藉由史料試圖還原當時的歷史情境、人物心境之外,
 導演也在畫面安排、演員動作中試圖傳達一些想法,
 含蓄的旁白藏著言外之意,影像呈現的人、事、物也有著畫外之音。
 以下先從領臺後的日軍將領,進入阿罩霧林家宮保第開始,談一點點小心得。
 
□ 「宮保第(キュウ ホ テイ)」與大花廳
 與純旁白的前集不同,
 下集裡穿插了幾段對白,第一句就是出自日本人口中的「宮保第」。
 其實,畫面上已有「宮保第」牌匾的特寫,
 為什麼還特地讓日本將領唸出這三個漢字呢?
 進入林家後,日本將領站立在大花廳的戲臺上,
 一副來此收繳林家槍械的高姿態,
 四下張望之後,他卻蹲下身來細瞧著戲臺邊的麒麟木雕,
 是日本人驚異於林家在鼎盛時期建立的大花廳竟如此精雕細琢?
 抑或是導演藉著他的目光投注於建築的細部,也引導觀眾欣賞傳統建築之美?
 (戲臺的麒麟:http://blog.yam.com/sware1786/article/31329416)
 同樣場景、不同的統治者,
 1949年大撤退來臺的國民政府軍入住林家,
 一羣無所事事的軍人在戲臺前曬辣椒和大白菜、下棋、伏地挺身、看書,
 旁白淡淡地道出那個時代的艱困--
 沒有柴火就拆戲臺木板來燒;經歷了殖民統治,如今是大花廳最淒涼的時刻。
 長廊窗花之後,是宅第主人林正亨、林獻堂的默然無語,
 
 而下棋的軍人突然回頭,投來犀利的注視:此刻,誰是主?誰是客?
□ 姪與叔--林祖密與林獻堂
 林獻堂後來選擇入籍日本,並獲總督府頒發紳章(用以籠絡臺灣仕紳),
 看似榮耀,但環伺在他身旁的盡是日本警察、當地保正,
 當林獻堂居中,眾人陸續入座準備合照時,
 除了林獻堂目光平視,其他人看的方向都不盡相同:http://imgur.com/LMGKcmA
 旁白:獻堂注定被禁錮在日本的殖民主義中。
    (以下引用之旁白均為大意摘要)
 彷彿感受到被囚禁、隔絕的無助,從此必須與各懷異心的日本人、台灣人周旋。
 至於飾演中、老年林獻堂的陳紹麒氣質很好,光看就很舒服的一位演員XD
 他的動作一向輕緩柔和,
 連最激動的痛殤也是相當地壓抑,
 林獻堂的溫和內斂似乎就表現在這細微的動作、眼神裡。
 而隨父親林朝棟內渡中國的林祖密,則在廈門鼓浪嶼發展自己的勢力,
 演員林睦宸本人很靦覥,在劇中卻將曾祖父的霸氣、野心表現得很好,
 (幕後花絮:林家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5MbRa7lcD4)
 
 很喜歡他滿懷雄心地俯身看向槍砲設計圖,隨即目光微抬露出滿意的微笑,
 也喜歡他冷眼瞧著日本總督府推動的剪辮示範活動,
 
 對照著性格溫和的林獻堂已配合政策剪去髮辮,
 他放低身段卻抬眼望著日本人,透過通譯表示:不急,一兩年內便會剪去辮子。
 流露的自信與不馴,恰與林獻堂呈鮮明對比,
 更別說在福建一帶,他不惜與既得利益者的日方作對,
 身為廈門自治會會長,他以去毒社反鴉片的名義,
 對販售、吸食鴉片的人展開緝查與追捕的狠勁(http://imgur.com/4xBqISK)。
 正因為曾經意氣風發,
 後來投效孫文、為其建軍卻遭陳炯明排擠、剝奪軍隊武器,
 落到有志不得伸的境地令人嘆惋 http://imgur.com/uUwEajd
 
 最後為軍閥張毅帶兵乘夜襲擊、逮捕林祖密及其眷屬、公司事務員,
 屋宅被焚,公司被洗劫一空,
 不久,林祖密在荒山裡被槍殺。事後,其子林正熊曾揚言為父報仇。
 (臺灣日日新報1925年9月24日報導:http://imgur.com/qNpicrU)
 當年,林祖密的曾祖父林定邦死於庄頭械鬥,
 其祖林文察戰死於(太平天國)漳州之役,
 其父林朝棟以清法戰爭建功卻在乙未割臺後內渡。
 在動亂的時代圖一建功之機會而難求,
 為父報仇彷彿是這幾代人不斷重複的悲劇,
 在劇中,當槍響過後,林祖密戴上軍帽、理理衣裝,卸下重擔似地走出聚光燈下,
 他回到了青年時代,回到那張可能是在家鄉阿罩霧拍攝的寫真裡。
□ 西來庵事件
 今年正好是西來庵事件一百週年,
 (噍吧哖事件:http://foxtalk.blogspot.tw/2008/08/blog-post.html)
 平日常在幾個西來庵(舊址、遷移後新址)附近踅來踅去,
 偶爾也到當時的台南刑務所(http://imgur.com/yPhxVMK)逛新光三越,
 倒是不太清楚,1912-1914年間幾樁抗日事件謠傳都與林祖密有關。
 這裡難得讓林祖密對起事者之一羅俊講了一段台語,
 聽起來覺得有點生硬,
 不知是林睦宸自己說的?抑或另外找人幕後配音?
 「噍吧哖事時,日本人曾對其偵訊,
  他自承:『凡於臺灣有革命事件,必有余之名義在內焉。
  蔡清琳、羅福星事件,均稱與余林季商有關。諒必為利用余之名義耳。』
  林祖密與這幾起抗日事件的關係,今已無從確認,
  但這必然與其豪爽好客之盛名有關。
  在漳州時,報端即有人批評他年少氣盛,
  身邊經常『有勇數十名在側,類皆無賴之徒,頗令人側目。』
  這也反映了他在一般民眾心目中,是處於與日本官方對抗的立場。」
                     --《穿越霧風到林家》,晨星出版
 補充一下,西來庵事件的幾位主謀剛好在一百年前的九月受絞刑。
  
□ 治警事件與文協左右分裂
 劇中提到的「八駿事件」(1922)之後,
 (八駿:林獻堂、楊吉臣、林幼春、甘得中、李崇禮、洪元煌、林月汀、王學潛
  當時臺南謝家的謝星樓還特地寫了白話小說〈犬羊禍〉酸林獻堂、楊吉臣等人)
 
 就是1923年12月的「治警事件」(治安警察法違反事件)。
 很喜歡法庭這場戲(1924年),
 由於登場人物甚夥,為此,片中聚焦在幾位人物上--
 除了被告之一的林幼春、檢察官三好一八外,
          (那年代的檢察官服裝很古典XD http://imgur.com/VlTOn3U)
 還有一排名字沒打出來的被告們,
 (賴和、韓石泉、蔡惠如、蔡培火、蔣渭水、石煥長、林呈祿、鄭松筠、許嘉種等)
  彰化 臺南 台中清水 雲林北港 宜蘭  宜蘭 桃園大園 台中豐原 彰化
 陳逢源(臺南)手持《台灣民報》出庭(http://imgur.com/C01opRZ),
 (旁白:「『民』字被設計為出頭,代表人民要出頭」) 
 
 而身為秘書的葉榮鐘則坐在林獻堂左手邊(http://imgur.com/uOafS57),
      (鹿港)
 手持鋼筆、記事本,上半身微向前傾,維持著認真聆聽、記錄的姿勢,
 當法官宣布該組織僅屬非法結社,而不追究請願運動時,
 葉榮鐘收筆入左胸口袋的動作,明快地結束了這場氣氛緊張的戲,
    (覺得這幕很讚)
 由定格姿勢恢復到自然動作,整個節奏也變得輕快起來。
 這場戲的主角是林幼春的精彩答辯,林獻堂並沒有太多動作。
 比起來,文化協會的分裂這場戲比較單純,
 右派、左派壁壘分明地分為--
 
      林獻堂 林幼春
 蔡培火           連溫卿
 
 蔣渭水           某 A(王敏川?←演員名單有) 
 陳逢源           某 B
 (右)           (左)
 
 右派後來另組「台灣民眾黨」,左派則取得文協的主導權(=新文協)。
 當同志意見分歧,很火的蔡培火拍桌而起,
 眾人爭執起來(定格),
 林獻堂的獨立徘徊更顯得感傷(http://imgur.com/Z2GDgZi)。
 (林家廳堂上的對聯不錯:「斗酒縱觀廿一史,鑪香靜對十三經」
  google後發現是史可法寫的,難怪有既視感,以前應該在哪有讀過XD)
 P.S.之後,林獻堂便帶著兩個兒子去環遊世界,
 考察歐美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
 回臺後在《臺灣新民報》(前身為《臺灣民報》)發表了《環球遊記》。
 
□ 女性的在場
 從《阿罩霧風雲》上集到下集裡,林家的女性始終都在,
 不曾因為這段歷史的主角是男人而被略去不提。
 不論是上集中,帶著孩子移居阿罩霧的黃端娘、
 林朝棟之母林戴氏為兒子林文明之死,不斷上京控告、
 林家家運達於巔峰時,獻堂祖母羅太夫人的那場壽宴;
 下集裡,林祖密在鼓浪嶼建立人脈、勢力時,夫人始終陪伴在旁,
 林正亨從滇緬戰場回來後投靠妹妹雙盼,轉而認同中國共產黨理念,
 林正亨被國民黨槍決後,妻子沈保珠投奔新中國,成為臺灣共產黨謝雪紅的秘書。
 至於林獻堂的賢內助楊水心,更常陪伴在側,
 (林獻堂有《灌園先生日記》,楊水心也有寫日記:
  http://digiarch.sinica.edu.tw/content/subject/resource_content.jsp?id=5644)
 林獻堂常鼓勵家中女性積極參與公眾活動,
 如:林攀龍創辦的霧峰一新會,有為數不少的女性參與;
 
 而在始政紀念日慶賀會上(場景:台中公園湖心亭)
 林獻堂遭日本浪人當眾掌摑羞辱後,楊水心為丈夫處理瘀傷的這幕,
 以及1949年後赴日本東京治病的林獻堂,暌違六年再與妻子、女兒團圓時的歡喜,
 都可見到夫妻倆的深厚情感。
 
□ 戰場上的同鄉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
 15年前發表的《環球遊記》曾讚美過英、美二國,林獻堂為此登報道歉,
 (背景:林獻堂父子環遊世界的照片三幀)
 被迫在皇民奉公會上,發表鼓舞皇軍士氣的演講,
 在此幕之前,刻意以林獻堂教導孫子讀漢文教材第二課:
 「人有二手,一手五指,二手十指,指有節,能屈伸。」
 「能屈能伸」,林獻堂也只能以此說服自己去配合總督府政策吧?
 奉公會演講會與「陸軍特別志願兵」陳阿套君的出征,
 是被捲入戰爭的臺灣人民的悲哀吧!
 呼應著在滇緬戰場上相見的臺灣鄉親--
 這段結合了一些戰場影像資料,
 林正亨從屍體旁起身時,黑白的歷史影像很自然地轉換為實景色調,而不顯得突兀。
 為國軍而戰的林正亨,此時從已然斷氣的敵軍身上拿出日章旗,
 (這幕的動作不太連續,日章旗不知道是從哪裡拿出來的?)
 攤開一看,大字寫著「臺中師範學校」以及滿滿的鄉親祝福,
 諷刺的是,林正亨為國軍險些在戰場上送命,
 好不容易活下來,寫陳情信給曾與父親林祖密共事的蔣中正,
 希望為父親爭取應有的榮光,但沒有得到回應。
 而1942年之後,
 美軍對日本南進基地--臺灣的轟炸,
 導演也刻意地選用了一段美軍掃射臺灣的彩色影片(歷史影像),
 和電影本身融合得很好,乍看會以為是新拍攝的。
 當廣播中傳來天皇玉音放送(學校黑板寫著:戰敗,還能教學生什麼?),
 林家一家人和樂地來到屋外,望著外面雨勢稍歇的天際,
 雨霽,是否就代表即將看見晴空呢?
□ 三首歌曲
 下集裡演唱的幾首歌,除了本身代表的重要意義,
 也為定格式演出方式增添聲音演出--
 《台灣議會設置請願歌》(場景:東京,議會設置請願活動)
 (預告: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X68c5bGy2U)
  參與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的謝星樓(謝國文)寫的:
 
  「世界和平新紀元,歐風美雨,思想波欄,自由平等、重人權,
   警鐘敲動,強暴推翻,人類莫相殘,慶同歡。
   看、看、看,美麗台灣,看、看、看,崇高玉山。
   日華親善念在茲,民情壅塞,內外不知,孤懸千里遠西陲,
   西般施設,民意為基,議會設置宜,政無私,
   嘻、嘻、嘻、東方君子,嘻、嘻、嘻、熱血男子。
   神聖故鄉可愛哉,天然寶庫,香稻良材,先民血汗掙得來,
   生聚教訓,我們應該,整頓共安排,漫疑猜,
   開、開、開、荊棘草萊,開、開、開、文化人才。」
 《台灣自治歌》(場景:大花廳;霧峰一新會被警察臨檢中)
  治警事件中,蔡培火在監獄裡寫的:
 
  「蓬萊美島真可愛,祖先基業在,田園阮開樹阮栽,
   勞苦代過代,著理解,著理解,阮是開拓者,
   不是憨奴才,台灣全島快自治,公事阮掌才應該。
   玉山崇高蓋扶桑,我們意氣揚,通身熱烈愛鄉血,
   豈怕強權旺,誰阻擋,誰阻擋,齊起倡自治,
   同聲直標榜,百般義務咱都盡,自治權利應當享。」
  劇中刻意讓林家人對日本警察高聲唱著:
  「著理解,著理解,阮是開拓者,不是憨奴才」,
  不也是每個時代裡人民想對執政者怒吼的心聲?
 《中華民國國歌》(場景:陳炘與眾人齊聲練習演唱中)
 
  黃埔軍校訓詞,孫文寫的:
 
  「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以建民國,以進大同,咨爾多士,為民前鋒,
   夙夜匪懈,主義是從,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貫徹始終!」
  其實有經歷過在電影院立正、唱國歌的人,
  應該不太想在電影院裡聽到這首歌吧?
  旁白這時問得好:「三民主義,吾黨所宗。這個吾黨,是國民黨嗎?」
  還有人記得,當年國文課本裡是怎麼解釋「吾黨」的嗎?
  這段演出,大家的捲舌音都發得不錯,感覺不太像母語是閩南語的人XD
  
□ 漢奸檢舉與二二八事件
  
  國民政府接受臺灣沒多久,就展開全島漢奸大檢舉,
  日本時代的仕紳幾乎都來過這間情資室吧?
  名單有:
  林獻堂 林熊徵 林熊祥 許丙   陳炘  辜振甫? 簡朗山
      (  板橋林家   )(台中大甲)     (桃園)
  隨後,當林獻堂從議長選舉中被勸退後,
  旁白:「若不讓台灣人自治,又怎麼能得到台灣人的心?」
  1947年,陳儀暫緩實施地方選舉,再加上社會、經濟問題,
  關於二二八事件的爆發,
  旁白的說法是外省官員與人民之間引起的「官民衝突」(這說法算含蓄?)
  
  而霧峰林家也因為藏匿嚴家淦被民眾包圍。
  旁白:隱藏嚴家淦,是獻堂在衝突擴大之際,想要維護的一絲絲和平。
  劇中先後引用了蔣渭川、陳儀的兩段錄音放送,
  個人反而對蔣渭川安撫臺人的放送內容比較反感,
  他要大家把二二八事件的衝突「當作夢」一樣,今後要共同努力建設台灣,
  聽在現在的人耳中還是蠻難受的,
  政府不承認錯誤、還要被害者當作夢一般忘掉被打被殺的現實。
  所以,當林正亨向蔣渭川表示:適當的反抗才能達到改革政治的目的,
  個人內心相當讚賞與支持的,
 
  儘管明白抵抗必定付出代價,但不抵抗的下場又是如何呢?
  旁白:蔣渭川選擇相信陳儀的改革。
     但不久之後,蔣渭川便明白自己太過天真,
     他發電報想請國民政府不要派兵來鎮壓臺灣人,但蔣中正並沒有答應。
     警察衝進來開槍抓人,蔣渭川的女兒被誤殺,蔣渭川開始逃亡。
     陳儀在廣播中強調保護人民,國軍卻在街頭掃射人民。
     
  而當初歡迎國軍的臺灣仕紳,
  後來曾任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的陳炘以及林獻堂的一羣朋友們,
  均因二二八處委身分,以叛亂罪被逮捕。
  林獻堂在日記裡記下二十位「失蹤」的朋友(大概記得的有):
  宋斐如、林連宗、阮朝日、王添灯、林茂生、陳炘……
  後來證實其中十四位死亡(↑上述這幾位都被殺害)。
  
  輕唸著名字,壓抑的低泣聲,
  不見林獻堂的淚水,但看到這裡誰不痛心落淚呢?
□ 臺灣金融界的先驅--陳炘
  忍不住想提一下陳炘(生平簡介:http://goo.gl/EcROkJ)。
  陳炘在劇中的鏡頭雖然不多,
  畫面卻藏著一些與他相關的訊息,有注意到兩處:
  當大家忙著歡迎中華民國國軍第七十軍的到來時,
  陳炘認真地畫著白日旗,一旁的林獻堂正在寫聯文,
  紙張中間印著一行「台中州地主增產協力會」;
  林獻堂後來得知陳炘等一干友人均被殺害時,手中拿的那張照片,
  下方有「大東信託株式會社」幾個字,
  這是當時臺灣本土資本的信託機關(自稱「台灣唯一之信託機關」),
  
  1926年12月於吳子瑜家開創立大會,
  林獻堂為頭取(董事長),陳炘為專務取締役(總經理)。
  (http://cn.rti.org.tw/taiwan/TaiwanHistory.aspx?id=219&Month=2)
  (陳炘家屬一直在追討隨他「失蹤」而「失蹤」的家產:
   http://city.udn.com/54543/4544245)
  
□ 1949年之後……
  臺灣宣布戒嚴後,
  林獻堂以治療頭痛為由赴日本東京,楊水心為他整理行李時的依依難捨,
  捨不得走卻絕情地離開臺灣,至死再也沒有回到臺灣。
 
  他在東京的居處名為「遁樓」,一心想逃出國民政府的掌控吧?
  但逃離臺灣,是否又能尋到心中的淨土呢?
  「嫦娥一瞥終迴避,兩歲空過黑暗中。」(林獻堂〈中秋夜遁樓待月〉)
  待月,也是等待團圓,
  林獻堂往往只能藉報紙瞭解在臺親友的情況,
  不論是林正亨被槍決、他的次子林猶龍過世後的公祭消息,
  當他顫抖地拿著剪報,
  旁白:這是中華民國政府來臺後對台籍人士開的第一槍。(下略)
     朋友、親人陸續死亡,從二二八事件到白色恐怖,
     中華民國政府還要奪走多少人命?
  林獻堂也曾寄望在韓戰爆發之後,臺灣能為美國託管,
  但1951年中華民國政府與日本簽訂的和約,讓他的希望落空了。
  不久之後,他與妻、女在東京團聚,兩老這短暫的幸福,
  很快又因為次子猶龍的猝死而分離,但林獻堂仍然未返回臺灣。
  旁白:獻堂用無聲作抗議,宣布自我流放,
   
     流亡,是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回到他心中的理想國家。
  
  畫面停在林獻堂面對圍棋,卻將白子擱在棋枰外,不再落子入棋局,
  是無力可回天的慨嘆嗎?
  特寫帶到一旁的陶杯,杯身刻的是:
  「國家興亡 匹夫有責
      一九五五年八月九日
          輕井澤紀念」
  
  翌年九月八日,林獻堂逝世。
  
  最後以一段當年林獻堂移靈回臺,
  臺灣省主席嚴家淦及各界人士致路祭的新聞報導影片作結。
□ 林正亨  
  相較於林祖密、林獻堂,林正亨的部分較為片段,
  主要為1937年之後加入中華民國國軍,參與滇緬戰爭,
  從戰場返回後,思想轉為替被壓迫者(無產階級人民)反抗腐敗的壓迫者K,
  戰後,亦在臺灣從事地下活動,直到被捕。
  劇中沒有提到太多關於林正亨由國軍變共黨的心路歷程,
  他對自己所選擇的信念只在死前那聲「中國共產黨萬歲」,
  以及留給母親的一封遺書裡表現出來,
  畫外音:爸爸(林祖密)為民族苦難而犧牲,所以我也要盡應該盡的責任,
      一切要負責的人都肯吃苦、肯犧牲,這就是偉大與光榮。
  1949年5月20日宣布戒嚴後,白色恐怖時代由此開始,
  (戒嚴令直到1992年5月22日才解除)
  林正亨,是國民黨在此時期槍殺的第一個臺籍人士。
  很喜歡旁白的一段形容:
   他們不是勝利者,而是輸得起的行動者。
   他們不能改寫歷史,卻在歷史的長河裡,化成一道微光,
   讓人民在迷霧中看見方向。
  歷史常言不以成敗論英雄,
  若沒有行動又如何改變現況、創造歷史?
  呼應林獻堂那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行動,似乎是最簡單明瞭的注腳。
  「或憫其愚蒙,或視為叛逆,
   成敗一任天,犧牲何足惜。」--林獻堂
作者: nancy016   2015-09-29 00:12:00
紀錄片很少這麼細膩這麼好看,看完覺得好像沒念過台灣
作者: oaboy (歐A男孩)   2015-09-29 01:54:00
PUSH這部雖然拍的慢 但其實還有很多地方可以細細品味
作者: pipicaca (**)   2015-09-29 10:30:00
想看!
作者: jrchen (super god)   2015-09-29 11:26:00
請問沒看過第一集的話會不會看不懂第二集?
作者: turnsongyy (施搭搭)   2015-09-29 13:03:00
不會
作者: gking (GKING)   2015-09-29 14:10:00
沒有問題,我也是直接看第二集
作者: Kristine (Naung)   2015-09-29 17:32:00
作者: youreli (平安就是幸福)   2015-09-29 23:18:00
大推此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