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聖母峰》導引指南

作者: XXYXXY (movier XXY)   2015-09-20 20:01:45
【幕迷影評】電影知識 專欄分享
[冒險] 《聖母峰》(Everest)導引指南 -觀影前您必須知道的事實
by XXY
網頁版文章(有圖文解說):
http://www.movier.tw/post.php?SID=73619
「為什麼要爬聖母峰?」
「因為它就在那兒。」(Because It’s there.)
到底聖母峰有什麼樣的魅力?促使一群為山癡迷的人們為了她而失去性命?也許正如1924
年攀登聖母峰失蹤(註1)的英國登山家喬治馬洛里所言,因為山就在那兒。也正因為登
山運動滿足了人類挑戰極限的慾望,以及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挑戰聖母峰攻頂這個危險又
迷人的活動,每年參與攻頂的人總是絡繹不絕。截至今年(2015年)為止,回顧因攀登世
界屋脊而喪生的人數已超過250人,而於今年上映的《聖母峰》(Everest)便是以1996年
發生的山難為故事藍本。這起山難總共奪走了8條人命。
這起山難發生的來龍去脈已有許多相關著作紀錄,其中包括了「冒險顧問」(Adventure
Consultants)登頂隊裡的倖存者—「戶外」雜誌(Outdoor Magazine)記者喬恩克拉克
(Jon Krakauer)所著《聖母峰之死》(Into Thin Air)最為知名。雖然克拉克的《聖
母峰之死》一書最廣為人知,但內容被人認為十分偏頗,因此另一名山難倖存者—阿納托
利波克里夫(俄羅斯籍登山家,當年屬山痴(Mountain Madness)登頂隊成員)與G維斯
頓得偉(G. Weston DeWalt)合著的《攀登》(The Climb)反駁了克拉克的著作。此外
,當年台灣登頂隊的領隊—高銘和也著有《九死一生》一書紀錄了當年他在山上遭遇暴風
雪的過程,以及山痴登頂隊另一位女成員—Lene Gammelgaard所著作的《攀登高峰》(
Climb High)也記錄了這起山難事件。
然而,究竟當年發生了什麼事情,我想讀者們可以從許多實體書籍窺知一二,但對於這個
陌生的地區相信許多人也是非常不熟悉。尤其是各個山頂的相對位置,以及如何登山、電
影裡提到的基地營區到底在哪,就讓本篇內容為您整理吧!
(圖)
聖母峰位置圖(圖片來源:Google Earth整理)
聖母峰位於尼泊爾以及中國西藏的邊界,尼泊爾的東方,海拔約8,848公尺(2014年雪崩
事件發生後的測量高度),屬於喜馬拉雅山脈中的其中一個峰頂。若要提到聖母峰為世界
第一高峰,同屬喜馬拉雅山脈中的世界第四高峰,則是位於聖母峰東南方的洛子峰(
Lohotse),海拔約8,516公尺。而世界第二高峰的K2,則是位於中國與巴基斯坦邊界,海
拔約8,611公尺;第三高峰的干城章嘉峰(或稱金城章嘉峰,Kanchenjunga)則位於印度
與尼泊爾邊界,海拔約8,586公尺。
(圖)
聖母峰區域圖(圖片來源:Google Earth整理)
若要攀爬聖母峰,登山者可由15條攀爬路線攻頂。其中最普通也最多人攀爬的路線,便是
由尼泊爾方,聖母峰的西南側坤布冰河(Khumbu Glacier)坡面往上攀登。這種路線則被
稱之為「南面攀登路線」(South Col to the Balcony)。登山收費依據攀爬路線的不同
,價格高低不一。若選擇上述的「南面攀登路線」,收費大約為25,000元美金不等,人數
若達7人則有折扣,總共約70,000美金。登山申請為一次兩年為期限,若是取消也不會退
費。另外,根據尼泊爾的入山規定,必須年滿16歲才能進山,中國方面也規定18~60歲之
間的年齡限制。最常見的前往路線,登山客一般會搭乘小型飛機或直升機,抵達尼泊爾的
盧克拉(Lukla)機場,並從盧克拉登山口(也就是在電影中看到繫滿布條的吊橋)步行
通往聖母峰基地營的登山小徑。
聖母峰攀登路線簡介:(Alanarnette.com網站)
http://www.alanarnette.com/everest/everestsouthroutes.php
聖母峰攀登收費一覽簡介:(Alanarnette.com網站)
http://www.alanarnette.com/blog/2014/12/15/everest-2014-cost-climb-everest/
沿著登山小徑沿途可經過許多非常有特色的尼泊爾小鎮,在小徑的最北端則是一個名為高
樂雪(Gorak Shep)的小鎮,是在進入聖母峰登山區最後一個有永久建築的聚落。從高樂
雪再繼續沿著坤布冰河往西北方向前進約4公里,則可抵達海拔5,270公尺的聖母峰基地營
(Everest Base Camp)。事實上,聖母峰基地營更有兩處,分別位於聖母峰北側,即中
國西藏方,以及本文提到的聖母峰南側,即尼泊爾方。而南側的基地營是最熱門的據點,
營地內提供了各式各樣補給設施,同時也設立了遇難者紀念碑供人憑弔。
要從基地營攀攻聖母峰頂完整路程大約是10公里,一般所花費時間大約在6到9小時不等。
由於高低落差相當大,登山者並非一次性攀爬,而是需要經過長時間的體能訓練以及高度
適應,避免高山症或失溫、缺氧等危險。從基地營出發,經過坤布冰瀑(Khumbu Fall)
(也就是電影中需要行走鋁梯的地方)即可抵達位於海拔6,035公尺的一號營,再往上攀
登則依序抵達海拔6,474公尺的二號營以及海拔7,158公尺的三號營。而若要再往上攀登至
海拔7,906公尺的四號營,則越靠近所謂的海拔8,000公尺以上的「死亡區域」(Death
Zone),人體將開始不能離開氧氣瓶,任何暴露在外的皮膚在幾分鐘內開始壞死,其他生
理反應則出現嘔吐、頭痛、呼吸急促、心慌、眼花、嗜睡等症狀。
在坤布冰瀑行走鋁梯的實況:(攀登者頭戴GoPro攝影機拍攝影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oBJMGNSql4
(圖)
聖母峰頂區域西南側鳥瞰圖(圖片來源:Google Earth整理)
也因為四號營以上的死亡區域十分危險,若要攻頂便需要急上急下,三到四步停下調整呼
吸,同時更必須遵守「下午兩點原則」,即若是在下午兩點前無法攻頂,不管任何理由都
必須回頭下山。若從四號營往上攀登,登山者將進入非常有名的希拉瑞台階(Hillary
Step),是以1953年第一位攻頂成功的英國登山家艾德蒙希拉瑞(Edmund Percival
Hillary)之名命名。這個台階實為聖母峰頂東南側的一個帶狀斷崖,只有一條繩索安裝
在山壁上,因此每次只能一個人通行。也因此1996年5月10日當日如電影描述的情況,共
有包括「冒險顧問」登山隊、「山痴」登山隊、台灣登山隊以及印度登山隊,在希拉瑞台
階便開始塞車,導致「冒險顧問」登山隊在下山時延遲了時間,遇上了暴風雪。
(圖)
(左圖)「冒險顧問」登山隊在1996年5月10日下午1點攻頂前的照片(圖片來源:
expeterra.com)
(右圖)為「冒險顧問」登山隊及「山痴」登山隊在希拉瑞台階前發現登山繩脫落,重新
架設登山繩的情景(圖片來源:whelantrek.com)
(圖)
(1)「冒險顧問」登山隊在遭遇暴風雪後,抵達四號營內的倖存者們正利用無線電與外
界求救(圖片來源:國家地理雜誌)
(2)「冒險顧問」登山隊在下山時遭遇的「雪盲」現象(圖片來源:
joshimukard.wordpress.com)
(3)「冒險顧問」登山隊在攻頂前一刻的畫面(圖片來源:joshimukard.wordpress.com

這次的山難事故過程在電影《聖母峰》中有相當詳盡的描述,也因此沒有如過去登山為主
題的電影,有非常戲劇化的電影效果,缺少了高潮迭起的劇情實為可惜。但事實上登山的
實際情形便是如此,在登山的過程中經歷了挑戰,欣賞了沿途壯麗美景,在美景的背後隨
時可能風雲變色,這便是人類在大自然面前最真實又最殘酷的事實。
(圖)
「冒險顧問」登山隊在登山前的合影,在電影中也有出現。(圖片來源:
americaaguilera.com)
在這場山難事故中共有8名罹難者,包括了「冒險顧問」登山隊裡的日本女成員—難波康
子,在返回四號營的途中失溫,享年47歲;美國人道格韓森(Doug Hansen),在希拉瑞
台階上失足,享年46歲;紐西蘭領隊羅伯哈爾(Rob Hall),受困在南峰上無法救援而失
溫,享年35歲;前往救援的紐西蘭領隊安德魯哈里斯(Andy Harris)失蹤,推斷可能失
足掉落,享年31歲。所屬於「山痴」登山隊的美國領隊史考特費雪,則是在希拉瑞台階上
高山症發作失溫,享年40歲。另外,印度登山隊的三名成員:Tsewang Samanla、
Tsewang Paljor以及Dorje愚orup皆是下山的途中失溫。
值得一提的是,在喬恩克拉克所著的《聖母峰之死》中提到,台灣登山隊速度很慢,穿著
也非常怪異,拖累了「冒險顧問」及「山痴」兩隊速度。更在書中提到台灣成員陳玉男在
攻頂前一天的三號營因沒有穿釘鞋外出而失足掉落山溝,領隊高銘和還執意不撤離要攻頂
十分費解。在《聖母峰》電影中也有稍微提到有關台灣登山隊在事前準備不周的事情,如
在基地營才開始學如何用冰斧的情況。事實上,高銘和在2006年接受日本記者訪問時反駁
,克拉克的指責完全不正確,在於「冒險顧問」及「山痴」兩隊在希拉瑞台階上堵塞了31
人而避重就輕,克拉克本人也在登山時故意不多帶氧氣瓶,導致後續氧氣瓶不足,在暴風
雪發生時更丟著其他遇難隊員在外暴露而失溫死去,反而是克拉克指責的阿納托利來回奔
波救回了更多人。另外,「冒險顧問」及「山痴」兩隊花錢雇用了許多雪巴人幫忙負重,
克拉克責怪只帶了兩個雪巴人的台灣登山隊拖累登山進度,實為是莫須有且編撰居多。
而當年倖存的高銘和本人,則是在下山時風雲變色,頭燈損壞及氧氣瓶耗盡的情況下,在
南峰山壁附近獨自在零下60度的暴風雪裡硬撐了一個晚上才下山。同樣在南峰山壁附近的
「山痴」登山領隊史考特,則是陳屍在山壁旁,因此高銘和本人能夠存活算是令人不可思
議的奇蹟。
不論如何,人類對於大自然仍需抱持著尊敬又謙虛的心,並非執意貪心求勝。1996年山難
便是不遵守「下午兩點原則」加上超收登山人數的結果,導致了這場悲劇。台灣的高山環
境非常適合登山運動,但似乎卻欠缺了這方面的體育教育及山難救助體制。筆者的高中同
學便是四年前中山醫學大學張博崴山難的家屬,因此每每看到山難事件發生頗有感觸。姑
且不論當年博崴獨自登山導致意外的問題,在山難發生前後的我們是否更有效率的建立預
防及救難機制。在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的我們,台灣並不缺席,但對於爬山、登山以及敬山
這些事情,我們到底準備好了沒有?則是我們台灣人更需要思考的議題。
(圖)
電影演員及本尊比一比!(圖片來源:historyvshollywood.com)
(阿拉伯數字前備註R者,為真實本尊大頭照)
(1)羅伯哈爾(Rob Hall),「冒險顧問」登山領隊,由傑森克拉克(Jason Clarke)
所飾演
(2)史考特費雪(Scott Fischer),「山痴」登山領隊,由傑克葛倫霍(Jake
Gyllenhaal)所飾演
(3)阿納托利波克里夫(Anatoli Boukreev),「山痴」登山隊的俄羅斯籍領隊,由冰
島演員Ingvar Eggert Sigur繟son所飾演
(4)喬恩克拉克(Jon Krakauer),「冒險顧問」登山隊成員,戶外雜誌記者,《聖母
峰之死》作者,由麥可凱利(Michael Kelly)飾演
(5)珍哈爾(Jan Hall),羅伯哈爾之妻,由綺拉奈特莉(Keira Knightley)飾演
(6)貝克威瑟斯(Beck Weathers),「冒險顧問」登山隊成員,受困於四號營外奇蹟生
還,最終失去了雙手手指及鼻子,由喬許布洛林(Josh Brolin)飾演
(7)琵琪威瑟斯(Peach Weathers),貝克威瑟斯之妻,由羅蘋萊特(Robin Wright)
飾演
(8)安德魯哈里斯(Andy Harris),劇中又稱「哈洛德」(Harold),與羅伯受困於南
峰,最後失蹤,由馬丁韓德森(Martin Henderson)飾演
(9)蓋柯特(Guy Cotter),「冒險顧問」登山領隊,由山姆沃辛頓(Sam Worthington
)飾演
(10)道格韓森(Doug Hansen),「冒險顧問」登山隊成員,三度嘗試聖母峰攻頂,最
後在希拉瑞台階失足,由約翰霍克斯(John Hawkes)所飾演
(11)海倫威爾頓(Helen Wilton),「冒險顧問」登山隊基地營領班,由艾蜜莉華生(
Emily Watson)飾演
(12)卡洛琳醫生(Dr. Caroline Mackenzie),「冒險顧問」登山隊基地營醫生,由伊
莉莎白戴比吉(Elizabeth Debicki)飾演
(13)尼爾貝德曼(Neal Beidleman),「山痴」登山領隊,由湯姆古德曼希爾(Tom
Goodman-Hill)飾演
(14)珊迪希爾皮特曼(Sandy Hill Pittman),「山痴」登山隊成員,同時也是記者,
由凡妮莎寇比(Vanessa Kirby)飾演
(15)麥可格倫(Michael Groom),「冒險顧問」登山領隊,由湯瑪士萊特(Thomas
M. Wright)飾演
(16)路凱西斯凱克(Lou Kasischke),「冒險顧問」登山隊成員,由馬克道溫(Mark
Derwin)飾演
- See more at: http://www.movier.tw/post.php?SID=73619#sthash.XfMqy1Sq.dpuf
註1:喬治馬洛里(George Herbert Leigh Mallory)是1924年嘗試與夥伴安德魯歐文(
Andrew Irving)挑戰攻聖母峰頂而一去不返的英國探險家。馬洛里的遺體在1999年於聖
母峰北坡,海拔約8,190公尺處被發現。由於身上沒有證據足以證明馬洛里使否成功登頂
,因此馬洛里和歐文兩人的攀登被稱作為「馬歐之謎」。
延伸閱讀及相關資訊:
l 《聖母峰》(2015)IMDb電影資訊:
http://www.imdb.com/title/tt2719848/?ref_=nv_sr_1
l 《好萊塢電影歷史》網站:《聖母峰》(2015)
http://www.historyvshollywood.com/reelfaces/everest/
l My Favourite Mountaineering Books:
http://www.mountainsoftravelphotos.com/References/TopMountaineeringBooks.html
l Expeterra網站:1996年聖母峰山難
http://expeterra.com/Expeterra%20Everest%204.html
l 維基百科:1996年聖母峰山難
https://en.wikipedia.org/wiki/1996_Mount_Everest_disaster
l 維基百科:聖母峰山難死亡名單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people_who_died_climbing_Mount_Everest
l 維基百科:人類在高山的生理反應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ffects_of_high_altitude_on_humans#Death_zone
l 維基百科:聖母峰基地營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verest_Base_Camp
l 痞客邦《快雪:閱讀誌》:讀《聖母峰之死》
http://goo.gl/VY5UkB
l 《國家地理雜誌》:1996年聖母峰山難事件專題
http://adventure.nationalgeographic.com/adventure/everest/ed-viesturs/#page=4
作者: hider7788   2015-09-20 20:10:00
感謝整理
作者: devin0329 (- - )   2015-09-20 20:21:00
謝謝這幾篇整理,看完整理不太想去看電影了XD
作者: gracefss (蕭景琰你給我站住)   2015-09-20 20:22:00
作者: ExpoEmblem (世博會徽)   2015-09-20 20:23:00
想看爽片的真的不要去看 因為這部一點都不爽 只會失望
作者: yalamina (落葉隨風)   2015-09-20 20:31:00
感謝整理資料
作者: dahlia7357 (dahlia  )   2015-09-20 20:33:00
這電影真的好看,有身歷其鏡,又不誇飾
作者: rutice (唷呼!)   2015-09-20 20:33:00
作者: dahlia7357 (dahlia  )   2015-09-20 20:35:00
心情會隨著劇情的推進而越來越緊張暴風雪撲身而來的效果讓人嘆為觀止又因為是史實而完全合理的劇情
作者: bye2007 ( )   2015-09-20 20:46:00
好文大推
作者: a7107772 (板橋蕭博駿)   2015-09-20 20:49:00
剛看完電影再看這篇超有fu!這部真的很好看
作者: yannjiunlin (Law in shit)   2015-09-20 20:51:00
樓上少反串~還有文章中前往救紐西蘭領隊的是安德魯還是安迪???看英文名字是後者吧
作者: TW185930 (吱吱)   2015-09-20 21:15:00
PUSH
作者: altve (彩虹)   2015-09-20 21:23:00
推電影和本篇
作者: omgsil (ST)   2015-09-20 21:24:00
推!感謝整理
作者: WTF5566 (婉君編號NO.556688)   2015-09-20 21:32:00
推用心
作者: travelback (就想往外跑)   2015-09-20 21:34:00
作者: rebo (不好玩= =)   2015-09-20 21:48:00
印度隊從另一邊上的,應是南非隊=_=
作者: Emerson158 (紅豆 X 八嘎 X 烏魯賽)   2015-09-20 21:52:00
馬歐之謎,或者說《山之魔》 應該是很難拍成電影了吧?
作者: violet1456 (vivi)   2015-09-20 22:03:00
推用心整理
作者: polo007 (polo007)   2015-09-20 22:21:00
我記得高銘和說可能因為他是菜鳥,所以登頂時衣服褲子都多穿了幾件,所以暴風雪時才撐下來
作者: altve (彩虹)   2015-09-20 22:22:00
登山費用是交給尼泊爾政府嗎
作者: Aline05 (Aline05)   2015-09-20 22:44:00
高銘和第二天幾乎是被雪巴救援扛下山的 ,說他在下山時又救人是哪裡來的說法 ?
作者: blakespring ( ‵▽′)╮☆(__ __||)   2015-09-20 23:20:00
你還是多看點當事人的書再參照網路資料吧
作者: Aline05 (Aline05)   2015-09-20 23:53:00
同blak大看法 ,既然你想要寫得"有那麼點見解"可能直接再去複習一次眾倖存者的書會比較好 ,而不是再參考網路上其他人的閱讀心得再加以詮釋 ,很多其實都失去原意了 。例如你的參考資料上是說不可將堵塞怪到台灣隊上因為台灣隊只有兩名雪巴 ,是指台灣隊就是三人精簡部隊而已 。但你的內文卻寫的好像是說台灣隊只有兩名雪巴負重所以無法快速再來 ,你推文參考資料跟你的內文居然都推崇俄籍嚮導不戴氧氣罩登山是勇猛行為 ?事實上這根本是不負責任。Boukreev是霍爾最依賴的手下也是領最高薪 ,他應當要把身體維持最好狀態來幫霍爾照顧客人 ,而不是想要自當英雄博得無氧登山的美名 ,最後還來個急上急下 ,把客人丟給霍爾和另外一位新手嚮導再補充下你內文提到克拉克說台灣隊穿著怪異 其實是指台灣隊衣服上縫了相當多贊助廠商的標籤 ,克拉克對於這種以國家名稱當隊名背負國家榮譽受贊助來攀登的隊伍相當質疑他們的專業度克拉克雖然也是收到任職的雜誌社贊助前來登頂 ,但他本身其實就是一位極限攀登的老手 ,對於台灣隊自然有他專業的傲慢歧視
作者: hiroshi6557 (愛,一次給不完!)   2015-09-21 00:52:00
好看
作者: birdy590 (Birdy)   2015-09-21 01:30:00
Aline05 也是錯的離譜, Anatoli Boukreev 是費雪這邊的他拿最高薪一點也不奇怪, 因為在這些嚮導裡能力明顯最強也的確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山痴除了費雪誤判造成自己喪命其餘團員嚮導全數存活... 費雪如果不堅持登頂也不會死
作者: WMX (這學期要加油阿~)   2015-09-21 07:03:00
好棒的文章
作者: jasontongton (傑森痛痛)   2015-09-21 07:12:00
某a別裝懂亂誤導 錯的離譜
作者: deerdriver (騎鹿人)   2015-09-21 17:54:00
書裡寫明了台灣隊的技術經驗都不足 跟衣服無關
作者: lemonsaint (lemonsaint)   2015-09-21 21:26:00
好文,感謝整理。
作者: rrrrewqqwe (stupid111)   2015-09-21 22:56:00
感謝整理
作者: yaohungchung (yao)   2015-09-21 23:13:00
感謝整理
作者: ooooomeow (喵兒)   2015-09-21 23:19:00
感謝整理!!!
作者: ingjylin (浪漫不能當飯吃)   2015-09-22 00:17:00
人名好多,多虧這篇整理的簡潔易懂
作者: ctes940008 (蛤!我只是小兵!?)   2015-09-22 22:04:00
推整理
作者: waynedd (加西莫多)   2015-09-23 01:25:00
兩支隊伍中有比較好的嚮導帶領就等於比較有技術經驗??台灣自己分成兩隊.把經驗最佳的高與年輕體力好的陳放第一批..高的攀登經驗與資歷好歹都比克拉克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