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普雷]《我的少女時代》虛假意識的集體回憶

作者: ferment (下雨的側臉)   2015-08-21 02:27:08
理性討論,不是來戰。
先講結論:
通篇文章你從電影跟觀影者熱烈反應,
企圖導出兩個論點打電影跟觀眾各一個大拐子。
一、先打電影文本沒有創意,青春刻劃缺乏新意;
二、再打觀眾熱烈消費電影回味不曾存在的青春回憶
根本就是虛情假意中了商人的計&集體取暖討拍。
看得出來你要批評/省思是台灣人習於公式青春的電影消費文化,
但很可惜以單一電影消費就做這樣的推論跟反思,
在方法論上來說是否可行其實有待商榷。
首先你推導這電影裡的青春樣板(EX:去性化、熱血、專注初戀等元素)。
但可惜,就邏輯上來說,本來沒有任何一部電影/文本能夠完整詮釋青春的樣貌,
(就像沒有影評能夠完全說盡一部電影的好壞)。
因此每個導演都只能選擇拍攝出他想表現的、詮釋的、部分的青春。
而就商業電影的狀況,他更必須去選擇能被販賣被喜歡的青春電影元素。
是而,一部電影本來就不可能有各種版本的青春,
如此要求批評只能說有點強人所難,
也不是這電影該有責任(可能比較像是公共電視的責任)。
再者,若是想從此現象批評消費者只喜歡這種泡泡糖口味的青春,
偏偏台灣市場裡有流通有被消費有票房的也不是只有我的少女時代一部電影,
若不分國籍來看,前陣子就有來自日本的【所羅門的審判】,探討校園霸凌與正義;
老一點的有國內的【藍色大門】,探討青春期與同性戀愛議題;
有【九降風】,說的是成長過程中的男性文化。
套用你的觀點,如果觀看電影就是集體意識的產生。
那從上述電影的存在,不也可說台灣觀影者/消費者根本對於青春有各種的多元想像!?
我想你的論點如果是立基在5年10年內的整體青春電影的消費趨勢/文本分析,
那方法論跟結論就會很合理。
如果只是單純從一兩部熱賣片就憂心台灣人都只喜歡老梗片,
那也太小看台灣消費者挑片的理性/能動性了。
就我個人來說,今天這片熱賣的原因不是它賣了樣板青春,
而只是它做到了一部商業電影該有的水準:
故事講好講完整講得有趣。
如此而已。
※ 引述《bradcool (布萊酷)》之銘言:
: 有上色標題的圖文網誌版:http://goo.gl/JofCqd
:
作者: violetstar (bluestar)   2015-08-21 02:30:00
作者: darkrain (K)   2015-08-21 02:34:00
推 電影本來就該多樣性
作者: allison0v0 (allison)   2015-08-21 02:38:00
每個人都想抓住青春的尾巴,而它剛好完整的拍出來了
作者: ToneToneTone (8Tone)   2015-08-21 02:40:00
同意。我認為這部片的成功在於它同時呈現出個性與共性。既能和那些青春在90年代的觀眾共鳴,不在此列的
作者: han66 (涵)   2015-08-21 02:41:00
推中肯QQ
作者: violetstar (bluestar)   2015-08-21 02:41:00
很多面向的青春校園片,盛夏光年,那些年,九降風,
作者: ToneToneTone (8Tone)   2015-08-21 02:41:00
也能被電影所描述的青春的錯過與遺憾打動
作者: ToneToneTone (8Tone)   2015-08-21 02:43:00
我也是覺得瑕不掩瑜!
作者: violetstar (bluestar)   2015-08-21 02:44:00
臺灣人就是一個很奇怪的毛病,硬要雞蛋裡挑骨頭,想問這些人在工作上有抓漏洞那麼勤勞嗎?
作者: za9865 (☺ ☺ ☺)   2015-08-21 03:15:00
推原po也推3Tone
作者: stevexbucky (zz)   2015-08-21 03:18:00
同意
作者: ALI5566 (阿里)   2015-08-21 06:33:00
比較好奇本片跟“初戀那件小事”到底百分之多少相似
作者: shenerica (一朵小花兒)   2015-08-21 07:43:00
中肯
作者: gelion (米~)   2015-08-21 07:54:00
作者: vivikite   2015-08-21 08:33:00
推~某種程度說有許多觀眾看電影追求的就是"好看"兩個字,並不是所有人都想在其中尋求到什麼深奧的大道理,少女讓我喜歡的原因是我認為它已達到在此類電影中算是相當不錯的完整度...我最近有在觀察ig上年輕朋友對少女的反映,幾乎近九成都是給予正面的評價(幾乎都是國高中小妹妹),這種直接真實的反應也代表了這部片在族群設定上的成功....
作者: j7290492   2015-08-21 09:07:00
個人覺得雖然是以少女角度來說明故事,但是同屬敘述時代的那些年,導演並沒有過於強調女主角的第一人稱,反而讓每個角色都有說故事,這.....才是符合那個時代,共鳴才響氣~~~
作者: scratch01 (......)   2015-08-21 09:10:00
作者: iomirror626 (IOM)   2015-08-21 09:31:00
同樣最後一段 大多國片編劇有待加強
作者: Verna800509 (Verna是潛力股)   2015-08-21 09:57:00
只要把故事說的夠好對我來說就是好電影,要百分百真實,拜託去看記錄片
作者: pensees (happy ending)   2015-08-21 10:03:00
那些年就是明顯的男性觀點啊。九降風也是反過來應該討論,為台灣青春片以前都是以男性為出發點應該說是男性視角
作者: godkidds (神童)   2015-08-21 11:08:00
作者: dream1517 (D.W)   2015-08-21 12:21:00
同意
作者: Greatgenius (雷達 X 守望)   2015-08-21 14:44:00
沒辦法 有人先拍了 後面就很難變神作
作者: bulank (布蘭克)   2015-08-21 22:53:00
原文寫的比較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