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殺手情歌》:當音樂反客為主之後

作者: TzaraLin (假文藝青年俱樂部)   2015-07-03 18:14:45
  《殺手情歌》:當音樂反客為主之後
  一部劇情片若能導得好,拍得好,演得好,其實毋須聲音
輔佐影像敘事,毋須聲音平添戲劇氛圍,毋須聲音補強演員的
戲劇傳達,就算採用靜音模式放映,依舊有能耐將故事說得明
白,說得精彩。當劇情片能達到如此上乘默劇的境界,只要恰
如其分地應用聲音元素,便能賦予影像敘事醍醐灌頂的加分效
果。不過,如是影像本位主義的評論標準卻不適用於菲律賓導
演卡文(Khavn De La Cruz)自編自導自演的這部《殺手情歌》
,只因為它是一部刻意讓配樂反客為主,讓聲音引領劇情發展
,讓所有影像拍攝、剪輯敘事、場面調度、演員演出都服膺於
音樂所須所為,遂造就出這部影像敘事方式完全不合傳統劇情
片語法的另類劇情片。
  我試著想像,哪天若有機會坐在某個酒吧的某個角落,遠
遠看著電視那頭播放這部《殺手情歌》,在聽不見對白,聽不
見配樂,聽不見任何片中收音的情況下,面對那像極直播球賽
因衛星訊號異常而屢屢斷訊,抽格,拖影,前後不連貫的游離
影像,是否還能看得懂這部片所要陳述的劇情梗概?應該可以
的,無論其影像剪輯敘事再怎樣如夢囈般瑣碎,如蚱蜢般跳躍
,應當還是能夠從斷簡殘編中拼湊出這是一齣殺手愛上大哥的
女人,亡命鴛鴦浪跡天涯的禁愛故事。但是,能否一眼看穿導
演卡文之所以選擇這麼拍,這麼導,這麼呈現的創作概念與美
學意圖?如果聽不到本片的聲音是如何反客為主,肯定就無法
得其要領,窺其全豹,自然也就無法理解導演在玩些什麼,實
驗些什麼了。
  正因為音樂反客為主,地位凌駕於影像之上,全片的攝影
美學,鏡頭運動與鏡頭剪輯,勢必得緊隨音樂的節奏,仿效音
樂的流動,模擬音樂的狀態,無形中,就會出現如此囈語又詩
意般的影像美學。
  像這樣一部讓配樂成為劇情嚮導,影像為音樂服務的劇情
片,美其名,可以稱讚導演開創了別出心裁的電影敘事文體,
拓展了劇情片的全新視野,讓觀眾獲得截然不同的閱讀刺激與
觀影經驗。反過來說,若硬要以傳統劇情片的評論標準來看,
《殺手情歌》絕對是齣影像敘事,角色經營,戲劇張力完全不
及格的劇情片。然而,誠如前文所言,導演卡文的創作企圖本
來就不是要作一部傳統的劇情片,而是有意識地探索全新的敘
事方式,背後的創作美學與哲學,就像是自由爵士的樂手般,
勢必得跳脫既有框架,在即興中,尋找那偶然出現,不可預測
的靈光乍現,遵循傳統規則肯定無法迸生出如此與眾不同的電
影質地。只不過,所謂偶然的靈光總只是一瞬之間的高潮,很
難給人源源不絕的驚艷。如果這般囈語、詩意,近乎形而上哲
學思考,觸及音樂本質的影像敘事能夠極大化,更為精緻化,
很有可能就會像喬伊斯(James Joyce)的意識流小說般,將
自成一格的書寫方式,發展成全世界讀者皆能欣賞的文體。
  值得一提,本片攝影為杜可風,相信他在拍攝當下就是以
十分即興的方式在操控鏡頭,在空間中,在時間裡,在演員身
上,隨時尋找不可預知的靈光乍現,就好似當年他為王家衛拍
攝《春光乍洩》、《重慶森林》時一樣,這是杜可風最擅長的
攝影風格,也是導演卡文指名要他擔綱攝影重任的關鍵。
  http://tzaralin.me/2015/06/28/1145/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