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紙之月》:不安與不悔

作者: kkqt0710 (KKQT)   2015-06-21 21:34:30
看《紙之月》裡的宮澤理惠演技可謂高明,那是一種從「鬆動的不安」轉變成「跨越的不
悔」的演技。
 
 
梅澤梨花是個中年就業的家庭主婦,在銀行做業務員,負責到處收錢、推銷大金額的國債
,每天經手這麼多金錢往來、看見這麼多毫不需要的消費,讓她開始對這張紙產生迷惑。
這世界的人們追求幸福需要這張紙,那即使這張紙的來處是不是合乎道德的、是從虛假的
交易中得來的。那,「我的幸福是不是也是虛假的?」。
 
這是她的「不安」。
 
 
吉田大八的角度先是從梨花購買化妝品,錢包的錢不夠,她一臉不安的從客人的錢中抽出
一張萬元鈔來付錢。雖只是一萬元,但這是她對「這張紙」所做出的逾越。
 
再者,她先後兩次在月台上遇見大學生平林光太,她渴望跨越道德的界線。她有慾望,所
以她慢下來、轉了頭、出現了失落的眼神。第一次只有一個轉頭,我們就清楚的發現,她
的確鬆動了。第二次則是緩緩地走到光太的月台上,她跨出了那一步,她慢下來、慢慢地
從階梯走向光太的身邊,這是她對「道德」所做出的逾越。
 
這是她的「跨越」。
 
 
她的確從這些虛假的金錢交易中得到快感、感到幸福。但她還是擁有著道德壓力,她會害
怕東窗事發、害怕失去幸福,所以她慌忙的去補這個虛假的金錢坑,但害怕到最終,她發
現那份害怕最終也是虛假的。她告訴發現她內幕的小林聰美:「那不是真的月亮。我當時
感覺很幸福,雖然感覺很幸福,可是我知道這種感覺早晚會結束,我並不難過,我覺得這
很正常,因為這本來就是鏡花水月。雖然看像是真的。
但從一開始,就全部都是假的,因為是假的,壞了也沒關係,可以弄壞,我不害怕,這麼
想以後,我的身體好像突然變輕了,我覺得我獲得了自由,所以,我做了我真正想做的。

 
是的,「從一開始,就全部都是假的」,她有這份認知,那個已經跨越道德的決心,那個
必須付出代價的自由。那個曾偷父親的金錢來換取國外難民的幸福的女孩,那個偷客戶的
金錢來換取男友的幸福的女人,對著小林聰美、對著觀眾說:
 
「妳要不要跟我一起來?」。
 
這是她的「不悔」。
 
 
吉田大八的角度很特別,他既沒想批評梨花的作為,也沒想美化梨花的作為,我們想了之
後、敢不敢做,都是一種待在界線內的觀點。他就是想告訴觀眾,跨越界線之後的幸福,
的確是需要代價的。
 
但跨越虛假之後的自由,真的是幸福的嗎?
作者: shiftf1 (shift+F1)   2015-06-22 02:03:00
這部最好看的關鍵 就是有小林聰美的角色做對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