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名畫的控訴 (Woman in Gold)

作者: ethel0203   2015-06-05 11:29:05
溫馨提醒:以下有大量的雷,以及部分未摘錄於電影內或經改編的事情。
這是我上上週參加天母華威的試映心得,台詞或劇情先後排序錯誤請提醒我修正。
圖文網誌→http://borntoshop.pixnet.net/blog/post/199321806
或許是因為曾到歐洲幾個藝術館親眼目睹的克林姆(Gustav Klimt)畫作,
加上海倫米蘭的主演,讓我立刻對於這部片充滿期待。
電影一開頭即是一場喪禮,從女主角的姐姐棺材上圖騰,
不經意地透露出喪家的猶太裔身分。
本片改編自真實事件。1938年,德軍佔領維也納,侵襲並闖入猶太裔的民宅大肆搜刮。
奧地利猶太人瑪麗亞阿特曼(Maria Altman),跟她的家族也難逃被政府迫害的命運,
幸好瑪麗亞順利逃亡美國。
二戰結束後,由畫家克林姆(Gustav Klimt)為瑪麗亞嬸嬸艾蒂兒所畫的
「艾蒂兒肖像一號」,成了國家資產留在奧地利美術館。
在處理完姐姐後事,並且整理遺物的時候,無法忘卻歷史傷痕的瑪麗亞(海倫米蘭 飾)
意外發現自己與姐姐竟然是「艾蒂兒肖像一號」一畫的法定繼承人,
這幅畫並非是捐贈給奧地利美術館,因而決心將畫作奪回,
於是她找來一位美國律師Randy Schoenberg(萊恩雷諾斯 飾),
準備要爭取自己的權益。
電影不時地穿插著瑪麗亞回想當年與最疼愛自己的嬸嬸相處情境,
一點一滴在維也納豪宅的生活景象,在被納粹占領的不久前,
廣邀維也納的政商名流參與自己的婚禮。
接著鏡頭一轉,瞬間帶到納粹迫害猶太人,而多數的奧地利人卻選擇袖手旁觀或與
德軍站在同一邊。儘管已經知道瑪麗亞最終會逃離奧地利,
電影演到逃跑那段依舊讓人邊看邊捏把冷汗。
我想這段的安排,或許是導演想要傳達何以瑪麗亞無法忍受將「艾蒂兒肖像一號」
留在讓自己家破人亡、傷心難過的國度
在律師歷經八年的官司,瑪麗亞終於取回遭納粹掠奪,後由奧地利政府接手的
家族名畫「艾蒂兒肖像一號」,同時也伸張了正義。
其中,我很喜歡海倫米蘭在維也納演說的這句話,「別人看到的是一幅名畫,
我看到的卻是我親愛的嬸嬸。
"People see a masterpiece by one of Austria's finest artists.
But I see a picture of my aunt. A woman who used to talk to me about life."
電影的最後透露出,目前還有非常多藝術品,因為戰爭被剝奪強取而沒有歸還給主人。
另外,瑪麗亞將這幅畫賣給同樣為猶太裔的紐約收藏家,
也是知名化妝品集團雅詩蘭黛鉅子羅納蘭黛Ronald Lauder,
並在當時創下史上最昂貴畫作的記錄,此畫目前在紐約的Neue Galerie藝術館公開展示。
或許有人覺得這樣的結局相當諷刺,打著正義的旗號卻得手立刻賣掉。
也許能從另一個角度去理解,瑪麗亞伸張的是猶太裔被不公不義的對待,
一段無盡的苦難與傷痛記憶,她寧可選擇帶嬸嬸的畫作離開傷心地,
到自由奔放的美國,並且展示於猶太裔開設的藝術館。
回到一開頭提到,本片若不是由奧斯卡女主角海倫米蘭主演,
它無法被呈現的如此精彩,劇中海倫米蘭時不時的逗趣演出,
都會讓人不禁笑出聲來,像是在美國最高法院,對方律師申論解釋雙方其實
無須浪費時間打官司,海倫米蘭立即俏皮的說,完全不會浪費我的時間,
禮拜一我店內的生意本來就不好。
諸如此類的設計舒緩了官司對峙的沉悶與遭受納粹迫害的恐懼,
更加添增本部片的可看性。
以下許多並未在電影裡頭詮釋演出或經電影調整:
- 艾蒂兒是唯一一位克林姆(Gustav Klimt)破例畫兩幅肖像的人,
第一幅即是本片中的金光閃耀的女子,第二幅不禁讓人懷疑這是畫同一個人嗎?
- 打官司的時間其實為期八年之久,劇中為了調整節奏做了濃縮。
- 瑪麗亞與丈夫並非只試一次就順利逃亡,而是花了幾次才成功。
納粹為了要得到其丈夫哥哥的紡織廠,於是把瑪麗亞的丈夫關到集中營,
以逼迫大伯就範。最後,她也因為大伯的幫忙,順利在美國開設毛衣店。
不得不說,猶太人都好會做生意。
- 真人與電影角色對照圖,請詳見原文
http://www.historyvshollywood.com/reelfaces/woman-in-gold/
作者: phoenixdhc22   2015-06-06 02:36:00
推心得也推電影~~~~~~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