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心得有防雷] 共犯

作者: LittleDiDi (小弟弟弟弟大)   2015-04-30 05:33:51
聽說電視要首播了
就順手寫一寫心得
不過一不小心就寫太多
Blog圖文版會更精彩
http://littledidi.pixnet.net/blog/post/197268558
年份:2014
國別:台灣
類型:懸疑、劇情
導演:張榮吉
[劇情簡介]
一如往常的上學日,不尋常的意外改變了命運,在彼此相互隱瞞的秘密中,他們成為了「
共犯」。獨行俠黃立淮(巫建和飾)、壞學生葉一凱(鄭開元飾)以及模範生林永群(鄧
育凱飾),三位性格迥異且原本沒有交集的同校高中少年因緣際會下相識,聯繫他們的共
同點,是一起在上學途中目擊了女學生夏薇喬(姚愛寗飾)的意外死亡事件!
為了探查夏薇喬的死因,他們三人組織了一個祕密結社,一同展開調查行動;結果,一場
突如其來的意外,卻永遠改變了他們的命運與過往生活!因為要維繫彼此之間的友誼,有
人私自隱藏了祕密,有人被罪惡感糾纏,有人竟淪為全校公敵,三人的共犯結構逐漸開始
崩裂。
這不是一部恐怖片,不過既然看完了還是寫在這邊給大家瞧瞧,會看這部當然是高度期待
,見證本土懸疑推理的電影走出嶄新的一頁,坦白說,一開始還挺有模有樣,可是當電影
漸漸顯露一點眉目之後,心目中那股不良的預感再度浮現,果然開始走鐘,又回到台灣電
影固有的那種調調。
"共犯"來自於本土新銳導演張榮吉之手,若對台灣電影稍有涉獵的話,其成名作"逆光飛
翔"可以說獲得各界一致好評,不過既然提到了還是要講點話避嫌,一來"逆光飛翔"我沒
看過,二來大家也知道,向來我只看娛樂片,所以問我有啥看法,只能說台灣拍攝這樣立
志、發人省思的電影非常有一套,但相對的也可以說,若不拍這種電影,我不知道台灣到
底有幾部純娛樂片可以拿出來見人。
早在當初"共犯"上映之前,我便主動地對本片做初步認識,就題材而言,頗有模傲日式校
園推理的氛圍,三名互不認識、性格、背景迥異的高中生,在上學途中同時見證同校女學
生的墬樓命案,無論是自殺還是他殺,這三名學生決定扮演起偵探的腳色,將會在電影當
中替觀眾抽絲剝繭,還原整起事件的真相。
有別於歐美系的推理,經由像這樣突如其來的觸發事件,由非正統調查體系(如警察、偵
探)的市井小民扮演起偵探的腳色,在日系推理可以說已經凌駕於正統調查體系之上的大
宗(連帶地深受日式推理影響至深的台式推理,也有很多作家寫這樣的題材),會有這樣的
趨勢其實並不意外,相對於正統調查體系耗費極大篇幅在偵查與問話,非正統調查體系的
偵查過程往往不按牌理出章,天馬行空的偵查方式也顯得趣味許多,比較起來,前者容易
令讀者感到呆板與沉悶,後者則遣詞輕鬆節奏明快,這也是為什麼現今有的推理小說走輕
小說的風格之後,別有一番風味的原因。
而說起校園推理,更是這種非統調查體系最適合發揮特色的題材,經由中學生稚氣未脫卻
偶爾神來一筆的想法,讓偵查過程別有一番風味,這感覺類似於美國校園YA片,見證西方
人放蕩瘋癲的中學生同樣道理,這也是為什麼當初我對本片產生高度期待的原因之一,另
外一大原因,當然是我完全信任張榮吉的執導功力,氣氛掌握絕對能夠呈現出懸疑電影該
有的味道。
當然,前面我已經提到了,本片的發展完全沒有演出我要的那種感覺,不過在深入探討之
前,先來談談本片在演些什麼。
延續先前的介紹,三名主人翁在同時進出警局、接受校園輔導之後,對於同樣身陷疑雲風
波,而產生革命情誼,好奇心的驅使之下,使他們決定一起調查這起命案的真相,雖然同
校卻從原本彼此互不相識,漸漸演變成同進同出的夥伴,一同潛進死者的家裡調查死者的
生活起居習慣,一同假扮死者朋友博取死者母親的信任及證詞,漸漸地勾勒出死者生前的
人格特質與人際關係,並且決定一起制裁最後的嫌疑人。
如果想瞭解更多的細節,最後的暴雷區我會分享更多我對於本片劇情的解讀與看法,在此
之前,我先用一個推理迷的角度來看待本片劇情上的表現,在這邊應該已經不只一次地宣
揚推理小說的範疇,或許有人認為本片雖然主打懸疑推理,然而實際上這個主打嚴重欠缺
,甚至可以說毫無推理的成分可言,尤其在偵查過程中幾乎都是在建構死者的人格背景,
這對於調查死因更可以說毫無任何實質意義,對於推理小說而言,死者必須有絕對存在的
意義,它可以是負責修飾詭計的華麗,也可以利用來強化殺人動機的爆發力,更是指認兇
手的絕對證據。
然而,當初本片吸引大家好奇而觀賞的離奇命案,實際上卻沒有任何推理小說中屍體應該
表達的意義,這就來了,這不就是大家詬病本片的最大問題-推理元素的嚴重缺乏,如果
你也抱持有這樣的想法,抱歉,我會很大言不慚地表示,充其量你只是侷限在推理小說框
架中的讀者,稱不上能將推理元素發揮到淋漓盡致、出神入化的推理迷,儘管本片的屍體
並不算直接參予本片的詭計,但本片還是部不折不扣的本格推理劇,頂多只能詬病它不夠
典型而已。
之所以認為本片仍算本格推理,這得取決於你對於本片詭計的解讀,客觀來看,本片可以
說重新詮釋"共犯"的意義,兇手為了實現"共犯"的理想,有目的性的佈局實行詭計,終於
達到兇手的目的,(一)兇手、動機(二)佈局、詭計(三)偵探、解謎,三位一體便足以成為
本格推理,推理小說不是一定要死人,詭計也可以只是為了成就某種理想而存在,而本片
以獨到的想法去詮釋"共犯"結構,進而促使觀眾體認孤獨也可以很可怕的這個中心主旨,
手法上倒是挺令我感到新穎帶點驚奇。
然而,我畢竟是個務實的人,若是問我這部片子到底好不好看,我還是會直接了當地表達
,完全稱不上好看,甚至覺得有點難看,一定會有人反問「阿不是說很有趣,都給你講就
好拉」,有點難表達那種感覺,我舉個例可能比較好說明,一部說故事技巧高超的推理小
說,能夠迅速地引導讀者融入小說中的氛圍,結果詭計推理卻虛到不行,而另一種就是詭
計相當高明,卻在故事編排上漏洞百出,不懂如何鋪陳與爆發,這都是埋葬一個好的題材
的致命傷,只能說推理懸疑片處理技巧格外不簡單,但卻是表現一個作品成熟度的重要指
標。
我對於"共犯"無法給予太高評價的理由是,儘管在"共犯"意義上有所獨到的發揮,但在整
體架構的鋪陳上缺乏推理小說該有的成熟度,過多不符邏輯、違背常理的設定,再怎麼不
精明的觀眾,都很難不去發現事有蹊蹺,高度懷疑某人一定是在搞什麼飛機,以致於後期
揭露真相的爆發力嚴重不足,甚至飭之以鼻,有這樣的結果一點也不會感到意外。
以上便說明了說故事技巧的重要性,接著要談的是本片的故事性,本片就篇幅而言,大致
分為五五波在四個人身上,其中死者一個人便佔據大半篇幅,另外一半再分給三名偵探,
死者的部份就是很典型的叛逆與離群,其他三人也有各自必要陳述的人格特質,本片之所
以如此重視腳色刻畫,本片目標明確、忠於執行表達孤獨的各種面相這項主旨,意圖固然
沒錯,但就仔細咀嚼韻味之後,可以說毫無驚艷之處,所陳述的一些校園現象都太過於稀
鬆平常、不足為奇。
即便如此,對於張榮吉導演的評價,我還是給予正面的肯定,至少我認為就懸疑電影而言
,儘管有點不知所云、本末倒置,但已經是目前台灣電影界最接近校園推理該有的那種感
覺,其次,就是誠如大家所言,這部片子拍的真的很有美感。
總結,我覺得本片還算看看無妨,至少我覺得再怎麼爛,都比萌甲好太多了。
緊接著底下我將就推理迷的角度來解說本片的詭計鋪陳與腳色特色,當然這一定會牽涉到
劇情透露,而且會有點囉嗦,所以老話一句,不怕雷的再繼續囉。
底下,我將會解說何以我認為本片依然是屬於推理小說範疇的理由,其實推理小說的定義
向來眾說紛紜,不過就我理解,一部作品包含偵探、死亡死者(或事件,因為不一定都會
死人)、詭計、推理、兇手、動機,便足為成為一部推理作品,有別於與懸疑的差別在於
,就在於推理的過程所得到結果,對於找出兇手、發現真相是否有實際的助益(這就是為
什麼我認為"火線追緝令"不能稱為推理劇,因為推理只得到兇手遵循聖經七宗罪的模式殺
人,但兇手最後還是自己蹦出來的)。
雖然說這部電影一點也不難理解,不過我還是當做大家看的一知半解,請各位跟隨我的步
調,慢慢剖析這部"共犯"到底在演些什麼。
黃立淮*林永群*葉一凱*夏薇喬
"共犯"的主要腳色不多,但每個腳色與組合都隱含導演想表達的意義,這個組合很剛好地
有個共通點
作者: liao4767 (戲劇羊)   2015-04-30 05:57:00
推你的影評
作者: speed2 (祝平安.喜樂^_^)   2015-04-30 11:17:00
這是一部差一點就及格的國片 亮點在於清新的演員
作者: szuning13 (Ray)   2015-04-30 13:15:00
演員畫面都不錯,就是劇情張力好像少了點
作者: MSme (MH)   2015-05-01 00:23:00
這部可以拍得很好看的,當初看完好失望...
作者: bigaapple ( )   2015-05-03 00:37:00
這部真的蠻弱的,和日本的青春犯罪電影功力差太多了沒事還搞一個卡謬進來,其實根本扯不上甚麼關聯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