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Dersu Uzala (1975) 德蘇烏扎拉 黑澤明

作者: hunter7973 (killer)   2015-03-13 11:41:53
https://sylar7973.wordpress.com/2015/03/09/dersu-uzala-1975%E2%80%A8/
(海報+文字)
Dersu Uzala (1975)
Director: Akira Kurosawa
德蘇烏扎拉改編自《With Dersu the Hunter》
故事為描述著一個赫哲族那乃族老獵人德蘇‧烏札拉
(Dersu Uzala)幫助俄羅斯軍官弗拉迪米爾‧爾森尼耶夫(Vladimir Arsenyev)在蠻荒大地繪製地圖,最後結為好友的故事
電影中流露出的不只是兩人誠摯的情感,更是充滿著原始大地中所隱含的生命哲思。
作為黑澤明導演的起死回生之作,跳脫過去早期緊湊嚴謹的敘事、淋淋盡致的特寫畫面,出現了大量源源不絕的長鏡頭,與溫和平淡的情緒。
黑澤明導演在遭逢第一次彩色電影《電車狂》巨大的失敗後,不僅自殺未遂(成為他一輩子避談的話題)接著他所面對的是長達五年的資金空窗期,同時面對著票房與創意的兩難。
直到其鄰國極北的烏托邦俄羅斯向其招手,黑澤明背水一戰般的帶著數名親信,遠赴絕北之地拍片
其拍片艱苦之處在「等雲到」一書中多有紀錄,當時的黑澤明團隊是在多麽險惡的環境下拍片,顯然在這個蠻荒之地,黑澤明導演同時面對著技術與創意難以實行的困境和語言、文化不通的各種難處(裡面提到膠卷被打動那邊,導演和工作人員幾乎都被氣哭了!)
最後強運的他如浴血鳳凰般的從俄國歸來,Dersu Uzala (1975)一片在外國影展連拿數獎,最終在奧斯卡奪得最佳外語片的殊榮,說《德蘇烏扎拉》是黑澤明先生下半生創作巔峰的起點一點也不為過。
《德蘇烏扎拉》片長高達144分鐘,放在黑澤明整體的作品之中來看不算太長,但在這部作品之中,我們所看到的是一個緩慢而溫吞的故事,黑澤明導演睽違三十年後再次獨立編寫劇本(之前除了開頭幾部電影外幾乎都是與各個名編輯合寫劇本,詳見「複眼的印象」一書)為們帶來的是一個充滿自然哲思、色調溫暖的生命故事。
德蘇‧烏札拉在電影中某種層面代表著,黑澤明對於自然簡潔、生生不息的熱愛與關注,我們在電影中處處可見生意盎然的原始林、源源不絕的長鏡頭和於樹叢中移動渺小的人們,顯示著黑澤明從早期人道主義的關懷到了此處,轉向其對於大自然的「尊敬」。
在大自然之中人類是何其的渺小無助,這些原住民於的求生技巧是如此的古老而充滿著智慧,德蘇‧烏札拉教導著下一代的「現代人」們該如何與自然「和睦相處」如何的「珍惜」資源而不是任意取之。(同時在電影中也巧妙的帶過了中國人與俄羅斯人微妙的關係,可惜的是這點在電影上映的當下,仍舊是被日本人們拿著放大鏡做檢視,人類真是愚昧,一個講著大自然的電影也可以牽扯上政治…)
同時黑澤明先生在這部電影就顯露出了,他後半輩子電影中都昭然若顯得缺點,過長的劇情與喋喋不休的說教片段,但是看著這部電影中溫暖的色調、衝擊性的自然場景,我還是不禁得臣服於他所創造的畫面之中。
德蘇‧烏札拉的背影代表著一個在現代近乎絕跡的精神,他勇猛而溫和、純真且善良與俄羅斯隊長相知相惜的情感令人感動,樹林中的老虎代表著一個原始的信仰,隨著現代武器造成的損傷,德蘇‧烏札拉漸漸老去
漸漸的他似乎無法生存與險惡的自然環境,也無法適應現代的社會之中,好心的隊長把烏札拉安置在他舒適的家中,烏札拉總覺得現代人很奇怪,總把自己關在一個水泥屋之中,遠離自由與大自然過著所謂「安逸」而「方便」的生活。
他受不了這樣的生活,他寧願死在大自然之中,諷刺的是最後他因為隊長相贈的現代武器而死。
取自大自然,歸為大自然的行為一直都是這位老獵人的處世理念,令人惆悵的是三年後他下葬的森林與樹木皆已被開發為新城鎮,再也找不到老獵人的墳墓,不斷消逝的森林也象徵著人類始終「開發」著大自然,但隨著這些開發的過程,許多的精神也隨之死亡,實在令人哀嘆。
作者: monarchist (ドン・キホーテちゃん)   2015-03-13 14:29:00
一直想看 不知原po在哪看的
作者: greed720 (錐子尾小雞籠)   2015-03-13 17:22:00
我早就看過全套黑澤明了,我推薦你看黑澤明的,白痴。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