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 雷] 鳥人:好萊塢糖衣下的劇場實驗電影

作者: martica (蘇格拉底之死)   2015-02-02 06:48:44
如果抱持要看大場面、大爆破來看《鳥人》的觀眾,可能要失望了,
因為與其將《鳥人》看作是一部好萊塢式商業電影,
倒不說,這是一部試圖把劇場文化以好萊塢電影形式表現的實驗電影。
導演Alejandro Gonzalez-Inarritu有很大的野心試圖在主流商業電影中
開創獨樹一格的電影風格,他以大量融鏡手法,處理一鏡到底的運鏡,
並且以空間「門與門的轉換」,取代劇場界舞台換場、搬台的方式。
電影中,尤其以貫穿整部電影的爵士鼓音樂,令人為之驚艷。
(甚至非常大膽地多次讓爵士鼓的表演直接入鏡)
除了能顯現主人翁的「搖擺」性格,也讓電影時序快速轉換的處理更合理化,
另一方面,也讓大量需依靠演員張力的對話不顯枯燥、讓人難以忍受。
如果要說,這部片為何拍成電影的價值或必要性,
是導演處理主人翁Riggan Thomson罹患精神分裂所產生的幻覺,以奇幻寫實的手法呈現。
其實,就我來看是很狡滑、甚至最後擺了觀影者一道的做法,習慣好萊塢式電影奇幻
風格的觀眾,會很自然以一種「舒適」的觀影角度看待,
甚至忽略是Riggan因飽受精神分裂下表露的暴躁情緒。
這也是導演想交代的:一個騙人舒適的糖衣,其實包裹的是好萊塢電影的酸澀反省;
一堆大製作的電影文本,背後原型竟然是漫畫,打打殺殺令人血脈噴張的畫面,
滿足觀眾短暫的視覺欲望,然而,看完後一部電影對個人生命留下的,也許不具意義。
這也是電影後來藉由躲在小酒吧面如「舔了流浪漢屁眼」的劇評人所傳達的,
諷刺又酸澀刺鼻,然而,這也能看見導演之所以想麻煩地以大量融鏡帶出一鏡到底鏡頭
的背後思考:「電影不該只是這樣」。
尷尬的是,Alejandro在試圖訴說一個「愛究竟是什麼」的電影的同時,
仍無法脫離商業電影的包袱。
劇中雖然合理地以人物因激烈性格所製造出的荒謬笑料,
例如:Mike Shiner在上戲時竟突如其來想跟女演員假戲真做,最後直接在舞台劇觀眾
前上演勃起;Riggan在上戲空檔哈菸時,意外被門反鎖,導致在街頭只穿條內褲裸跑、
為趕回舞台演完戲的窘境。
這些劇情若真發生在舞台劇中,都顯得很合理,
但因為導演想訴說的當代教條,當以諷刺手法與這些討好笑料放在一起來看時,
某個程度上,觀影者會覺得導演真是把觀眾當白痴嗎?(誤)
應該說,某個程度上這部片在看完後給人感覺很悶,不完全是因為電影細節缺乏
交代主角最後為何選擇自殺(或是可能沒死)的開放性結局因素,
而是導演用力呈現電影美學的野心,訴說一個具有道德教訓的故事,
卻未體貼到觀影者的一種傲慢與輕視,或在說故事上的一種缺乏誠意。
(騙你是糖,其實是藥,但醫治的是你「品味」?)
特別是,為達一鏡到底的運鏡效果,以至於當畫面停留在過度長相美好的商業電影
演員表情上時,各個角色的情感交流,呈現各自為政、各置一詞的斷裂感。
好比Emma Stone在抽大麻被父親發現的那場戲,雖然Emma把剛抽完大麻的精神狀態
與狂妄表現得很好,但兩者情緒的流動卻因為鏡頭的選擇,令人非常困惑(也許跟
Emma演出困惑父親的情緒轉換很接近)。某個程度上,主觀感受跟演員演出的方式
也接近舞台劇的誇張效果有點關係。
總體而言,《鳥人》在戲中戲的劇情架構上,令我想起《暗戀桃花源》,
雖然劇中有許多奇幻亮眼的片段,但以一部電影的結構與表現上,
卻沒有真正像劇場翻拍成電影的《暗戀》來得美好。
文本的安排上,《鳥人》非常接近古典戲劇中的三一律,甚至在處理主角結局
以自殺死亡的安排,都非常哈姆雷特、馬克白式的「老套」,甚至殘酷的說,
反映了導演在主流電影市場中格格不入、試著融入、難以融入,或不得不融入
的精神分裂,全然都表現在《鳥人》的安排上。
所以,我甚至覺得,《鳥人》充滿導演個人精神上的自白,
以至於對Riggan再度自殺的處理,不帶批判的方式,都隱含一種同情存在。
(少年得志,真是大不幸?還是一個人不知道自己生命要的「是什麼」,才不幸?)
網路時代、社群媒體時代的混亂,成名不是難事,
「當不被看見的時候,還能愛」,是《鳥人》戲中戲裡面Riggan一段台詞所說的意義。
為避免過度煽情的美化《鳥人》敘事心得,以下就不矯情論看不見精神病患者的痛苦,
而我想回歸到,一部電影,還有沒有更多種可能?
「存在」的確是一個永遠值得討論的文本話題,
但文本安排中,主人翁對於死亡的選擇,仍適應於這後現代的社會嗎?
我的想法是不盡然。
《鳥人》說的是一個成名過早、失落中年、衰敗老年,卻仍然想飛的故事。
名氣與關注,對於一般人來說,仍是遙遠的,
就算是遍尋讚與被讚的社交網站素人時代,
這也不是個貼近一般人生命經驗感受的故事,
但它呈現了人追尋關注的虛無。
這部片跟《露西》一樣有虎頭蛇尾的毛病,雖然很可能有很多評論會大肆演繹著
是神片的說法,但就文本面來看,結局的想像空間仍然非常侷限在創作者腦袋的
空乏裡。而,這才是我們最應該擔心的,美國好萊塢商業電影的問題。
本片入圍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
同時導演獲得金球獎最佳編劇。
作者: windi15 (十五)   2015-02-02 17:42:00
推!
作者: sleepyrat (sleepyrat)   2015-02-02 19:05:00
這一部夠酸,很多明星都中槍~~~XD
作者: suochan (阿不思鄧不利多)   2015-02-03 03:05:00
推 覺得寫的很棒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