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鳥人─不管有多鳥,你都是個人!

作者: shosuke (冬天一樣要有活力!)   2015-01-30 17:12:38
http://readandanalyse.blogspot.tw/2015/01/birdman.html
(網誌圖文版 from 一個分析師的閱讀時間)
[影評]鳥人(Birdman)──不管有多鳥,你都是個人!
《鳥人》(Birdman)無疑地是2014年最受注目的電影,在金球獎獲得七項提名、兩座大獎
,在奧斯卡獎中也榮獲九項提名,提名數為本年度之冠。從電影技術面看來,《鳥人》做
了許多有趣的嘗試,這些嘗試對於大型電影獎例如奧斯卡而言相當討喜;從主題看來,本
片討論的「自我認同」更是主流到不行。不管編劇與導演有心或者無意,《鳥人》都注定
成為今年影展上的話題。
圖、男主角雷根在紐約街頭彷彿展開雙翼。這是預告片中最誤導觀眾的一幕。
設計精巧的超長鏡頭
導演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無疑地有盛大的野心。雖然這部電影採用的技術雖然並
不具太大實驗性,然而阿利安卓說故事的方式仍讓人相當驚喜──他幾乎不分鏡、幾乎全
片一鏡到底,採取帶有高度流動性的長鏡頭處理完絕大多數劇情。當我們談到「長鏡頭」
的時候,多數台灣觀眾可能最先想到的是蔡明亮與王家衛,一種偏向靜態的長鏡頭。例如
當導演採用長鏡頭表現演員的情緒轉折時,只要把鏡頭對著演員,剩下的就是讓演員發揮
控制各種臉部肌肉的技巧以傳遞情感。這種靜態的、強調演員臉部表情的長鏡頭並不罕見
,演員能發揮高水準演技的內心戲,幾乎都得靠長鏡頭才得以實現。
然而,阿利安卓採取的長鏡頭不只有情緒,同時更充滿動態。要用長鏡頭表現高速節奏與
動感並不容易,其難處在於「充分的資訊量」,也就是如何持續讓不同的、具有意義的人
事物進入畫面。換言之,這不是個光靠演員演技就能解決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導演是否能
有意識地設計出畫面的流動方式,同時整個劇組的技術是否能配合得了。這種流動感強的
長鏡頭的技術之難、耗費成本之高,可見一斑。
因此,當我們看到這類超長鏡頭,除了享受鏡頭的流暢動感之外,最先需要思考的就是:
導演為什麼要使用超長鏡頭?其動機到底是為了炫技還是帶有某種設計意涵,亦或者單純
是導演的美學意識?2012年,鈕承澤導演的《愛》前十分鐘也採取了一鏡到底的超長鏡頭
設計;當然鈕承澤用了一些特效串接起某幾個畫面,但基本上仍是一鏡到底。《愛》是一
部包含了八位主角錯綜複雜關係的電影,這些主角的愛情故事在電影中各自展開,時常並
無相關;鈕承澤採用超長鏡頭最主要的目的,當然就是讓觀眾意識到:原來這八個人確實
生活在同一座城市、同一個時空底下。
那麼,阿利安卓堅持用幾乎一鏡到底的長鏡頭處理119分鐘之動機是什麼呢?
第一,表現在現實與幻覺中穿梭的迷離。男主角雷根湯普森(Riggan Thomson, 麥可基頓
飾演)有嚴重的精神分裂症,他的第二人格就是他三十年前飾演過的英雄電影主角鳥人
(Birdman)。雷根相信自己有超能力,第一個鏡頭甚至就是雷根穿著白內褲在空中懸浮盤
坐的背影。長鏡頭連結起雷根念動移物與現實,讓觀眾更加迷惑於雷根是否真的擁有超能
力。
第二、向舞台劇致敬。《鳥人》的劇情緊扣著百老匯舞台劇《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
論什麼》,這種長鏡頭的流動感與節奏感,本身就是在跟「舞台劇」的藝術形式致敬。《
鳥人》鏡頭帶動的空間轉移極度類似舞台劇,休息室、後臺、舞台、頂樓、街道、酒吧,
片中絕大部分故事都發生在這少少幾個場景,以電影而言是相當不可思議的事情。值得一
提的是,鏡頭視角移動的方式,也與舞台劇普遍採用的視覺設計相同,僅僅從左往右緩移
,就能在同一個空間中表現出時間流動。
第三、向實驗電影致敬。《鳥人》採取的超長鏡頭技巧,其實在《創世紀》(Russian
Ark, 2002)也出現過;如果說《鳥人》是融合了大量特效創造出的一鏡到底超長鏡頭,《
創世紀》這部帶有強烈實驗性質的劇情片,就是真真實實的90分鐘一鏡到底。《鳥人》試
圖採用更大膽、更具風格以及獨特美學意識的實驗手法表現劇情,本身就在消除實驗性質
太高的技巧往往淪於炫技的迷思。我個人非常支持實驗電影的存在,正因為實驗電影嘗試
了各種新技術,才讓電影語言有無限成長無限進化的空間。
時間空間的流動、真實幻覺的錯位,構成了《鳥人》的基調,而這一切都透過超長鏡頭得
以實現。超長鏡頭構成了謊言,同時也是解開謊言的關鍵。
圖、花花綠綠的販酒處,本質跟演藝圈沒有兩樣:燦爛、虛幻,讓人迷醉。
關注你,不等於愛你;被關注,不等於被愛
雷根湯普森(Riggan Thomson, 麥可基頓飾演)是名過氣的好萊塢電影明星,曾經靠著飾
演英雄電影主角「鳥人」紅極一時,現在為了重新贏得觀眾注目,毅然決然親自改編瑞蒙
卡佛的小說《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為百老匯舞台劇,同時自導自演。雷根
患有嚴重的精神分裂症,其第二人格為自己飾演過的英雄角色鳥人;雷根同時認為自己有
超能力,能夠念動移物甚至飛行。故事的時間軸線相當短促,但仍為傳統三幕劇結構。
第一幕是預演之前,雷根啟用了人氣百老匯演員麥可夏納(Mike Shiner, 愛德華諾頓飾演
)作為第二男主角。對於好萊塢英雄電影出身的雷根而言,一方面沉溺於過去的明星光芒
,另一方面又害怕自己的演技不受肯定,害怕自己僅是「明星」、「名人」而非「演員」
。麥克則是個演技扎實又兼具人氣的舞台劇演員,一方面有助於背水一戰的雷根拉抬票房
,但另一方面卻又可能壓過雷根、搶走觀眾的視線。麥可對於雷根而言是光芒,但同時也
是陰影。
雷根的精神分裂症直接影響了他的人際關係。珊(Sam Thomson, 艾瑪史東飾演)從小缺乏
父愛,曾因吸食大麻進過勒戒所,目前擔任父親雷根的助手,兩人偶有衝突;傑克
(Jake, 查克葛里芬納奇飾演)是雷根的朋友、副製作人以及律師,不僅替雷根籌資,也時
常忍受雷根的壞脾氣;希爾維亞(Sylvia Thomson, 艾咪瑞恩飾演)是珊的母親同時也是雷
根的前妻,因不堪家暴而離婚。簡而言之,雷根的人生可以說是亂七八糟。第一幕的節奏
奇快無比,快到簡直讓人喘不過氣來,完全讓觀眾融入雷根的焦慮中。
第二幕又可拆解為兩次預演。在第一場預演中,麥可在觀眾面前僅穿一條緊身內搭長褲的
強烈勃起,不僅博得版面,同時更獲得好評。雷根的惡蒙成真了,麥可成為萬眾矚目的焦
點,而自己卻成為陪襯的跳樑小丑。雷根的焦慮感不斷提升,在休息室的暴怒場景顯示他
根本沒有超能力,他不是鳥人,只是凡人。珊偷抽大麻被雷根逮個正著,兩人激烈衝突,
珊指責雷根不過是過氣藝人,只想獲得觀眾注視。
艾瑪史東這段超過兩分鐘的獨白魄力十足,表情與語氣都相當到位。這段獨白是第二幕中
的第一波情緒高潮。向來態度張揚的雷根毫無還口餘地,彷彿鬥敗的公雞,完全不敢正眼
看著女兒;而向來冷漠不搭理人的珊,也終於毫無保留地表露自己對於父親的強烈不滿。
雷根渴望被注視,如同所有人。這段是雷根首次展現自己脆弱的一面──至少,他終於對
女兒展現了自己最沒有防禦的真實樣貌。這也就是為什麼艾瑪史東在這段狂飆獨白的最後
,先是露出疑惑不解的表情,然後迅速轉成內疚。她看見了父親的無力與悲愴、衰老與蒼
白,那是一代拳王應退未退,最後堅持站在擂台上卻不斷被痛毆的形象。
英雄不死,只是凋零。
只是,凋零的英雄真能維持其自尊與氣度嗎?
第二場預演之前,麥可與珊在後台調情,恰巧被預備上台的雷根撞見。雷根沮喪地從後門
走出聖詹姆士劇場(St. James Theatre)在後巷抽菸,沒想到鐵門關了自動上鎖,連唯一
的一件睡袍都被夾死在門縫。馬上就要上台了,雷根只能拋下睡袍,穿著一條俗氣到不行
的寬鬆白色三角內褲,繞出後巷,穿過時代廣場(Time Square)從前門回到劇場。
這段是本片的最大亮點。雷根只穿一條白色內褲的裝扮跟剛開始懸浮空中打坐完全一樣,
他的肉體衰老疲垂毫不性感,甚至得戴上假髮遮蓋略嫌稀疏的頭皮,與鳥人雄壯威猛的樣
子絲毫掛不上邊。這是雷根最真實的樣子。少了妝髮服飾,有哪幾個好萊塢巨星還能光芒
四射?每個明星都只是在演戲,即使離開電影鏡頭,總還是得讓自己容光煥發,好應付眾
人的睽睽目光。是的,我們都想看著閃閃發亮的巨星,但另一方面我們也期待看見他人殘
缺的、骯髒的真實生活;我們需要灑滿亮粉的青春電影,同時也需要素人實境秀。
然而,我們最最想看見的,是曾經閃閃發亮的電影巨星的狼狽的實境秀。
雷根奔過時代廣場,在眾人目光中穿入聖詹姆士劇場。他甚至沒有時間走進後台重新整理
自己,就直接從觀眾席一邊演戲一邊走上舞台,某種實境劇場的變形。雷根再次搏回版面
,毫無偽飾的演技以及超級吸睛的阿伯裸奔迅速引起注目,再也沒有人理會什麼百老匯男
明星在舞台勃起。這跟丟臉的程度有關──假設今天是猛男裸奔跟小屌勃起,觀眾會毫不
猶豫地選擇後者。群眾從不在乎被觀看的人的想法與感受,他們在乎的是如何用更多資訊
填補永不饜足的好奇心。數十萬人在Youtube上只想反覆收看雷根,從他的表情與動作推
論這到底是真的出了大糗還是做廣告宣傳。觀眾嗜血、觀眾無情。他們關注你,他們不愛
你。
但你愛你自己嗎?
圖、雷根在時代廣場裸奔。
結語:不管有多鳥,你都是個人!
伊卡洛斯的預言告訴我們:只有曾經飛翔過的人,才知道墜落有多麼可怕。正因為雷根曾
經大紅大紫過,所以他才比片中所有人都更理解,失去觀眾的可怕。是的,珊可以對著父
親大吼:「你過氣了」、舞台劇女主角萊斯莉(Lesley, 娜歐蜜華茲飾演)可以哭喊:「為
什麼我沒有自尊」,是因為她們從來就沒靠近過太陽。雷根靠近過太陽,他甚至以為自己
就是太陽,但光與熱終於還是把他打回原形,從高高在上的有翼英雄「鳥人」墮回凡人。
與其說雷根失去自我,倒不如說他走紅太早,以至於他的自我完全根植於觀眾的目標,他
不過只是成為努力成為觀眾期待他成為的那個樣子。所謂的少年得志大不幸是,自己都還
來不及真正了解自己,就被他人的期待牽著走。
男主角米高基頓演過最受歡迎的電影,是1989年的《蝙蝠俠》與1992年的《蝙蝠俠大顯神
威》,從此之後就沒有能與之匹迪的代表作。這顯然是個諷刺,既幕前又幕後的血淋淋現
實。許多鏡頭許多表情許多台詞,例如那句經典的「我只是成為你希望我成為的人,你不
愛我,我什麼都不是」,都讓人不禁懷疑,這到底是米高基頓的精湛演技、亦或者是他的
真心話?
亦或者,兩者兼具。所有的藝術走到最終,形式都是徒然,藝術家都再也無法把自己的真
心藏匿於形式中。詩人鯨向海說:「我把詩第一次給你看,其實我跟全裸沒有兩樣。」
例如你讀我的每一篇影評,字句當中都是我無所遁形的真心。藝術家,就是透過美學意識
將體內的光明與黑暗都完全自我揭露(self-disclosure)的人。
當雷根將自己的衰老肉身揭露於眾人面前時,他便豁出去了。第二試演的最後一幕,他從
觀眾席走向舞台,頭上沒有假髮、身上沒有戲服、手上沒有手槍,他的表相不過是荒謬的
皮囊,但他的真實情感卻超越了一切。這是演技嗎?這是真實嗎?當觀眾看不清楚一段表
演究竟是演員原本的樣子或者是角色應該呈現的樣子時,那就完全是演員的勝利。
進入第三幕之後,雷根透過裸奔以及荒謬卻真實的試演再次得到注目,但他一點都不快樂
。 知名影評塔比莎迪金森(Tabitha Dickinson, 琳賽鄧肯飾演)在酒吧中放出狠話,說他
「只是名人不是演員」,並告訴他「明天正式演出後將會寫下有史以來最差的評價」。他
的精神分裂加劇,在馬路上遊民似地醉倒一晚之後,過去只有在私人空間才會出現的「超
能力幻想」也開始在公領域出現。他時而在隕石墜落怪獸降臨的末世中展開雙翼飛空,時
而在和平的繁榮的城市中翱翔穿梭。他飛回劇場(事實上是搭計程車),在最後一次演出時
槍斃了自己。
電影可以在這裡收尾,但編劇跟導演顯然還有話沒說完。雷根沒死,但也轟掉自己的鼻子
,贏得影評、影迷以及所有媒體的支持。如果袒露自己的骯髒黑暗怯弱醜陋搏得的名聲是
一種惡名,「為了藝術自我犧牲的昔日明星」才是雷根真正再起的一刻。他的面貌變形得
如同怪鳥,虛擬出的鳥人也只是坐在馬桶上不發一語。
最後這一段的處理手法特別值得注意。首先,由雷根在劇院自殺切換到醫院場景沒有採取
一鏡到底技巧,導演採取了非常傳統的剪鏡技巧。其次,本片的色調終於擺脫了陰暗陳舊
感一躍轉為清爽乾淨的白色,節奏也由讓人幾乎喘不過氣來的急促感轉為緩和平靜。這意
味著雷根的精神狀態終於變得清爽舒坦。
雷根不再因幻覺而瘋狂。他默默看著自己變型的臉,默默走到窗前,默默看著一群飛鳥翔
過藍天。他將身體伸出窗外,彷彿想抓住飛鳥。鏡頭嘎然而止,視角從窗外照進窗內,珊
從門外走進來,發現父親不在床上也不在廁所。她著急地走向窗口往下看,先是皺了眉,
接著視角上移,彷彿看到什麼難得的奇景。
圖、珊看著窗外露出驚喜的表情。這是本片最後一個鏡頭,同時也引發最多討論。
這是全片最刻意、最明顯的分鏡,同時也引發最多「雷根到底死了沒有」、「雷根最後是
不是真的飛起來了」的爭論。這段爭論不會有結果,因為不論是哪一種推論都會有盲點,
很難有個面面俱到的說法。
不論如何,相對於現實主義到不行的前115分鐘,這段戲相當浪漫,給人強烈的夢想與希
望。我們更該關注的重點或許是,為何導演要讓我們看見了如此殘酷的現實人生之後,告
訴我們:你也是伊卡洛斯,你也可以飛?
自尊必須依附於堅強的自我,而堅強的自我建構於充分理解客觀環境。對外在世界的理解
與對內在自我的理解是一體兩面的事情,不肯認清現實的人,其自尊只會激化成自卑或者
自大,並不斷在兩者之間擺盪。知道現實有多鳥、知道自己有多鳥,並不表示就會失去自
尊或者自信,相反的,這是讓自己抓住真實自我的起點。
不管現實有多鳥、自我有多鳥,你都是個人。
你知道自己是個人,世界不會繞著自己旋轉、隕石不會為了自己落下、怪獸不會突然出現
也不會因為自己的強力氣功波而消滅。這個世界只是依循著某種法則自我和諧自我衝突,
在動與不動、變與不變之間漂流。能飛或者不能飛、是明星或者不是明星、被關注或者不
被關注,其實最後都不如一個問題:你愛自己嗎?你能打從內心深愛著身為人的自己嗎?
在繞了一大圈之後,我們又回到了《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的文本上。說到
底,《鳥人》終究是一部關於愛的電影,但導演不談愛人、不談被愛,談論的是「愛自己
」。我們汲汲營營追求著他人的目光、澎澎湃湃探索著愛人的唇吻,我們愛人、我們被愛
,但我們是否記得先愛被現實傷得遍體麟傷的自己?
我們都是伊卡洛斯。有些人還在看著天空用蠟與羽毛拼湊翅膀、有些人正在迎著太陽翱翔
、有些人卻已經墜落,但不論未來式、現在式或者過去式,我們都是鳥人,都在廣闊大地
與無限大空之間飄蕩。別忘了你過去的樣子、現在的樣子以及未來可能的樣子,不管再怎
麼醜陋再怎麼黑暗再怎麼不堪,別忘了,你永遠都是「人」。
你愛你自己。
http://readandanalyse.blogspot.tw/2015/01/birdman.html (Blog原文連結)
作者: albert0606 (Albert)   2015-01-30 17:48:00
作者: rinoa0218 (R I N O A)   2015-01-30 18:01:00
推,英雄,悲劇,真實人生,最後結局讓我相信他還是自殺了,但珊的微笑或許是她對雷根終於解脫感到高興吧
作者: garrickhsu (Pooh.H)   2015-01-30 18:03:00
分析師的影評是品質保證呀!
作者: skyforever (微笑)   2015-01-30 18:03:00
推 好文!!
作者: Drone (吐槽即吾命)   2015-01-30 18:07:00
+++
作者: vivera (vivera)   2015-01-30 18:21:00
作者: youhou (YF)   2015-01-30 19:01:00
作者: mihonisizumi (中原岬マジ天使)   2015-01-30 19:15:00
作者: tin0018 (吱吱)   2015-01-30 19:26:00
作者: crescentalle (我想看大陸劇>"<)   2015-01-30 19:49:00
推,剖析得很徹底!!
作者: kiwiacid (冬眠 )   2015-01-30 20:18:00
好!
作者: oasisftw   2015-01-30 21:05:00
寫得真好
作者: jpopgirl (落下 一吻 嘆息)   2015-01-30 21:41:00
好文推推~
作者: storyo95352 (糟糕)   2015-01-30 22:18:00
好文該推!
作者: tinallll (Tina)   2015-01-30 22:30:00
作者: michaelch (空白鍵)   2015-01-30 22:34:00
靠 神文!!!居然能把這部片解析得這麼精闢 太強了!!!!!!
作者: h2894675 (邊邊)   2015-01-30 23:36:00
只能推了!!
作者: janeyu0606 (啾皮)   2015-01-31 00:28:00
大推這篇!
作者: jackpinpin (jackpinpin)   2015-01-31 02:53:00
推推推
作者: azen123 (約會是一部愛情電影)   2015-01-31 02:57:00
作者: pwhss409   2015-01-31 03:05:00
作者: kao19 (夏威夷好熱)   2015-01-31 10:38:00
我只是成為你希望我成為的人,你不愛我,我什麼都不是
作者: maybehsin (Maymay)   2015-01-31 10:49:00
作者: wwa928 (無藥可救的馬尾控)   2015-01-31 11:19:00
好文推
作者: yklium   2015-01-31 12:12:00
作者: uniliono (轟炸機陳鏞基墜機啦)   2015-01-31 13:56:00
作者: travis6822 (travisliu)   2015-01-31 17:13:00
作者: a80568911 (DEADPOOL)   2015-01-31 18:07:00
好文就是給他推推
作者: alexjetertw (小琿)   2015-01-31 18:30:00
終於懂了 謝謝你!
作者: a234269 (蒙蒙)   2015-02-01 03:23:00
寫的很棒
作者: dcfc (必須橫渡大西洋的遠方)   2015-02-01 23:25: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