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再見溪谷

作者: Mercury2010   2014-06-29 01:09:19
電影很好看,好看得超乎預期。
書跟電影,似乎是差不多時間在台灣發行,我看了書介,聯想到
吉田修一的另一本書"惡人",印象中自己買了那本書,也看了電
影,看書的感覺我不太記得了,但是電影拍得讓我覺得很不對勁
,變成一對全世界都誤解他們的苦情鴛鴦,氣氛很八點檔,我不
喜歡那種太超過的平反,加上"惡人"之後買的幾本吉田修一的書
我都讀來不很起勁,於是,書跟院線電影我都錯過了。
在MOD選了這部片,也只是因為沒有更吸引人的片子,片子演到尾
崎夫妻在警局會面時,我差不多能猜出劇情的爆點,他們的對話
很日常,表情語氣也很平淡,我卻覺得那一幕是全片的最大亮點。
前陣子逛博客來的時候,留意到一本書,本村洋的3300個日子,我
要說的重點其實是朱學恆替這本書作序,我一向不很喜歡情緒太強
烈的文章,不可否認社會的改革常常是由個性鮮明強烈的人所引領
,但也是這些人最可能獨斷卻不容他人置疑,朱學恆是高調的反廢
死代表,對於這個議題,我無法有明確的態度,我發現江國慶是冤
案的時候,自己都驚訝自己會那麼痛心,尤其當想起事件當時,我
嫌惡地看著報紙上刊出的他的大頭照,毫不懷疑地把他當成變態,
這件事讓我無法否定廢死聯盟存在的必要,但的確,當王清峰為了
不願執行死刑而離任法務部長,接受訪問時說出如果我是受害家屬
,我覺得我可以原諒加害者這樣的話時,我心裡不只是不以為然,
已經是憤怒了,事情沒有真的發生在你身上,你憑什麼這麼假設?
為什麼被害家屬要忍受失去至親和被公眾要求要寬容的雙重痛苦?
為什麼加害者可以得到那麼多的報導版面?加害者可以杜撰死無對
證的事情,讓自己聽起來像被害者,而如果加害者不為自己辯解,
他/她甚至可以得到莫名的同情,媒體會請來冤案得到平反的被害
者來談廢死,但在這種場合完全見不到最初的被害者,冤案平反的
意義比被害家屬的心情還受重視,這不是偽善,什麼才是偽善?
這樣的社會對於加害者,會擺出鄉愿的寬容姿態,加害者對社會懺
悔,變得比對被害者/家屬懺悔還來得容易收效,故事中的尾崎,
在強暴事件後雖然被迫放棄了棒球、從學校退學,後來卻也能夠好
好地上班,他的共犯之一成了他的大客戶,甚至可以在酒店應酬時
,態度輕佻地拿性侵的往事來說嘴,老實說後來跑去對身為被害者
的水谷夏美贖罪的尾崎,竟會犯下強暴而且還是輪暴的案子,這實
在有欠說服力,還是男人真的要等看到女人日後的悲慘遭遇,才知
道性侵對女人確實是會造成傷害的?!
無論如何,向水谷夏美傾盡一切來贖罪的尾崎,是會得到原諒的,
水谷看著鞋子掉落谷底,隨著河流走時,她對於與尾崎一起不幸的
執念,也終於放下了。
http://againandagain13.blogspot.tw/2014/06/blog-post_2405.html
作者: edd740404   2014-06-29 01:47:00
台灣媒體對於加害者,一直都是往死裡打,沒有同情的台灣對於加害者也很少有鄉愿,反而傾向犯任何錯都該死某些程度來說這其實才是台灣真正的問題
作者: wcc960 (keep walking...)   2014-06-29 03:06:00
最近台灣有什麼加害者值得同情的例子嗎?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