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曼德拉:漫漫自由路》by(時光之硯)

作者: NEKObus (我美好的記憶就是我的神)   2014-05-22 21:21:59
http://blog.yam.com/YenC/article/73128278 PTT2個人板 Inkstone
======================================================================
一個純粹的聖人,一個可以扭轉天下的救世主,也許並不存在,但是一個人
所能代表的意志,不會只被這個人的生命所侷限。平等,自由,以及正義,只要
這個世界記住了曼德拉的名字,則他的夢想實現的可能性,就依然長存。
======================================================================
一九六二年,在投入南非的民權運動將近二十年後,知名的反政府領袖尼爾
森.曼德拉(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被捕。從學生時代就參與學運的他,
受過法學訓練,擔任過弱勢黑人的辯護律師,也加入非洲民族議會(ANC:African
National Congress )政黨反抗種族隔離,最後甚至還領導武裝革命,而被控叛
國罪多年。
在他面前的是一場沒有理由樂觀的審判。全國上下——或甚至全世界——都
在關注它的發展,但在法槌的另一端,控訴/判斷/執行這一切的是壓迫反對份
子從不手軟的政府機關。這場世紀大審前後拖冗了兩年,在最後的法庭上,曼德
拉為自己辯護的萬言書末尾,他說道:「自由與民主社會,是我畢生致力達成的
目標,同時也是必要時,我願意為之而死的理想。」
那之後,根據電影《曼德拉:漫漫自由路(Mandela: Long Walk to Freedom)
》的描寫,受審法官以「一旦叛死刑,就坐實了你口中對這政府的控訴」為由,「
僅僅」叛他無期徒刑而已。這是否就是該法官的真意?或其實他也受到某種良心
的感召?我們不得而知。更不用說這部片是改編自同名的曼德拉自傳,不乏主觀
記憶誤差的可能了。但我們可以很確定的是:那場審判的結果開啟了曼德拉當時
想都想不到的,他人生第二個數十年的奮鬥階段。而他在這階段中的所思、所為,
以及更重要的所「不為」,讓他成為當今世上在我們心目中,獨一無二值得尊敬
的人。
一部傳記電影該如何呈現偉人的一生?或應該反過來問:一個真正的偉人,
他的故事能被一部片的篇幅所包覆嗎?《漫漫自由路》作為一部試圖交代超過一
甲子光陰的電影,在事件的取捨上所面對的挑戰,可想而知。而從光輝詩意、靈
性遼闊的開場,不難發現導演賈斯汀查特維以景、以聲、以夢境回憶逼近曼德拉
強大如洪流,又穩靜如止水的內心修為的意圖。《漫漫自由路》的攝影構圖常是
美極了的,演員(尤其是主角伊迪瑞斯艾爾巴)魅力服人,敘事也堪稱流暢,即
使偶有趕跳的匆促結構,也在這巨大的時間架構下,可以被諒解。作為一部呈現
時代/頌讚其人的作品,它是成功的。
然對於一個歷史人物的難得,及脫去戲劇張力催化之後,那個孤獨卻屹立的
真身,更多的認識和更多的學習,總在散場後。曼德拉一如多少革命家,在自己
的土地上為人世的不公平而戰,從近在身邊的一個個受害者當事人,到糾集人民
的力量發聲影響施壓,再到「和平的方法我已經都試過了,都不管用,所以只能
走向極端」,他經歷的逃亡/憤怒/掙扎/分離和失去,很多革命烈士都嘗過。
然而讓曼德拉這三個字——或他的人民喜歡尊稱他的族名「馬迪巴(Madiba)」
——真正發光的,是他在成為政治犯坐牢二十七年後,終於出獄了,面對過去迫
害他的這個政府、這個體制,及種族光譜中「另一端」的那些人,他卻選擇了不
報仇的態度。
說來容易。客觀的和平主義和為了斬斷冤冤相報的連鎖而願意放下的胸襟,
但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多少?這樣的呼籲這樣的堅持,又有誰能比一個被奪走生命
中將近三十年光陰的人,更有資格說出口?
在《漫漫自由路》中,我最喜歡的一幕是在曼德拉出獄後,當時儘管國際的
氛圍和政府態度都已經早早轉變成對他友善的、有利的,但國內的種族衝突態勢
卻是居高不下,暴力事件頻傳。在南非,長久居於領導地位和政經上層階級的白
人族群其實只佔一成左右,由是不難想像從他落難到翻身成為英雄的同時,那另
外百分之九十的非白人們對「前朝權貴」的怒氣,有多麼蓄勢待發。就在這時候,
曼德拉選擇上電視對全國的支持者喊話,他說:「現在的我是你們的領袖,而只
要我還是你們的領袖一天,我就有義務在你們做錯的時候,糾正你們。」接著他
呼籲大家放下武器,抑制怒火,把這股能量轉移到接下來的選舉上:「去投票吧!
讓選票成為你的武器。」
那之後,南非的黑人們在大選之日蜂擁前去投票所,開心得像是參加嘉年華。
1994年,曼德拉成為該國史上首位黑人總統,自此開啟了迄今二十年的新政權。
仁者的路並不好走,尤其選擇不報(自己的)仇,面對同樣受迫害和苦痛的家人
和戰友們,需要的諒解更多。在《漫漫自由路》裡我們不難看到這些為難,但正
如同樣是講述曼德拉故事的《打不倒的勇者》所呈現的,曼德拉始終堅持他的高
度,在他的位置試圖醫治這個體制,以期「過去的我們所經歷過的,別發生在未
來的他們身上」。
再跳出電影,一九九零年代僅當完一任總統就交棒的曼德拉,從此位居南非
的精神領袖地位,然而至今二十年過去了,該國的高犯罪率,種族情勢,甚至愛
滋病帶原者的數量都仍讓人無法樂觀。2013年底,《漫漫自由路》在歐美上映,
而彷彿命定似的,在倫敦為英國皇室舉辦的首映途中,傳來了高齡九十五歲的曼
德拉逝世的消息。他過世後,人們懷念他,但也有種種聲音嘆息他的壯志未酬,
或力不從心。
曼德拉的理想還未真正實現。但在他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純粹的聖人,
一個可以扭轉天下的救世主,也許並不存在,但是一個人所能代表的意志,不會
只被這個人的生命所侷限。平等,自由,以及正義,只要這個世界記住了曼德拉
的名字,則他的夢想實現的可能性,就依然長存。
作者: Kilik1985 (齊力克先生™)   2014-05-23 03:33:00
推硯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