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純真消逝的年代:成長的盲點

作者: bichon (真是奇怪呀)   2014-04-01 23:28:25
純真消逝的年代 : 成長的盲點
電影"白色緞帶"為我們揭開納粹主義蔓延前,
平民兒童性格中幽微累積的生活暴力。於是影片嘎
然而止的瞬間,我們也仿如感覺到一個全新戰慄的
陰鬱時代悄然而至,呼吸均勻,脈搏強穩,一切正
要開始。
"純真消逝的年代"時間設定在納粹垮台,各國
接管劃分德國,大至戰事國情,小至人民生活(移動
/擺渡?回去/回來?),一切混沌不明的時期。故事敘
述洛兒的父母因納粹軍官身分進勞改營,身為老大
的洛兒必須帶著四名弟妹(包括一個嬰兒)跨越重重
藩籬,遵從母親指示到外婆家避難。路途中,無論
是物質世界的困頓匱乏,或因事實真相逐漸清晰(或
模糊)引起的信仰崩解,在在考驗、折磨、打亂、同
時亦是完成一個少女的成長認同。
少女洛兒從小在納粹主義的薰陶下耳濡目染,敗
戰與希特勒的死亡並不足以動搖她已建構的世界觀。
她以父親軍官的身分為榮,逃難只是暫時,父母的一
去不返雖然令心靈受傷,但這種事必須咬牙承受,一
如母親離去時展現的無比堅毅。(但放在母子關係中,
此種堅毅在我們看來,似乎透露著更多的疏離與冷漠
。)初期,洛兒至農家避難,遇見農民時仍驕傲榮譽地
行希特勒舉手禮,她還不曉得世人對他們的仇恨,以及
人們因時局變動所展現的態度變化。對洛兒來說,敗
戰不過是一時,她仍對反攻扭轉局面抱有希望,他們
是落難貴族,現在他們所受的,最終的勝利必定會給
予回報。
好一個令人厭惡的少女啊! 但正因洛兒的年紀設
定,價值信仰已養成牢固,可仍保有的部分童真,一
方面保護強化了勝利的浪漫可能性,一方面也因戰爭
殘酷的衝擊,啃噬、還原、逼她正視她所信仰的價值
中,血腥駭人的部分。從一開始驚見父親槍殺家裡的
狗,到看到無數猶太人被屠殺的照片(難民調侃著看血
腥照片可以換得物資,是"那邊"的奧步,即便他們懷
疑照片作假),然後又遇到同樣信仰納粹主義的老婦人
(本來以為遇到同路人,以為終於得救了)。但老婦人
只把他們當作玩偶耍弄,藉著看雙胞胎弟弟表演納粹
歌曲重溫過往榮耀時代,並且非常自私地強迫洛兒將
嬰兒留下,以換得更多物資。後半還有猶太青年的加
入,激起洛兒心境更大的波濤。但光是到此,我們已
經同洛兒一樣,對於是非辨認價值變動,亦即令人失
望揪心的"全部!全部",充滿疑問、感到挫折。
比起被既有價值綑綁的洛兒,幾位弟弟妹妹在逃
難中展現了更高的韌性;他們也許因為涉世未深、也
許因年紀小沒有發言權只得從旁觀察,也許係因更原
始直接的生理反應,對戰爭中複雜的人情世故反而能
適應得更加快速。尤其是年齡介在中間的洛兒妹妹,
簡直是這場悲淒的成長之旅的理性見證。於是片末相
較於姊姊,仍能開心跳舞的她,與其說小孩子性,倒
不如理解為成長的階段自有其韻律波峰來得更加恰當。
而神祕猶太青年湯姆的加入,更加速了洛兒內心
一連串的激變。編導聰明地讓性與青春的躁動在這不
動聲色地滲透,每一次洛兒與湯姆在性吸引力間的追
趕、退避、游移、欲擒故縱,也恰恰呼應、拯救或摧
毀洛兒的自我身分認同。當湯姆想強吻洛兒時,洛兒
作出非常乾脆的價值判斷:猶太人果然骯髒下賤(別以
為在非常時期,就能跨越界線踰矩!);但另一方面,
洛兒不知是順應身體慾望,亦或遵從付出回饋的等比
原則,又或另有政治思維上的意圖,一改先前的傲慢
冷漠,微微引誘湯姆對自己上下其手。因為身分上的
弱勢(沒錯,洛兒開始學習到納粹身分只會讓他們一家
挨餓受苦),再加上湯姆跨越了種族信仰的藩籬仇恨,
不斷幫助他們,受惠固然很好,但更多時候這種善意
讓她感到疑惑不安,同時似乎也是對她信仰的價值作
出戳刺嘲弄。她只能透過簡單的因果想像,給自己一
套說服自己的說法(並且也說服弟妹,免得他們被湯姆
"騙"了):湯姆之所以和他們同行,不過因為他們有嬰兒
,可以比較容易得到物資。她也時不時利誘、告誡、威
嚇湯姆:"等我爸爸回來,你就死定了"或是"等我爸爸回
來,我可以請求他對你特別寬待!" 正因為自我價值逐
漸鬆動、崩壞,洛兒需要找到湯姆的弱點來翻轉此種
局面,只要她掌握主導了身體情慾的萌發,那麼無論
時局怎麼變化,至少在她與湯姆間(一個納粹軍官之女
、一個猶太人)的主從強弱關係,即可鞏固、修復崩解
的信仰,完成這場戰爭之於她成長的全部。這也是湯
姆原本即將上鉤,又匆匆縮手負氣離開的原因。甚至
到了最後,洛兒哭著請求湯姆留下,但她仍執著地強
調、"公平"地交換條件:"你留下的話,嬰兒可以過繼
給你",終於使湯姆決意離開。
又如洛兒在樹林中想向釣客求取食物,她要湯姆留
下,由她出馬。她禮貌地說明來意後被拒,又拿出在納
粹老婦人家學來的戲碼,唱跳起令人尷尬的歌舞。最後
終於理解假性文明以及人為建構的法則都不可靠,只得
服膺生存法則作出出賣肉體的決定。她顫抖卻堅毅地解
下鈕扣,靠向釣客身體,眼睛卻直直落向前來搭救的湯
姆。我們不知這是情欲的轉移,又或是一種激起醋勁的
炫耀,總之在這短短一瞬間,洛兒再次向我們展示了性
與政治的隱微曖昧、密不可分,同時也是她對自我認同
標竿的一次調升(要解讀成下降亦可)。而堅毅的洛兒媽
媽相較於較懦弱的洛兒爸爸(逃難前的一次求歡,帶出有
趣的強弱主導相對關係),不但兼負起家國兩邊的責任,
即便被強暴也咬牙忍下,因為身為一個"納粹女人"的印
記比僅只是身為純粹女人的身分還重要,她兩腿間受難
的血,讓她奔往幻滅之際,亦彌留停頓在祖國溫暖的懷
抱中。
即便本片絕大篇幅場景都在森林中發生,鏡頭對準
的是弱小一家在自然中的刻苦求生;少了絕對分明的因果
敵我關係,壁壘分明的似乎只有生死之界。但女性視角
及身體政治在戰爭中的特殊性,仍大大影響著本片的調
性。粗粒子的攝影畫面(通常粗粒子常引起一種浮動躁熱
感,但放在這種冷調性的片子裡,反而跑出一種更冷冽迷
亂衰颯的不確定感)、搖晃貼近逼視主角的鏡頭,配合
森林這個本就非常"母性"的場域,所有性的自覺萌生,在
進入被流放遺棄的森林那刻,就注定開啟完成它自有的循
環。無論是童真良知,又或原生獸性,對應進入森林前的
人為世界信仰價值,洛兒一家與我們都如蒙上雙眼般,只
能細心感應、咀嚼,並為先前那些視覺造成的盲點內省懺
悔。但更重要的是,當我們走出森林,完成心裡的內爆重
生後,睜開眼睛,我們該如何看待世界、認知世界?
"閉上眼睛"與"睜開眼睛"這兩個開啟與結束遊戲的絕對
指令,放置在任一個時空,都有其曖昧豐厚的指標性。經歷
生死考驗、安全到達外婆家後,無論是再也無法開心跳舞,
又或對外婆那套不闇世事、自己本也信服的軍事教育信仰
作出反抗,洛兒睜開眼後的世界再也不復從前。就算如被
刻意踩碎的精緻瓷器小鹿般(逃難時從家裡帶出,且完整帶
到目的地的唯一東西)碎片斑斑,但總好過永遠待在謊言築
成的美麗溫室。
"睜開眼睛、睜開眼睛"這也是學運進行至此,觀賞影片
、對照內省自我生命後,我最想說的話。很簡單,甚至如一
句咒語,具有童真魔幻或荒謬虛構兩種極端的特性。但假使
每一次閉眼、睜眼即能完成一次成長,那麼就算需要經過信
仰的重整淬煉,經受重生或幻滅兩種迥然不同的結果,也是
值得的!
ps.本片改編自瑞秋賽佛的戰後傷痕文學<<暗房>>的其中一篇
<洛兒>,我雖沒讀過原著小說,但本片令我想起另一位專寫
這類議題故事(主要以猶太男孩的視角出發)的兒童小說家
烏里‧奧勒夫( Uri Orlev)。他的"鳥街上的孤島"讓人想起
"戰地琴人","快跑!男孩"中男孩的野地求生之旅,則可與本
片呼應對照。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14-04-02 00:18:00
相當好看,故事說得自然不著痕跡,森林與溼地的對比也相當強烈
作者: pauljet (噴射機)   2014-04-02 13:50:00
請問大家都是到哪租藝術片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14-04-02 14:01:00
寄信給我我再告訴你 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