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風起,以及電影和動畫形式上轉換的問題

作者: prc (小波的大玩偶-:D)   2013-10-09 00:34:43
http://belaludwig.pixnet.net/blog/post/53151856
說不上好壞,但非常意外會在戲院看到這麼一部卡通片。
在看的過程中一直想到他的舊作《龍貓》。不是因為在表現手法
上相近的關係,而是因為《龍貓》很可能是取材侯導的電影《冬冬的
假期》;當然,侯導寫實的手法被宮崎駿轉化成了童話的風格。如果
這樣的取材是真的,或多或少表示了宮崎駿除了對動畫以外,也對寫
實風格有所興趣(關於《龍貓》和《冬冬的假期》的關係,請參考拙
文〈冬冬的假期-龍貓的故鄉也許就在台灣〉:http://tinyurl.com/nxahray
)。
故事設定在日本二戰時期。主角從小就一直幻想可以做出一部飛
機,也因此長大後他也就順理成章地到了製造飛機的工程部門工作。
而在一次搭火車的途中他遇到了地震,雖然他並未受傷,但同車的一
對女子其中一位卻受了傷,他出自好心就將未受傷的女子送回家,再
帶家人把受傷的另一位女子帶回。而這段機緣也讓未受傷的女子後來
成了他的妻子。由於整個故事線非常地鬆散,因此即使就這樣把雷說
完也不會妨礙觀賞本劇的重要旨趣,整部故事雖然前後劇情推演關聯
的關聯不強,但也的確就是以主角對於創造飛機的夢想,以及對於女
主角的愛但卻因病而無法白頭偕老這兩件事為主。
筆者由於沒有看完全部的宮崎駿作品,因此不知道他對劇情的拿
捏是否每次都是那麼鬆散,但至少以筆者看過的部分而言,這部的確
是最不緊密的,而且這樣的密度同時也影響到劇中一些橋段氣氛的拿
捏:例如在發生地震的橋段中,劇情並不力圖凸顯災難的可怕,甚至
在音效上沒有太多的災民叫喊聲(但那個奇怪的聲音到底是甚麼?)
或許是因為日本晚近真的遭逢太多天災人禍,就像近來台灣紛紛有許
多藝文界人士在公民議題上發聲一樣,除了宮崎駿本人曾經對福島核
災發表相關的言論以外,更早甚至可以追溯到村上春樹的《地下鐵事
件》,且此一事件似乎也促使了村上在文風上的轉變。
或許是因為以上所提到的種種原因,使得宮崎駿想要給日本人民
一部能夠面對現實的療癒之作;但從敘事以及一些創作手法看來,這
部作品似乎又不只是療癒之作而已,似乎有種既然是最後一次的創作
,那麼就應該要有一些大膽的嘗試的意味。
***
當然,雖然是大膽的嘗試,但試圖用動畫表現這樣的風格依然有
許多的風險,因此我們一方面要給予最高的敬意,另一方面也要看看
這樣的嘗試究竟會有甚麼問題,否則以後的嘗試難免也只會是重蹈覆
轍。
首先是悠遠的風格是否就必然等同於鬆散的劇情?筆者並不這麼
認為。這兩者並非只是邏輯概念上的不同而已,這甚至還關乎一部作
品的表現手法。
既然已經提到了侯導,那麼或許可以再以他的作品作為例子:同
樣是論及政局因為戰爭處於緊張狀態,侯導在《童年往事》中有些橋
段選擇了非常隱晦的表達方式:睡覺的時候聽到隆隆聲,結果醒來在
地面上看到戰車行駛過的痕跡(當然侯導在同一部作品中也有其他比
較粗糙的手法,在此先不論及,且朱天文在一些文章中亦已有所檢討
)。也就是說,在影像中悠遠的感覺其實有時相當仰賴是否用言語直
接說破。因此當《風起》那句法文在劇情前半像是以破題的方式被說
出來時,整齣劇的進行方式卻非像是以破題所該有的步調進行著,文
字似乎就因為不是註腳因而不但沒有破題的功效,同時也失了點題之
效。
而且這種風格的劇既然非常講究氣氛的逐步鋪陳,因此往往劇情
的密度不會太高,因為用文字交代劇情通常是最快速的方式之一,然
而一旦捨棄以這種方式為主作為鋪陳而劇種又不以動作為主時,劇情
密度過高很容易淪為交代不清或是舒緩感覺被破壞,而本片的問題正
是前者。為何德國人會被日本政府盯上連帶連累男主角?女主角既然
已訂婚為何又可以隨即解除婚約和男主角結婚?這些都是劇情上沒有
交代好但卻很重要的轉折。
然而最麻煩的是究竟動畫適不適合這種類型的劇種。在這種劇種
裡,其實空鏡頭往往是很重要的,因為空鏡頭如果能夠適當出現,意
境便能很完整地被點出來。即使不是空鏡頭,由於這樣的劇種往往是
很「寫景」的,因此攝影在這樣的劇種佔有非常關鍵性的地位;然而
當媒材換為動畫時,攝影的成分其實喪失了很大的部分。最關鍵的部
分之一在於臉部的陰影,由於筆者看過的動畫相較之下少很多,所以
不知道目前是否有把陰影漸層處理得好的作品;但以這部作品而言,
儘管在風格和技術水準上都不差,但因為這個元素實在太重要,以至
於筆者在觀影時不時想到像是黑白郎君之類的角色......這個問題其
實看得出來宮崎駿有嘗試用繪畫風格來彌補,尤其是一些有水面的畫
面,畫風感覺似乎會比較偏向模仿印象派風格,但在效果上終究是有
限的。
***
說了那麼多,好像筆者非常不喜歡這部作品;但有點像是《新聞
急先鋒》裡的男主角裡讓人難以置信他是共和黨員那樣,對於大膽的
嘗試總是要認真思考檢討最後的結果,否則大膽最終只會淪為白費。
而且嘗試既然之所以為嘗試,本來就比較不會是四平八穩的保險牌,
會有失誤本來就是可預見且可原諒,因而也是可檢討的。當然,這樣
的作品也需要對動畫非常熟悉的朋友加以解釋,因為空鏡頭多少可以
說是在電影裡比較被看重的手法,而且動畫對構圖的講究可能因為客
群的考量,講究的方式也和電影不同;而這些都是等待被解釋進一步
拓清的。
宮崎駿選擇用這樣的手法作為告別作,再怎麼想都讓人感到意外
;或許有些事不做,這輩子真的就再也沒機會了吧。而他也真的做出
大膽的嘗試,除了在敘事手法上,在結局上也同樣令人意外。在他的
作品中,以筆者看過的來說很明顯會避免日本典型劇種中那些又臭又
長的說教;但這次的結局選擇了一個有點慘淡的結局,只是講述的風
格選擇讓它因為有點夢幻而顯得更淡。但這個夢幻的手法-即透過和
發明家在夢中碰面-要講的還是殘酷的現實:發明的飛機一去不回,
生病的妻子也過世了。而這似乎多少隱喻了日本當今有些地區的現況
,就算沒有至少也還算是合理的聯想:科技不能挽回甚麼,逝去的生
命也是。
但日子還是要過下去,因此在片尾時才會出現一幅又一幅生活場
景的空鏡頭吧。
作者: opsddb (opsddb)   0000-00-00 00:00:00
我也推宮老這部的新嘗試
作者: opsddb (opsddb)   0000-00-00 00:00:00
新海誠的作品就比較有真實攝影的風格
作者: opsddb (opsddb)   0000-00-00 00:00:00
空鏡頭可以看細田守
作者: elenar (阿~DSLR~好想上FF)   0000-00-00 00:00:00
宮老最後的半自傳式心理劇場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