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從神鬼認證系列淺談一些分鏡安排的概念

作者: prc (小波的大玩偶-:D)   2013-09-30 06:23:31
http://belaludwig.pixnet.net/blog/post/52882576
(因有參考圖片故建議直接點閱blog)
在之前的拙文〈幾個Greengrass執導的神鬼認證的關鍵手法〉(
註)中,筆者試圖分析由Greengrass執導的《神鬼認證》系列第二三
集中的緊湊感是如何塑造出來的;但可能因為一般觀眾還無法熟悉如
何用分鏡思考,因此筆者決定更進一步以舉例的方式逐步分析為何這
種諜報片的緊湊感,是起因於整個劇本的角色設定,而一般動作片會
在武戲中安插觀眾圍觀的分鏡為何又是累贅的分鏡;一旦掌握到這一
點,我們也才能知道為何侯導會那麼推崇《神鬼認證》系列。
(註:意者請自行點閱該文連結:http://tinyurl.com/lrhy9kp)
在此筆者以中秋假期時和朋友的一番對話為例,並藉由將這段對
話試圖改為分鏡。筆者在中秋假期時曾經跟朋友分享小寶寶的精華重
點部位之一在於腳底板,因為小寶寶長大以後腳底板就再也不會那麼
軟嫩了;而且當我跟有小孩的親戚說到這點時,親戚臉上立刻透露出
不可置信為何我會想到這點的表情。
接下來我們試著把以上這段對話改成分鏡。筆者因為有點偷懶,
所以寶寶腳底板的分鏡想直接借用《永生樹》(The Tree of Life)
的某一版海報(請見blog圖片);甚至我們可以發現,筆者的論調也
正是為何這版《永生樹》海報會用寶寶的腳底板作為主題的原因之一

為了方便說明,我們把設想的分鏡濃縮到最簡略,即只有兩個:
第一個為寶寶的腳底板的分鏡,第二個為親戚吃驚的表情的分鏡。筆
者在此沒有想到甚麼比較好的現成圖片,然而繪圖功力又不好也不想
花那個時間,因此還請各位讀者想像一下各式各樣會有的網路貼圖的
吃驚表情,畢竟這類分鏡也是很制式的。
接下來筆者將分析的重點擺在第二個分鏡,因為筆者的論調即為
:《神鬼認證》系列由於角色設定以及Greengrass對分鏡的敏銳度,
因此在武戲中幾乎沒有第二種分鏡,進而使得武戲的緊湊感不會被打
斷。因此我們必須進一步粗略指出這兩種分鏡給觀眾可能會帶來的觀
感(在此不討論更根本的詮釋問題,即每種分鏡未必每個觀眾解讀起
來都會是一樣的;因為如果站在這個以觀眾為主的思考角度會造成無
法構思分鏡的問題)。
就第一個分鏡而言,筆者採用《永生樹》的海報而和該海報感覺
的相近之處為強調生命的稚嫩,然而筆者所要強調的和《永生樹》不
同的是:《永生樹》是希望能夠透過這股稚嫩敢點出新生的希望,而
筆者則是希望透過這股稚嫩指出寶寶的可愛感。
接下來我們思考第二個分鏡。首先我們要考慮的是例子中的親戚
在整個故事篇幅中是主角還是配角還是臨演。以武戲追逐戰例如像是
筆者在上一篇貼的《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的選段來說,筆
者主要是針對那些臨演的鏡頭。但我們可以發現:臨演的情緒反應對
整齣戲來講其實是無關緊要的。筆者的那番談話,無非是希望可以讓
聽者知道寶寶有多可愛,而寶寶的腳底板就是寶寶相較於成年人最無
法取代之處之一;因此除非筆者口中的親戚是聽者也認識而且覺得重
要的,否則那番話裡提到親戚的反應根本就只是筆者不小心暴露出想
要搏取聽眾的認同而已。而這也是為何我們常常會覺得聽朋友講一些
平凡且不認識的人的事很無聊的原因。
然而許多導演正是無法注意到這一點,所以才會多少安排這種不
必要的分鏡到作品中(筆者其實非常欣賞Christopher Nolan,但不得
不承認這裡他做得沒有Greengrass好,儘管他的整體程度還是優於Greengrass
。)而且在這篇王家衛的《一代宗師》已經上映後撰寫的文章我們可
以發現,這也是為何《一代宗師》很多武戲都是在沒有非武術演員的
臨演的場景中發生;且那些武術演員在武戲中的功用是挨打,而非圍
觀時產生的情緒反應。因此儘管王家衛自己都明言他在劇情構思上的
工作方式的確要仿效希區考克(Hitchcock)但卻模仿不來,但他《一
代宗師》裡的分鏡和畫面都是登峰造極之作。
至此我們也才可以理解為何侯導那麼推崇《神鬼認證》系列:因
為在Greengrass所執導的第二三集中,武戲的分鏡是毫無累贅而純粹
的,而侯導就是一個在創作時非常講究風格純粹單一的導演。一個新
電影導演為何會讚賞這麼一系列的好萊塢賣座續集電影?因為藝術裡
是真的有基本功和原則問題,儘管這些基本功和原則會因個人的品味
不同而有所差異,但由於電影是一門複合型的藝術,因此傑出的導演
往往也能神智清明地給予不同品味的佳作適切地評價,否則他根本無
法應付電影中諸多性質迥異的環節。
也就是說,藝術電影和商業片的區分,就某方面而言其實根本就
是個假問題。
(關於《一代宗師》的部分請見拙文:http://tinyurl.com/mnrttsq)
作者: mindy201 (人不負我‧我不負人)   0000-00-00 00:00:00
韓片的「大叔」嗎?不知道是不是手持 但緊湊感極佳
作者: prc (小波的大玩偶-:D)   0000-00-00 00:00:00
並不是沒有導過
作者: koshitak (GO★FIGHT★WIN)   0000-00-00 00:00:00
原PO不用理它吧 這個邏輯跟不會煮菜就不能批評菜難吃一樣
作者: koshitak (GO★FIGHT★WIN)   0000-00-00 00:00:00
可笑 我同意G大的看法 2.3搖晃過多的確是很可惜
作者: shiriri (CG屁屁妹)   2013-09-30 07:51:00
宣傳自己blog有更好方法
作者: prc (小波的大玩偶-:D)   2013-09-30 08:04:00
如果不是非得點閱blog不可我不會特別註明建議點閱
作者: Guoplus (鍵盤大將軍)   2013-09-30 09:25:00
我相反 我覺得包恩系列拍的緊湊刺激 但浪費武指
作者: Guoplus (鍵盤大將軍)   2013-09-30 09:29:00
武打還要強調手持鏡頭 完全糟蹋武指
作者: prc (小波的大玩偶-:D)   2013-09-30 09:47:00
我主要是想談追逐戰的部分 但樓上講的點我有點好奇 為何武戲用
作者: prc (小波的大玩偶-:D)   2013-09-30 09:48:00
手持拍會浪費武術指導?
作者: Guoplus (鍵盤大將軍)   2013-09-30 09:53:00
我指的是過度搖晃 包恩系列的武指非常出色用心
作者: Guoplus (鍵盤大將軍)   2013-09-30 09:54:00
但是在大量搖晃近鏡頭下 你根本很難看清動作
作者: bgp915117 (Utley)   2013-09-30 10:35:00
我寧願看不清楚武打動作 但保持緊湊的節奏
作者: Guoplus (鍵盤大將軍)   2013-09-30 11:56:00
這兩種是可以並存的……
作者: prc (小波的大玩偶-:D)   2013-09-30 13:09:00
後來想了一下覺得手持比較好維持臨場感 畢竟分鏡也比較不會那
作者: prc (小波的大玩偶-:D)   2013-09-30 13:10:00
麼碎 但這是腦中大概的想法還沒看本片確認 不知道有沒有甚麼反例是非手持但緊奏感極佳的?
作者: opsddb (opsddb)   2013-09-30 18:34:00
Greengrass這麼快速的剪接基本上就能造成緊湊效果了,晃動
作者: opsddb (opsddb)   2013-09-30 18:35:00
的手持鏡頭主要是想製造類似紀錄片的感覺
作者: suckmycunt (shock)   2013-09-30 23:23:00
你們這麼厲害怎不拍一部來看看...用講的都最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