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聽說桐島退社了(桐島、部活やめるってよ)

作者: zamkao   2013-04-25 03:29:48
https://www.facebook.com/studiomowen
英國作家奧威爾(George Orwell)的朋友曾經回憶道:
奧威爾有一次曾經對我說過一句話,我認為可以提供一條線索,了解他性格中的筆教不清
楚的方面。他在談論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說,他的這一輩人將永遠背著沒有戰爭的羞辱。
他當然是因為年齡太。但是,有好幾百萬人,其中有些人的年紀並不比他大多少,卻經歷
了他所沒有經歷的考驗,這對他來說顯然是不能忍受的。
「青春是什麼?」,在我們追問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其實內心早有一個答案,因為那是我
們所必須經歷的一段歲月。無論你願不願意,喜不喜歡,那段歲月在你的人生中佔了多長
,或者多短,青春存在,而且有一天會成為回憶。
不同於傳統的美式YA電影,用笑料與輕鬆的詼諧帶過青春的樂章,實際上,青春當中有著
難以取代的殘酷,正是因為學到如何告別殘酷的方式,人才得以成長。然而,也有些人始
終無法真正與青春切割,而成為回憶的附庸,重為活在回憶中的溺水者。
電影最常被提到的人物,是那從未出現,但各方面都很優秀,成為高中校園大多數人討論
核心的校園明星桐島。但桐島有一天,突然單方面的宣佈退出排球社,並且從校園中銷聲
匿跡。
桐島的校花女友梨紗,死黨菊池,仰賴他的排球社全體社員等人,他們的世界觀一下子崩
潰了。為了桐島,所以放學後還要留在學校等他;因為桐島,所以大家努力練球,為的是
能夠衝擊更高的榮譽;為了桐島,大家不知不覺的以他為中心生活。就算桐島只是好姊妹
的男朋友,但為了好姊妹,他們必須配合桐島,只要桐島有一點點消息,就能讓大家忙得
雞飛狗跳。
正如奧威爾,他崇拜那些經歷過戰爭的前輩們,難道他不知道戰爭的殘酷?但是關於戰爭
的幻想,榮譽的幻象,卻一再的讓年輕時的他陷入想要加入戰爭,成為他人口中榮耀與誇
耀戰場歲月的老兵們,以同樣的驕傲活著。這當中有著青春期的個人期望,期望自己與眾
不同。
人,對於自己的定位,尋找與真正確立都是一門大學問。人的自我,一方面與他我(他人
與環境)互動,並且在互動中逐漸的釐清自我的面目。而自我底下還有一個超我,那是意
識所無法察知,理性觸及不到的靈魂深處,那裡埋藏著一個人真正的自我期望、自我認識
,非理性的獸慾與不切實際,卻因為滿足社會化的成長而刻意鎖住的wonderland。
每個人心中,都曾經有一位桐島,一位崇拜著,想要成為他,甚至超越他的偶像。但是我
們害怕、恐懼,同時又羞於去承認自己的夢想,就像用功的學生,卻故意對同儕說自己期
中考前毫無準備,好似大家都必須刻意表現出一副「平凡」的外貌,才不會讓人覺得自己
不夠特立獨行,像是聽從父母、師長,一點都不酷的乖乖牌。
與此同時,我們在成長的歷程,特別是懵懂中逐漸釐清自我的青春期中,逐漸發現自己童
年時期很容易信以為真的未來藍圖,幾乎困難的難以實現。
回想一下,我們小時候寫過的那篇「我的志願」,有人想當總統、當三軍統帥、當醫生、
慈善家、全球首富、太空人……夢想正因為脫離現實而能夠展現其飛舞於天際的超越性。
成長的殘酷,卻在青春期的尾聲敲響喪鐘,將孩子們不願意的真相推到每一位少男少女面
前。
桐島,他是理想的化身,是每一位少年們的夢。他是夢的具象化,也因此能跟他在一起,
等於擁抱一個美夢成真的實體。
那位從未現身的桐島,象徵的正是一位兒童才有辦法大膽去說的一個勇敢的夢。
電影中,有些人活在桐島的光芒之外,他們為自己而活,他們並非失去夢想而是他們不將
夢想寄託於一個外在的事物身上。電影社的前田和社員們,暗戀菊池的管樂社部長長澤,
以及孜孜不倦練球的棒球社社長。他們擁有自己的理想,自己對於生活實踐的看法,他們
為自己而活。表面上看,他們分別是空想宅男、班級內的乖乖牌和過度熱血的運動狂。實
際上,他們比周遭的人們更早擺脫氫春期的迷惘,因為他們不再一味的從他我身上去尋找
自我的痕跡,他們已經擁有自我,清楚自己的路,儘管那條路上有痛苦。
真正讓三個人的成熟展現,成為這部青春電影中能笑著看待青春的,正是片尾的三場戲。
當菊池拿起前田的攝影機,一面拍,一面問前田,「拍電影是為了拿奧斯卡嗎?」
前田回答:「應該不行吧!我想我當不了電影導演。」
菊池:「那為什麼還要揹著八釐米、髒髒的攝影機拍攝電影?」
前田:「那是因為……有時覺得我們喜歡的電影和現在自己在拍的電影剛好能連繫起來。
然後就真的是偶爾,只是偶爾……」
前田一方面實踐夢想,一方面清楚著現實情況,他做著自己真正喜歡的事,並且不因不切
實際的想法而痛苦。他將自己的喜好內化為生活的一部分,他活得既有夢想,同時踏實。
然後前田拿回攝影機,拍攝菊池,讚嘆:「好帥啊!」
菊池卻在鏡頭前哭泣,要求前田不要再拍攝他了。那時候的菊池,和其他人一樣,圍繞著
桐島忙得團團轉,而再次與桐島的蹤跡擦身而過,菊池的夢想再一次落空,而這次落空或
許也讓他從前田的話中醒悟,明白自己是個表面上稱頭,實際上內在空洞,不知道自己真
心想要什麼,每天揹著棒球社的背包,卻不去練球,放學後打籃球也不是因為自己喜歡,
而是為了等桐島,他對未來茫然無知,他和那些滿足於外表與不惜演戲也要扮演好同儕關
係,看似受歡迎,實際上卻活在外在動機,而非內在動機的空殼子如出一轍,皆是校園裡
外無所適從的遊魂。
前田那句,「好帥啊!」對菊池來說非但不是稱讚,反倒是加深他對自己的不確定感。眾
人只見到他的表象,但他又何嘗不想看一看自己的內在,瞭解自己的心呢?
相對地,儘管沒有被大學或職業球隊看上的高三棒球社社長,他對自己可能無緣更高一層
的賽事,依舊忠於自己對棒球的喜好。在美妙的合奏中撫慰失戀的長澤,她在團隊中顧及
團體表現,對戀愛她雖有痛,卻不畏疼痛的設下一個給自己的停損點。三人縱使中各有不
如意,但他們無怨無悔,因為他們的生活有重心,他們不為一個幻影而活,正因為積極付
出,他們理解現實,並且不逃避現實的挑戰,這才得以活出了他們自己。
桐島退社後,他還會是校園中的明星嗎?他還會被人們崇拜嗎?桐島退社了,他為自己做
出了選擇。有些人卻還在迷惘中無法自拔,無法像桐島一般瀟灑。這不是因為桐島樣樣比
別人強,而是因為他不害怕為自己做選擇。圍繞桐島活著的人,或許正是因為桐島的退社
,而突然意識到自己有一天也將從高中生活,從慘綠的歲月中畢業,可是他們都還沒有準
備好,無法像桐島那樣瀟灑的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奧威爾最後也從孩提的盲目崇拜中覺醒,寫下觀察社會底層,訴說時代浪潮的經典巨著《
1984》。奧威爾將自身整體的拼圖拼上,成為自己的主人,也唯有如此,他才能在著作中
注入深刻的靈魂。
生命要深刻,就必須與青春期與童年順利道別。道別不是意味著永遠不見,而是意味著人
生不同階段的和解。
《聽說桐島退社了》,對青春期的道別,也是讓曾經走過青春歲月的人們反思,「你是否
為自己而活?」,抑或「到底什麼時候,你才要開始活出自己的路?」
我們曾經懵懂,因為我們曾經年輕;我們曾經愚蠢,因為我們曾經如大衛一般無所畏懼。
有一天,我們會懂得什麼是真正的恐懼,不是生活挑戰不斷,而是我們不知該為何而戰。
https://www.facebook.com/studiomowen
作者: RerunRoad (Rerun's Road)   2013-04-25 13:38:00
寫得真好!!讓人更喜歡這部電影了
作者: Bigcookie2 (ミン)   2013-04-25 14:29:00
好看
作者: garrickhsu (Pooh.H)   2013-04-25 19:53:00
非。常。好。看!!!!!!!!!!!!!
作者: w223357 (搭啵U...)   2013-04-26 01:00:00
看完原po的文彷彿又再看一次電影!!!
作者: missin (EVO)   2013-04-26 21:27:00
中肯~
作者: tsim (山猴大王吼嚕嚕)   2013-05-12 17:19:00
這篇心得真是神作!
作者: anomy (anomy)   2013-07-13 23:37:00
這篇寫好好
作者: bio5chris (紅茶拿鐵)   2013-08-04 05:54:00
讚,完全點出我對這部片的想法,寫的好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