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雷] 黑女孩(非洲電影之父首部長片)

作者: carolmystery (:))   2008-10-10 22:37:33
網誌版:http://bayata.pixnet.net/blog/post/21907052
  《黑女孩》是非洲電影之父、塞內加爾的 Ousmane Sembene的第一
部長片。
  美麗優雅的女主人從一批找工作的女孩中挑中了她,女孩覺得能為
他們工作很是高興,帶孩子應該是比煮飯洗碗要高尚的工作吧?她穿著
本地服飾,還送了代表友誼和自己文化的面具給女主人。
  女主人給她舊衣服,她漸漸學習新的打扮方式,穿上讓身材凹凸有
致的洋裝,梳起高聳的髮髻,對於能跟主人家回法國覺得很開心、很光
榮。看她跟男朋友的對話,彷彿是「刻意去不經意地」流露出自己即將
廣見世面的優越。她想參訪異國、逛街購物,飛出國門海闊天空,好好
歷練一番。
  接著她發現不是這麼回事。在家鄉,她像是特被拔擢的員工,美麗
、時尚、風光,舉手投足都氣度不凡;到了異國,卻只是活在廚房浴室
客廳臥室的小跟班,無色無味,無聲無息,無人多瞧一眼。蹬著尖頭細
高跟鞋,動作金枝玉葉的,只是妨礙工作而已,繫上圍裙,更顯高不成
低不就,連我都替她感到不自在,就在這無法適應的失落中,存在感嚴
重受創。
  平心而論,主僕的階級區分並不嚴重,女主人煩心時遷怒吼叫的確
令人不悅,但主人家並沒虐待她,看她心情不好時也試圖關心她,後來
她心情不好而不想工作,才使主人不悅;是有個來訪的客人歧視她,一
個不懂事的小孩不跟她握手,除此之外,主人家中發生的一切,都沒有
針對她的種族,即使對白人褓母白人女僕一定也是同樣待遇和態度的。
  主人代為回信給女僕母親那段,可明顯看出她原本滿腔的崇拜仰慕
,都化為憤恨不滿。主人立刻提筆,先寫個開頭稱謂問候,然後問她下
面想寫些什麼,看她遲疑就替她想著寫什麼比較合宜。但這樣「周到」
的好意,親切、迅速而理所當然地擔負起回信義務,卻令女僕又羞又怒
,──這麼直接這麼自然地當我不識字,我沒有自己的聲音嗎?對,我
是不識字,但我就是不爽!──人家其實沒惡意,但此舉確實令人她感
到低人一等,母親寫信來叫她寄點錢回家別自己全花完,主人指示她如
何回信才得體,那種說不上來的生氣難過,沒有真正的平起平坐可言,
所有瑣碎小事都透露出她和他們的差距。
  我覺得本片並不是文案所寫,單純描述殖民母國剝削殖民地的另一
個種族,而是被殖民者的自我認同問題。所以女僕不斷自問:我是誰、
我是誰……一直覺得自己受騙。在陌生的國度,美夢幻滅,舉目無親,
身心禁錮,日復一日操持同樣無聊的家務……注入心靈深處的委屈,受
虐、自虐、虐人,雖零零碎碎,雖不哭不鬧,久了卻發現,即使不勞別
人動手再施加外力,自己就已經活活把自尊在角底搓捏踩到面目全非。
痛苦返家或抑鬱而終,可說是必然的發展。可是女孩當初是怎麼興高采
烈出國的,按照她喜歡光彩照人的個性,怎能像喪家之犬般落魄地回去
?那,就只剩下一種結局。
  以上,許多是我從簡單的劇情和表演中自己推敲的。雖然主角演技
生澀,內心獨白往往語焉不詳,不過畢竟是黑人非洲電影人的第一部長
片嘛,不能苛求太多。任何殖民地人民和殖民母國間都會有這類文化和
人際拉扯,第一部長片就以女僕百無聊賴地擦洗穿插過往回憶,將曾遭
殖民的心情吶喊給世界聽,已經給了我許多省思空間,也讓我一窺法國
和塞內加爾的過往。
  至於對殖民母國的控訴,我是覺得再怎樣也不該讓好心的男主人承
擔那股壓力,他真的沒做錯什麼,還因為愧疚而遠赴塞內加爾,將女主
角送的面具歸還,想給她家庭一點錢作為補償,結果被責難的氣氛嚇得
落荒而逃。
  受殖民的弱者結合起來,給電影中最好心的人臉色看,這是想表達
什麼呢?一廂情願地認定女兒受他壓迫而死這樣對嗎?不過如果是要告
訴世界「我們不是好欺負的」,這段的確做到了。小孩拿著當初被送給
女主人的面具蒙在臉上,面無表情地緩緩逼近,更為陰森;夕陽照射下
,映在土地上的腳桿被拉得很長,許許多多的腳步,黑影雜沓,跟在南
主人的後面,逼使他立刻搭船回去,「這裡不歡迎你」,團結力量大,
無聲而堅決地的宣示……我我我,我發誓,你們的心聲,我真的聽到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