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怵目驚魂二十八天》by(時光之硯)

作者: NEKObus (我美好的記憶就是我的神)   2007-10-19 21:06:09
《怵目驚魂二十八天》- 時光之硯部落格
http://blog.yam.com/YenC/article/11629677
===================================================
在本片早已淪落出租店舊片區底層的角落、外殼陳舊封面
褪色的現在,《Donnie Darko》這名字卻宛如某種神諭符
碼,頻頻閃爍在我於網海浮沈的許多斷片中...
===================================================
才剛寫完《巴黎二日情》沒多久,又要用一句類似的話來開頭:這部電影,我實在很難百
分之百看懂。
六年前,導演理查凱利以《怵目驚魂二十八天(Donnie Darko)》一戰成名。他那驚悚與
科幻交疊、青春與迷幻並列的龐大企圖,儘管因為預算不高而埋沒在粗糙的質感底下,仍
舊被許多影迷一眼認出、受到相當的矚目。試圖挖掘成長之無奈、人世間漠然的作品並不
算少,但能有如此的原創性實屬難得。
而我顯然是遲到了。在本片早已淪落出租店舊片區底層的角落、外殼陳舊封面褪色,不定
還被許多人當作是《二十八天毀滅倒數》的跟風次級片的現在,《Donnie Darko》這名字
卻宛如某種神諭符碼,頻頻閃爍在我於網海浮沈的許多斷片中。IMDB Top250電影榜第113
名(《魔法公主》還在它後面)、英國Channel4的「五十部死前必看電影」第九名(《
愛情,不用翻譯》排第十二!),此外還有眾多高手的強力推薦...
於是我將它租了回來看了兩遍,卻過了兩個禮拜還不知道怎麼動筆寫這篇。
《Donnie Darko》是個探討平行宇宙與時空旅行的故事,卻只花了很少的篇幅著墨在科幻
的細節;而在寫完這部劇本捕捉青少年的成長徬徨與成年人的無力茫然之後,二十六歲的
理查凱利卻選擇以驚悚片的氣氛來包裝它。
更迷人之處在於,這終究是一部懷念天真童顏、珍惜純純愛戀的電影。只是若沒有耐心好
好地品嚐結尾、甚至是看個第二遍,你根本不會有心情去發現這一層。
所以令人驚奇。導演低調的手法撐起全片,旋落萬花筒晶亮的雪花片片。在《 Donnie
Darko 》炫目的各個面向之間,影迷們翻找、咀嚼、詮釋、融會並更加鍾愛之。也許有人
看了終究毫無所感、也許連聽過其名的讀者都非常少,但我仍得小心地書寫這篇。又,它
的質地多層而難以掌握,為它想出一個好的譯名著實不易。可惜台灣片商當年取的《怵目
驚魂二十八天》實在不及格。請容我在此破壞自己的慣例,以原文名字來稱呼這部電影。
《Donnie Darko》的故事圍繞著主人翁東尼達可生命中關鍵的二十八天。從正向的順序閱
讀,它講的是個妄想性精神分裂的少年,把他身邊所有事物捲入一片難以迴旋的亂象,並
通往近乎毀滅的局面;但若從片尾的轉折倒回,則整條劇情線不但沒有打成一個死結,反
而是一段造型精巧的繡球織線:一切看似混亂而紛雜,實則次序井然水到渠成。他的徬徨
與壓抑、早熟與孤獨、領悟與抵抗,都隨著這二十八天的倒數傾洩而出,與一枚幻象、一
本古書及一個女孩一起劃破天際,貫穿那半透明的時空屏幕。
東尼生長在一個中產階級的知識份子家庭,親子間的溝通偶有疙瘩、姊弟間的相處頻頻鬥
嘴,但在這家人的互動裡你不難發現,他們對彼此的關心與瞭解不虞匱乏。東尼在學校的
成績十分出色,雖然也有老師或同學與他格格不入,但能夠理解並認同他的角色亦是存在
的。
所以客觀地看來,東尼並非身處什麼絕境。然而知識的取得、自我的建立往往就會帶來孤
獨;你越是學會分析自己、越是懂得觀察別人,越能夠從中找到歧異,就越拉開了自身與
他者的距離。《Donnie Darko》的種種企圖之一,便是藉由東尼的心境描寫那伴隨成長而
來的空虛。
你從小便不斷地等待、期盼著「長大」的同時會有許多藩籬被撤除。然而前腳才剛踏進上
樓的電梯,卻發現大人的世界同樣是坑坑洞洞:思想不見得比較成熟,溝通不見得比較容
易,規則不見得比較有理,連互相瞭解所得的質地都不見得比較美麗。
你一直都被教導著要沈得住氣,投注一切的努力並暫時放棄岔題。所有鞭策與追逐,為的
是享有一個果實般甜美、「長大後」的未來。儘管東尼還來不及發現:所謂的未來只是另
一段「投注一切努力、暫時忍耐過渡期」的開始,但他已經看到某些大人們僵化的教育心
態、二元的價值論述、虛偽的形象包裝。於是《Donnie Darko》所捕捉的無力感與缺乏出
口,其實十分接近《時時刻刻》或《美國心玫瑰情》。而這三者所關注的對象:一是惶惶
然成長的少年,二是鬱鬱然度日的女人,三是茫茫然失業的中年男子,恰好都是被傳統價
值觀有意無意地忽略的群體。
再說《Donnie Darko》吸引人的第二層元素,來自它的科幻時空設定與情節編排。這是一
部典型「看第二次跟第一次感覺完全不同」的電影。這讓我想起了近年來把逆轉式結局寫
得最精彩的《關鍵密碼(Lucky Number Slevin)》( 而非克里斯多福諾蘭有點刻意的《
頂尖對決》)。掀牌前與掀牌後的觀感徹底不同,巧妙的呼應與伏筆甚至藏在瑣碎的對話
中,成了令人拍案的種種玄機。
因為有了片尾的回歸與重合,《Donnie Darko》 宛如B級恐怖片的許多細節才得以化作科
幻元素的散佈。也要到看第二次的時候你才會明白,為什麼戲院裡脫下面具、露出右眼傷
痕的法蘭克要對東尼說「對不起」;為什麼葛瑞岑第一次聽到他的名字,會說出「東尼達
可?這什麼怪名字啊?像是某種超級英雄似的....」。你更會注意到意外發生之後、三個
孩子在旅館房間裡,發問那句「引擎掉下來,那飛機到哪去了?」的正是珊曼莎。
理查凱利的另一項怪招,是把片中「死婆婆」所著的那本《 時空旅行的原理 》放在《
Donnie Darko》的官方網站上,暗藏玄機成為整部電影的補完教材。因而關於平行宇宙與
本體宇宙的關係、Living Receiver 與Manipulated Dead的互動,以及種種關於飛機引擎
、水災與火災的象徵意義,都成了對這部電影有興趣的觀眾得以進一步挖掘、拼湊與領悟
的元素。
試圖挑戰時間議題、自成一派理論的電影非常地多,《回到未來》系列是歡樂的始祖、《
駭客任務》系列是網路新世代的產物;《關鍵報告》令我著迷地輕觸了這部份,而《蝴蝶
效應》深究並合理化的企圖更是明顯,只可惜在敘事上沒辦法很吸引我。
《Donnie Darko》的時空理論無意挑戰合理化問題,是以宇宙是分裂的而非在單線上來回
地運行。二十八天的區間輪迴用以推動故事的進行,此中種種的設定讓我想起了艾倫萊特
曼《愛因斯坦的夢》:四月十四日的夢裡,「時間是曲向自己的一個圓」;五月八日的夢
裡,「世界將在幾個月後結束」;六月二十七日的夢裡,「不愉快的過去都能以美好的回
憶取代之」...
And then, what if the only way to save you
is to die for you, and leave you knowing nothing about it ?
《Donnie Darko》的第三層魅力,來自男女主角間挺到位的感情。他們在學校都屬於灰色
的半邊緣人,雖然算不上是geek 或outcast,仍絕非一般電影印象中的美國高中生。東尼
的靦腆寡言與睡眼惺忪、葛瑞岑的若有所思與冷調面容,在兩人對戲的時候卻成了毫無窒
礙的直來直往。再搭配草原上的秘密基地、兩人對話的心有靈犀,這段小戀情雖然短暫卻
是神奇的化學反應。
傑克傑倫霍那彷彿千言萬語蓄積胸口難以分說的招牌氣質,原來早在二十一歲的時候就如
此清晰。東尼的疲憊與恐懼與陰沈,以及片尾終於破關的如釋重負,在他演來竟是如此兼
具說服力與壓迫感。看見東尼回到第一天晚上的房間,臉上掛著稚氣的笑容沈沈睡去,整
部《Donnie Darko》的氣質也在那一刻溫柔了起來。
而此外的配角們雖然都顯得典型,仍不啻為一齣齣精采的展演。派屈克史威茲的精神導師
角色令人捧腹,讓我想起上一次遇見他也是在同樣實驗性濃厚的《 11:14 》裡。然《
Donnie Darko》最讓人感到不耐的角色並非這位道貌岸然的騙子,而是把他的話當作新世
紀福音、信仰這些錄影帶如菩薩耳語般的法默老師。這個角色堪稱一絕,那句「 I am
the only person here who transcends the parent-teacher bridge !!」搭配她那要哭
要哭的、心急如焚的口氣,多麼典型自以為是的「老師」加「中年女士」呀!
已經多年不見的諾亞懷利飾演物理老師,不脫他謹慎但令人信任的氣質。看到他不禁要想
到傑克傑倫霍在此與卡特醫師對戲,多年後又在《索命黃道帶》裡跟馬克醫師同台;就連
傑克的前女友克斯汀鄧思特都是《ER》史上重要的客串明星,真真是個溫暖的機緣。而本
片能請到這麼多獨立製片界的演員,擔任執行製作的茱兒巴莉摩必定功不可沒。她為自己
挑了個十分討好的角色:英文老師凱倫堅持教她認為有價值的東西,且看不慣女孩們被打
扮得怪模怪樣上台;在與東尼的對話裡,她也是直率而毫不虛偽的。
在東尼達可的一家五口之中,層次最豐富的角色應該是他的母親。母親的理解、心疼、擔
憂、包容皆可得見,是以整部電影最讓我喜愛的細節有二:一是東尼與葛瑞岑的初吻,因
為有了稍早的對白及那次受傷與關心,才能搭建而成如此美麗的情境;二是片尾時間倒回
、失去了東尼的家人們個個悲痛流淚,只有心情最複雜的母親獨自靠在樹邊,無言地抽著
菸...
理查凱利的執導經驗也許生澀,卻不乏技巧上的創意與敘事巧思。幾次垂直翻轉的鏡頭營
造出迷幻觀感、忽快忽慢的人物跟拍也炫技地交代著場景與人物。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才
藝表演之夜,畫面上是珊曼莎等五個女孩「Sparkle Motion」閃爍的舞姿,連「少女」都
還稱不上的童稚身影卻被塞進故作性感、銀光閃閃的服裝裡——精采與動感有之,荒謬與
邪門更甚。再搭配東尼把卡寧漢宅邸燒毀的場景、及後來所揭露的真相之不堪,導演凸顯
此中錯亂、反諷成人心態的意圖十分明顯。
就主題而言,《Donnie Darko》是一部幽微地自我指涉的電影。片中價值觀愚蠢的典型,
便是以「愛」和「恐懼」二元極端的光譜、試圖化約並解釋人生一切選擇的心態。然而其
故事本身又緊扣著這兩重軸心:導演費盡心思設計的時空旅行與平行世界觀,最終為的是
襯托重重紛亂底下純真的愛情萌芽;而他躡手躡腳地安排的懸疑驚悚氣質,更是以迷幻的
手法外顯了少年心中的恐懼。
因而破壞是另一種形式的創造。年輕的理查凱利雕琢出這樣一部作品,不只讓人看到了他
的鬼才洋溢,更是將他心底顛覆某種東西的慾望「與青春期一起結晶化(crystalize)」
,成為一部野心不小、面向眾多的電影。
而一切伏筆的埋藏、脈絡的交會,最終收尾在 Gary Jules的〈Mad World〉樂聲裡,將《
Donnie Darko》提升至靈氣迷人的層次。如果沒有這個結尾,它就只是另一部操弄時空設
定、瀰漫著憤怒情緒的青少年電影;但是因為有了這段溫暖的剪接、鏡頭遞移在所有角色
夢醒的夜裡,懊悔、悵然、驚恐、感念、若有所失,這二十八天的回憶自每個人心底被悄
聲摘除,卻在夢裡隱隱發疼、惦記著曾經承受的傷痛。
「And I find it kind of funny / I find it kind of sad
The dreams in which I'm dying / are the best I've ever had」
據說,原本導演是屬意以 U2的〈MLK〉來搭配這段蒙太奇,後來因為版權問題談不攏,才
換成了 Gary Jules的〈Mad World〉。看到這段軼事,我雖然心底竊喜我們的口味相近,
仍舊不能不承認:當初如果選的是〈MLK〉,其效果肯定不若〈Mad World〉這樣妥貼。〈
MLK 〉確實虔誠而動人,擁有符合此一段落的靈性氣質;然而它的宗教味道十分濃厚,比
起〈Mad World〉畢竟不夠無奈、更不夠少年。
所以經典往往來自於無心。在兩拍底蘊的寂寥鋼琴聲裡,葛瑞岑騎著單車的身影由遠而近
,幾乎就要駛進你心底、撫過東尼舒坦的笑容。為了喚回妳,我連帶拯救了這整個世界。
「I don't wanna be alone」,雖然妳將不會記得我,但在聽見我名字的時候,卻能感到
一絲絲悸動。
這樣已經足夠了。只要我一個人記得真相就好,因為
When people run in circles,
it's a very very
mad world...
作者: smaljohn (平平)   0000-00-00 00:00:00
對不起我要說....「你從小便 不斷....」
作者: slimchau (Solitaire)   0000-00-00 00:00:00
推薦這篇文章
作者: MidnightBach (午夜巴哈)   0000-00-00 00:00:00
我和一樓注意到一樣的地方
作者: NEKObus (我美好的記憶就是我的神)   0000-00-00 00:00:00
Orz.....
作者: orangepie (where is my mind)   0000-00-00 00:00:00
推本文 順便請問一下這部片哪裡買的到??很想再看一次
作者: NEKObus (我美好的記憶就是我的神)   0000-00-00 00:00:00
其實我不知道買不買得到Orz 我是在亞藝影音租的
作者: lahermanda (.....................)   0000-00-00 00:00:00
我超愛這部 不過我一直沒有把這部片完全搞懂
作者: giselemine   0000-00-00 00:00:00
推一下Echo & the Bunnymen的The Killing Moon 好聽
作者: globekiller (世界越快 心則慢)   0000-00-00 00:00:00
這部片太深了 我看完覺得很悶XD
作者: VOICEVOICE (搖滾人生滾呀滾)   0000-00-00 00:00:00
推本文
作者: PretenderY   0000-00-00 00:00:00
〈Mad World〉一定要推一下,和原唱有不同的味道!y
作者: woosung   0000-00-00 00:00:00
mad world原唱tears for fears很慘綠少年 gary唱的很大人
作者: nuker (nuker)   2007-02-19 12:12:00
片子比你的文章還難懂XD~疊字跟累辭少一點會更好~
作者: mimik (蟲蟲)   2007-07-11 11:40:00
推本文~
作者: villager (No music no life)   2007-07-25 21:37:00
推電影跟本文
作者: xxp680 (我有一片寬大的草原)   2007-08-12 00:15:00
push
作者: p633 (Love & Peace)   2007-08-27 03:18: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