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穿著Prada的惡魔 ..慢了很久的心得..

作者: shing0527 (憲)   2007-03-07 05:04:36
這部電影在討論板上存在很長一陣子了,我想或許不用在針對劇情的部分多做解說,
大多數的人應該都已熟知故事劇情,為此在這篇裡不在多做著墨。
(但此篇既然是心得,我想多多少少會討論到其中劇情,不喜者可先選擇離去。)
對於這片,我個人是非常喜歡的。
喜歡的理由不外乎是演員、分鏡、導演、場景;
我想前述的眾多討論串裡似乎已被人一一說完,在多說些什麼總怕會有些累贅
因此在這裡儘量不探討些前已論述過的話題,來說說個人背景下的感觸,
也算是提供給各位交流參考:)
這部電影花了很大的力氣去描寫一個社會新鮮人在職場上的轉變,
由原本自己的科系跨領域進到了一個陌生的公司,進而展開一連串的故事。
不知道為什麼,在看這部片的時候個人很直覺的想到兩部電影;
一部是洋片,叫魔鬼代言人,(前面曾有板友提及到)
另一部則是港片,叫發財密集。 (唔,好像會被人批說兩部格調差很多..^__^||)
這三部電影主軸各有不同,但同樣的也是在描述職場如何改變一個人的生活型態;
就我個人而言,這三者的差別只是在"魔"片像是小說;"穿"片像是童話;"發"則是小品。
我想每個人初入職場之時,或多或少會經歷過所謂的磨練階段;
進一個新的環境,學習一個新的體制,忍受一些新的規則。
(而且大多是些不能夠、也不需要問為什麼的規則:P)
然後漸漸的自己就會變的透明,慢慢學會看的清自己的本質,而後對自己誠實;
在個人生活、尊嚴與工作、薪水中找尋到自己該站的平衡點。
能承受的,便在職場中落地生根;不能承受的,便再尋求另一個職場;
而半推半就的,便在其中時而抱怨時而認命。
"穿著Prada的惡魔"中所描寫的主角應算是第一類的人;因環境而激發了個人的人格特質;
漸漸的在職場中找尋到該走的路線與方向,乃至逆游而上,乃至如魚得水。
而後又因與老闆在車上的一席話而有所”頓悟”,因此選擇瀟灑的放棄了這一切。
或許多人會將此劇情視為是種不切實際的理想;畢竟在真實的世界中,
究竟會有幾多人真能像女主角那樣灑脫;而又有多少的老闆能像米蘭達那樣說放就放?
但個人認為,這樣的劇情安排不帶有太沉重的說教意味,也不會太過輕浮而誇張,
修改了原著中的極端對立而已歡喜大結局取代,作為一部商業電影,已算成功。
既然身為商業片,太過沉重的敘述或太過尖銳的衝突總不是觀眾所樂見;
因此劇情總是用很簡潔、單線的方式去呈現選擇與後果的關聯,不也是種聰明的方式?
(去麥當勞點餐總不會希望他們花半小時去製作鵝肝醬麥香堡吧?)
職場生活中,每個人或許都過著自作自受的身不由己,
用很多選擇後的"沒得選擇"來安撫自己,最後改變了某些什麼,進而換來了某些什麼。
這樣只存在於自我內心中的交易難免會留下些疤痕;
也無怪乎許多踏入職場多時的人們在觀看此片時會在心頭某處響起小小共鳴,
莞爾一笑之餘也不免在多說句「真正的世界才沒那麼簡單哪!」
消費完此片,帶著歡笑中的淚水、淚水後的歡笑走出戲院(或關調電視);
我們多多少少解放了些曾經積壓在心頭上的過往,繼續面對往後的工作生活。
我想;作為一部商業電影,便已足矣。
太過求好心切的要求與評論,對於此片或許也是種沉重的負擔吧?我想。
再者,對於劇中時尚的部分,個人有著很深的感觸;
尤其是看到米蘭達向小安說明藍色毛衣的生產過程那段,總覺有種"不該是這樣"的感覺。
或許是設計相關背景使然吧,總覺得這樣一段話強烈的突顯了西方資本主義的主流價值;
個人以為這段話是刻意強調出時尚界荒唐的自我中心思想所安排出來的對話;
也更能襯托出原作所描述的荒謬而又自我膨脹的時尚界。
在我個人所學與所經歷之中,設計與創作向來是兩項不同的領域。
或許設計師可以是創作者、創作者可以是設計師;但設計和創作實在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設計是為人;創作是為己。兩者互不牴觸;也可以有所交集。
而在近代的美學、哲學、設計史討論串中,也慢慢的取得了一個共識;
即是創作者與設計師僅存在於作品完成之前。而後作品的生命都起始於觀者之中。
(即是有名的「作者已死,而觀者生」之觀念..)
你可以說自己是在創作著什麼樣的感情或是什麼樣的情緒之類的,但那與觀者是兩回事。
因此同樣的藍色對設計者而言或許是種嚴肅,但對小安而言可能是種藍天般的開朗。
當米蘭達說出那樣的一席話,將全世界人選擇衣服的原因歸功於時尚界的功勞,
看在個人眼裡只有種無奈的厭惡; (有種某國人約XXX是我國發明的感覺..:P)
或許,在他們眼中全世界的色彩與情緒間的關聯都是他們所創立的吧?
小王子裡面有段商人的故事,或許是拿來形容這段對話的好借鏡:
商人:「當然,如果你發現一個不屬於任何人的鑽石時,它就是你的。...
當你在別人之前有了一個念頭,你就可以取得專利,它就是你的。
因此,對我來說,我擁有星星,因為在我之前沒有別人想到要擁有它。」
在這裡,我看到了時尚界中存在著的某種荒謬,
而若這是刻意安排的,個人則認為相當成功的營造出了時尚界該有的自負與自大感。
最後,想特別讚賞該片的分鏡。
如前述許多文章所提,該導演是以電視劇走紅,
因此在這部電影裡也可以看到許多有別於一般電影,更像是電視劇、舞台劇的分鏡;
如電影開頭、女主角心態轉變後、和最後結尾都刻意強調了同樣仰望高樓的視角,
而差別是利用清晨、中午、黃昏的色彩去加強女主角的心境;
如在大街上行走的人們有時刻意強將視角壓低去拍他們的腳步,(好像有被剪掉..:P)
除了呼應女主角所說的「喀喀族」外更有將都市營造成走秀場的意味..
如女主角交哈利波特給米蘭達時,兩者服飾一黑一白中間隔了面鏡子的場景,
帶出了兩者互為表裡的矛盾對立狀態; (這個會不會是我解讀過度啊..^__^||)
諸如此類的小分鏡都讓電影更有連貫感與節奏感;
或許在某些太過刻意重複的分鏡處理上會讓人有種老梗的感覺,
不過個人認為;不也因為是老梗,我們才更能知道導演想要強調什麼嗎?
除分境外,電影許多燈光的設計也是很有走秀舞台的味道
像是男配角初次親吻女主角之前的出場聚光燈;吵架後男主角離去時的黯淡光線(退場);
女主角進上班辦公室的長廊伸展台燈光等等;
就連串場的分鏡光影都像極了BBC每年必作的「維多利亞的秘密」系列內衣走秀節目串場ꄊ
也無怪乎整部電影會讓人看的大呼過癮,宛若是場時尚新裝發表秀了。
==================心得結束,沒直接按END的感謝您的耐心.==================
其實這片漫多人會有些太過的評論,我想或許是基於評論者太過求好心切的原因。
論劇情或許它不夠真實與深入,(所以我把它歸類成童話咩..XD)
論時尚或許又有些誇浮而流於表面,論其他配角或許又有些膚淺與平淡;
(如奈特、莉莉...還有..她男朋友叫啥我都不知道..先叫他小鄭好了..)
但,真的,當這些元素加在一起後,作為一部商業片,穿著PRADA的惡魔,便已足矣。
(第二次在此po心得,感謝您的無心、耐心與同情心,謝謝收看..以上! <(_ _)>)
作者: lowlow530 (阿肉)   2007-03-07 08:37:00
推一個~~~~~~~~~~~`
作者: ukyolee (.)   2007-03-07 08:42:00
評論角度蠻客觀的 不錯
作者: globalview   2007-03-07 10:33:00
寫的不賴 推你一個
作者: hahano (hahano)   2007-03-07 11:54:00
作者: erickin (阿更)   2007-03-07 13:25:00
真的寫得不錯!這篇值得M
作者: bowloung   2007-03-07 13:48:00
看完了 推~
作者: lazycat5 (phoenix)   2007-03-07 19:50:00
作者: Finarfin (wind)   2007-03-07 22:52:00
作者: siedust   2007-03-11 16:36:00
特推時尚界的自大感,米蘭達那段藍色論調我也很不以為然。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